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基因阻礙化療

由於天然的DNA修復機制,被化療損傷的癌細胞可能會獲得第二次生命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一項針對接受化療的卵巢癌患者的研究確定,p53腫瘤抑制基因的突變、無功能版本的患者的存活率是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的患者的兩倍以上。儘管事實上,在正常情況下,該基因對於首先預防癌症至關重要。

在體內,p53編碼的蛋白質被募集到細胞損傷發生的位置。這種蛋白質首先嚐試阻止細胞週期並修復細胞。如果不起作用,它會啟動一種稱為細胞凋亡或程式性細胞死亡的機制。

“當你進行化療時,我們不希望細胞存活,”亞特蘭大佐治亞理工學院生物學系主任、本週發表在PLoS ONE上的新報告的資深研究員約翰·麥克唐納解釋說。“如果你有功能性p53,你可能會修復一些接受化療的細胞——而它們仍然是癌細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麥克唐納和他的同事比較了從卵巢癌患者切除的惡性和良性腫瘤中的基因活性,其中一些患者在手術前接受過化療以“減少腫瘤”。研究人員使用DNA微陣列(也稱為基因晶片)來檢視哪些基因被開啟,哪些基因被關閉,他們注意到,來自術前接受化療的患者的腫瘤並不相同。這些腫瘤分為兩組:一些表達的基因類似於良性腫瘤中可能被啟用的基因。另一些看起來更像根本沒有接受過化療的癌性腫瘤。

麥克唐納說:“我們發現,基因表達的許多變化都涉及程式性細胞死亡途徑中的基因。”該團隊將重點放在p53上,並發現,在腫瘤類似於未經治療的黑色素瘤的個體中,該基因已經突變,因此它產生的蛋白質沒有功能。“通常在文獻中你會看到,如果你的p53發生突變,你的預後會很差,”麥克唐納指出。

儘管他們的預後通常很差,但在治療和手術五年後,70%的具有突變的、無功能的p53基因的患者仍然存活,而另一組的患者的存活率為30%。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學教授嶽雄說:“當細胞處於活躍分裂週期時,它們更容易受到DNA損傷,例如化療的影響。”他還補充說,哺乳動物已經進化出一種機制來阻止受損細胞的細胞週期,並促使它們凋亡。“因此,如果一個DNA受損的細胞沒有處於活躍分裂週期——例如,被p53的功能阻止——它將比那些沒有p53功能並繼續其具有受損DNA的細胞週期程序的細胞有更好的機會在化療治療中存活。”如果這些細胞繼續迴圈,癌症可能會復發。

麥克唐納和他的合著者認為,可能需要開發在化療期間抑制p53功能的治療方法,以便清除癌細胞。他們目前正在細胞培養物和小鼠模型中測試這種方法。“我不認為在癌症患者中敲除p53是一件好事,”麥克唐納指出,這是因為蛋白質的腫瘤抑制特性。“只是當你進行化療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