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在《急診室的故事》這樣的電視劇中不太可能出現的場景:一位病人進來抱怨麻木、視力模糊和說話困難。醫生診斷為中風——但他們不是急著進行緊急手術或戲劇性的床旁復甦,而是簡單地做一些檢查並開藥。這種不那麼浮誇的中風治療方式可能讓電視節目顯得很無聊,但它正迅速成為一個節奏緊湊的醫學領域。中風是美國第三大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最近的研究表明,新的藥物治療可以保護中風患者免受潛在的毀滅性腦損傷。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神經科醫生對已經中風的人束手無策。醫生可以為高危患者推薦預防措施,如降低血壓和減輕體重。出現警告訊號的患者會接受包括阿司匹林在內的抗凝血藥物,以預防導致中風的腦血栓。但是,一旦發生中風,就沒有辦法提供幫助。因此,中風造成的腦損傷是美國成人殘疾的主要原因,每年影響約三百萬人。
然而,在1995年12月,中風及其後果開始變得更加可控。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名為組織纖溶酶原啟用劑(tPA)的藥物的先進臨床試驗的鼓舞人心的結果。在這些試驗中,醫生髮現目前用於治療心臟病發作的tPA也可以分解腦血栓,恢復血液流動,從而預防腦損傷。在出現中風症狀後三小時內接受該藥物的患者,與安慰劑組相比,在三個月後出現輕微或無殘疾的可能性高達50%。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tPA的製造商基因泰克公司已經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申請將該物質作為中風療法進行銷售;據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的tPA研究員詹姆斯·C·格羅塔稱,該機構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做出決定。雖然這種藥物並不便宜——每劑大約2000美元——但它可以讓成千上萬的患者免於入住昂貴的療養院和康復計劃。
其他中風治療化合物也顯示出希望。在今年春天舉行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會議上,研究小組公佈了兩種此類藥物——胞磷膽鹼和阿普替加奈——的成功但有限的臨床試驗結果。這兩種物質似乎都有助於恢復大腦被擾亂的化學平衡。胞磷膽鹼似乎可以重建受損神經細胞的膜。阿普替加奈阻止過多的鈣進入腦細胞(科學家認為中風後鈣水平升高,導致細胞死亡)。
甚至可能還有更多旨在減輕中風造成的腦損傷的藥物正在研發中。在3月份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會議上,幾家製藥公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剛剛進入臨床試驗的新物質。例如,澤內卡製藥公司的托馬斯·M·貝爾報告了他的小組指定的化合物ZD9379的初步研究。這種物質抑制穀氨酸的活性,穀氨酸是一種氨基酸,在中風後會積聚在腦細胞中並損害腦細胞。
當然,許多有希望的新藥都無法透過臨床試驗。西巴-蓋基最近結束了其對自硫苯酮的人體試驗,稱該藥物在治療中風方面的效果不足以證明繼續這項工作是合理的。聖地亞哥退伍軍人管理局醫療中心的賈斯汀·A·齊文曾擔任一些自硫苯酮試驗的安全監測員,他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束部分原因是該藥物的副作用,包括幻覺和躁動。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神經副作用可能難以避免。哥倫比亞長老會醫療中心的傑伊·P·莫爾認為,也許“一些行為反應是必要的,以表明該藥物正在起作用。”他將中風治療的副作用比作化療帶來的脫髮。劍橋神經科學公司總裁埃爾坎·R·甘祖指出,這些影響似乎更多是不愉快,而不是危險。
在人體試驗中引導新藥也受到在正確時間分配藥物的困難的阻礙。醫生必須在中風開始後三到六小時內給藥tPA;之前的研究表明,過晚給藥tPA可能會導致腦內出血。胞磷膽鹼和阿普替加奈等藥物的時間敏感性稍低;只要在中風後24小時內給藥,它們都可以有效地發揮作用。然而,大多數受害者不會立即意識到警告訊號,因此至少在中風發作後24小時才去醫院就診。
化學療法的興起正在鼓勵人們更加關注中風後的及時反應,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美國國家中風協會副總裁凱倫·普特尼強調,治療的主要障礙是“患者沒有及早前來就醫。”也許恢復前景的改善會吸引他們進入急診室。正如齊文所說,“神經科醫生擅長做出診斷,但現在他們將必須積極參與讓人們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