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二氧化碳幾乎是人類一切活動的一部分。它來自我們汽車的尾氣管,我們大多數發電廠的煙囪,以及我們每次呼吸時鼻孔的尾端。當然,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考慮到這種氣體的溫室效應,所有這些二氧化碳都是一個問題。已經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包括將這些物質深埋在地下或海底,或者轉向不會導致其排放的燃料,但現在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將其轉化為燃料。
義大利墨西拿大學的化學家加布裡埃爾·森蒂利用二氧化鈦薄膜收集太陽能,以使其液態形式的二氧化碳離子化。將這種離子化的液態二氧化碳與水混合,化學家可以產生更長的碳鏈,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樣。在目前的測試中,該過程可以產生一些天然氣和甲醇,但碳鏈的數量和型別無法控制。¿¿¿¿¿¿¿¿¿¿¿¿¿¿¿¿¿¿¿¿¿¿¿¿¿
森蒂的團隊決定嘗試使用二氧化碳的自然形態:氣體。在一個類似燃料電池的裝置中,稱為光電催化反應器,研究人員測試了幾種潛在的催化劑,從銅到碳奈米管不等。在每種情況下,該過程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更復雜的碳分子。最有趣的是,根據所涉及的催化劑,研究人員可以製造多達九個碳原子的碳氫化合物——這是工業界使用所謂的費託反應生產的有用燃料型別——並且可以對製造量進行一定的控制。此外,透過在碳奈米管內放置鐵分子,該過程可以變得更加高效,但不如使用昂貴的鉑或鈀。森蒂說:“距離實際應用還需要很長時間。”但他指出,它可能在載人火星任務中證明有用,該任務無法輕易攜帶足夠的燃料返回,從而能夠在紅色星球上製造燃料。森蒂於9月13日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會議上介紹了他的新氣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