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一些相對較小的星系,這些星系可以追溯到大爆炸後5億年,比之前最古老的星系還要早數億年。這些古老的天體可能啟動了一個名為再電離的關鍵事件,該事件導致小星系聚整合更大的星系。
證實這一發現還需要更多的工作,但如果屬實,“這觸及了宇宙的邊緣,”參與這項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帕薩迪納分校的天文學家理查德·埃利斯說。“我們真的在將望遠鏡推向新的極限,以找到這些天體。”
埃利斯、他的博士生丹·斯塔克及其同事將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之一,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頂的凱克2號望遠鏡,對準掠過較近星系團的光線[見上方圖片],這些星系團聚焦了來自它們背後更古老星系的光線,並在稱為引力透鏡的過程中將其放大20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根據該小組線上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這些天然放大鏡揭示了天空中六個點微弱地發出紅外光,這是明顯的波長。由於宇宙正在膨脹,來自遙遠光源的光線從可見波長拉伸到紅外線,稱為紅移,確切的波長對應於天體的年齡。
埃利斯說,光線的強度表明這些星系的大小是銀河系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質量高達1000萬個太陽,而我們銀河系的質量為100億個太陽質量。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天體物理學家亞伯拉罕·勒布說:“這是紅移-10星系的第一個可信的例子”——對應於大爆炸後5億年——“但這並非結論性的。” 他補充說,確定星系年齡需要精確測量其在一定波長範圍內的紅外強度,而目前測量結果相對粗略。
勒布說,“宇宙黎明”,即宇宙中第一批恆星點亮的時間,可能可以追溯到大爆炸後2億年或更早。但新發現的天體可能開啟了隨後的再電離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紫外星光從氫氣中剝離了電子。勒布說,星系因此而增大,因為再電離的氫氣會太熱而無法聚集在一起,除非以更大的數量存在。
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估計,新發現的星系的組合輻射足以分解氫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