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黃金勘探者也許有一天會依靠不起眼的細菌來指示貴金屬礦藏的位置。研究人員發現,含金土壤中通常含有大量屬於某種細菌的孢子。拋開人類對黃金的喜愛不談,可溶形式的黃金實際上對大多數生物來說都是劇毒的。然而,常見的細菌蠟樣芽孢桿菌對這種金屬具有獨特的抵抗力,使其能夠在相對空曠的環境生態位中生存:充滿人們喜愛的黃金的土壤。昨天在美國微生物學會的一次會議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記錄了這些豐富的發現。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王紅梅和她的同事在中國金礦開採地區進行研究時發現,與缺乏黃金的土壤相比,含金量較高的土壤中存在大量的蠟樣芽孢桿菌孢子。關鍵在於孢子:細菌孢子,或堅硬的外殼,是為了應對諸如熱、冷、輻射或有毒物質(如黃金)等惡劣環境條件而形成的。孢子使細菌能夠生存,直到出現更有利的環境,細菌才能恢復正常生長。由於高金含量會誘導蠟樣芽孢桿菌形成孢子,因此土壤中大量的蠟樣芽孢桿菌孢子可以指示金的存在——這對礦業公司來說是個好訊息。
測試蠟樣芽孢桿菌水平比目前用於尋找黃金的費力技術更便宜、更高效。“這種生物技術將幫助勘探和礦業公司尋找具有相對較高金品位的地下金礦,”王紅梅表示。“因此,該方法在地球勘探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並可與常規的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方法結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