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農村地區,嬰兒出生後,其斷臍帶通常用原棉線捆紮。在許多文化中,臍帶殘端還會塗上灰燼、油、黃油、香料、泥土甚至糞便。在整個發展中國家,接生人員用未洗的手使用髒刀、剪刀、剃鬚刀片或碎玻璃來剪斷臍帶。新鮮剪斷的臍帶是細菌滋生的溫床,這些做法是發展中國家新生兒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感染的主要原因。
醫學正統觀念長期以來認為,臍帶殘端應保持不處理,直到脫落,在西方醫院等無菌環境中,這種方法效果良好。然而,對於發展中國家,醫生們開始重新考慮這一建議。如果臍帶殘端改用氯己定(一種廉價且廣泛可用的消毒劑)處理,每年可以挽救 50 萬嬰兒的生命。
氯己定已在外科手術中使用了多年,它有效、安全、使用簡單且無需冷藏。它比肥皂和水更有效,但比其他消毒劑更溫和。它也很實惠:單次使用的管裝成本約為 23 美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02 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公共衛生研究員盧克·穆拉尼和他的同事開始在尼泊爾進行一項實地試驗,以 выяснить 使用消毒劑是否會對新生兒死亡率產生明顯影響。結果是明確的: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內,將氯己定塗抹在臍帶殘端上,可將死亡風險降低 24%。研究人員後來估計,如果在貧困國家廣泛使用這種消毒劑,無論是用於家庭分娩還是新生兒死亡率高的醫療機構,它都可以預防大約六分之一的新生兒死亡。“它有機會成為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因素,”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新生兒學家卡爾·博斯說,他沒有參與實地試驗。
在尼泊爾,大多數嬰兒都在家中出生,該國 75 個地區中的 41 個地區的醫療保健工作者現在正在向懷孕最後幾個月的婦女分發免費的單次使用凝膠管。西方組織迄今為止為這項工作提供了資金,但尼泊爾政府計劃今年開始為該計劃提供資金,並計劃到 2015 年在全國範圍內分發氯己定。奈及利亞、桑給巴爾和尚比亞也在制定類似的試點計劃。
在新聞釋出時,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將正式建議在高死亡風險的家庭分娩環境中,在出生後的第一週內使用消毒劑。倡導者表示,這是一個好的步驟,但指出世衛組織仍然在資源匱乏的醫院和診所提倡“乾性臍帶護理”(不處理臍帶)。他們說,相反,它也應該在這些環境中推廣氯己定。消毒劑會增加臍帶殘端脫落所需的時間,但研究表明,這種延遲幾乎沒有風險。“如果世衛組織不推薦某些東西,通常就不會發生,”博斯說。“這可能是一個錯失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