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安德魯·勞徹特等 |
科學家們早就認識到,患有抑鬱症的人在服用安慰劑時,症狀通常會顯著減輕。事實上,這一觀察結果導致一些研究人員提出,高達75%的抗抑鬱藥物的明顯療效實際上可能歸因於安慰劑效應。確定患者在這種情況下病情改善的原因並非易事。但一項新研究的結果可能會揭示這個問題。根據《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月號的一份報告,對安慰劑治療有反應的抑鬱症患者確實會出現腦功能的改變,但這種改變與對藥物有反應的患者所見的改變不同。
利用所謂的定量腦電圖成像技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51名接受安慰劑治療或活性藥物治療的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的電活動。研究人員發現,對安慰劑有良好反應的患者,大腦中被稱為前額葉皮層區域的活動增加。相比之下,對藥物有反應的患者,該區域的活動受到抑制。此處顯示的影像說明了安慰劑應答組(上行)和藥物應答組(下行)前額葉皮層活動隨時間的變化,紅色表示活動增加,藍綠色表示活動減少。“兩種治療都會影響前額葉的腦功能,”研究人員寫道,“但它們具有不同的影響和時間程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小組成員安德魯·勞徹特指出,這些結果“向我們展示了患有抑鬱症的人的改善有不同的途徑”。“藥物是有效的,但可能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人們好轉,”他補充說。“如果我們能夠確定一些機制,這些機制幫助人們透過安慰劑好轉,我們或許能夠使治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