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他林、專注達和阿德拉等興奮劑藥物於 1970 年代開始流行之前,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ADHD) 的治療主要集中在行為療法上。但隨著人們對興奮劑藥物的劑量不斷增加和治療時間延長感到擔憂,臨床研究人員正在重新審視行為療法技術。雖然興奮劑藥物可能有助於年輕患者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和規範行為,但現在的研究表明,基於行為的改變在長期來看效果更顯著。
在上個月在聖地亞哥舉行的實驗生物學會議上,行為、認知和藥理學發現的新綜合成果得以呈現,ADHD 研究和治療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展示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專注於減少衝動性和強化積極長期習慣的行為和認知療法,可能能夠取代目前兒童和年輕人使用的大劑量興奮劑治療。
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有 9% 的兒童被診斷患有 ADHD。該病症的核心症狀包括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完成單調的任務以及缺乏衝動控制。患有 ADHD 的兒童在學校和建立人際關係方面存在困難,並且 60% 的人會在成年後繼續患有這種疾病。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持續下去。
截至 2007 年,美國有 270 萬患有 ADHD 的兒童和青少年正在接受興奮劑藥物治療。但新的研究表明,這些藥物不一定是人們認為的萬能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克萊爾·阿德沃卡特一直在研究興奮劑藥物對大學生的影響,以瞭解哪些方面可以透過藥物改善,哪些方面不能。正如預期的那樣,她發現被診斷患有 ADHD 的人成績和 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分數較低;他們退課的次數也比同齡人更多。但她也發現,這些問題並沒有透過興奮劑藥物治療得到改善。相反,阿德沃卡特的新發現表明,患有 ADHD 的學生自然而然地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另一類是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這與是否接受治療無關。如果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就不需要藥物來提高成績。阿德沃卡特假設,並不是說藥物沒有效果,“可能是藥物可以幫助,不是幫助你記住,而是幫助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於學業進步是必要的。這一結果表明,如果 ADHD 患者能夠在早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藥物治療可能會變得不那麼必要。
其他研究還考察了行為干預措施的作用,不僅針對學齡兒童,也針對他們的父母。與沒有患病子女的父母相比,患有 ADHD 兒童的父母往往表現出更多的育兒相關壓力和困難。在對家長進行壓力管理培訓並向他們提供行為工具以幫助他們的孩子後,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心理學家比爾·佩勒姆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他們孩子的 ADHD 相關行為(如課堂干擾的頻率)得到了顯著改善。
佩勒姆也獨立地表明,對兒童進行的行為療法產生的效果與某些劑量的藥物相當。他的資料表明,較低劑量與行為療法相結合可能比單獨使用興奮劑藥物或行為療法提供更好的結果。
認知療法也可能促進改善:在 2011 年發表於PLoS ONE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系以及 MIND 研究所的朱莉·施韋澤及其同事表明,患有 ADHD 的兒童在工作記憶任務(即依賴於一個人保持和專注於資訊以進行即時推理和回憶的能力的任務)期間,與“任務無關”資訊相關的大腦區域表現出額外的活動,這表明他們的認知控制效率較低。施韋澤團隊未發表的新結果表明,認知療法可以改善控制能力,再次可能減少對藥物“淹沒”無關資訊的需求。
阿德沃卡特、施韋澤、佩勒姆和今年會議上的其他科學家都同意,行為療法值得重新受到關注。這些療法不會產生藥物耐受性,也不會引起對未來藥物濫用的擔憂。訣竅將是確定哪種新療法最有效,並使這些療法價格合理。就目前而言,興奮劑藥物比行為療法便宜得多,而且起效更快,即使後者可能在長期來看是最有效的。但專家和家長都知道,長期效果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