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新鮮空氣:開啟窗戶對抗肺結核

對於資金緊張的醫院來說,更高的天花板和更大的窗戶可能是對抗肺結核的簡單方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事實證明,幫助預防肺結核(TB)傳播可能就像開啟窗戶一樣簡單。秘魯的研究人員發現,自然通風可以使醫院病房的空氣流通量比昂貴且難以維護的風扇高出兩倍以上。原則上,這種通風可以稀釋空氣中肺結核(更不用說其他空氣傳播疾病)的濃度,從而降低醫院工作人員和其他患者的感染風險。

倫敦帝國學院的感染控制專家羅德·埃斯科姆比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自然通風作為限制貧困地區肺結核傳播的一種方法,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支援這一想法或關於如何實施它的指南。埃斯科姆比和他的同事檢查了秘魯利馬八家1990年前建造的醫院中70個自然通風房間的空氣流通情況。

在門窗開啟的情況下,房間內的空氣平均每小時完全更換28次。在另外12個用強力風扇通風的現代化醫院房間裡,新鮮空氣和汙濁空氣也進行了交換,但空氣更換頻率僅為每小時12次,這是建議的頻率。利馬五家較舊的醫院建於1950年之前,天花板高,窗戶大,每小時換氣40次。“簡單地開啟窗戶就可以給你帶來驚人的空氣交換,”埃斯科姆比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在PLoS Medicine雜誌上報告說,使用空氣傳播感染的數學模型,肺結核感染的風險應該從機械通風房間的每天39%降至現代自然通風房間的33%,再降至舊式房間的11%。

埃斯科姆比指出,機械通風裝置對於較貧窮的國家來說可能非常昂貴,成本從數萬到數十萬美元不等,並且需要經常維護以防止空氣停滯。“對於資源匱乏的環境(即世界上大多數地區)來說,機械通風實際上不是一種選擇,”他說。他指出,超過四分之三的肺結核病例發生在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熱帶地區。

埃斯科姆比說,醫院風險最高的區域是候診室和其他人們在確診前聚集的地方。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他和同事發現,利馬一家醫院急診科30%的工作人員在一年內感染了肺結核。

他的建議是:將候診室設在室外;安裝天窗和更大的窗戶;並將肺結核病房設在其他病房的下風處的頂層。埃斯科姆比說,他目前正在秘魯各地改造18家醫院,並計劃在監獄和無家可歸者收容所開展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