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 年 9 月 11 日):《大眾科學》重新發布以下文章,該文章最初發表於 2011 年 9 月 6 日,以紀念美國 9 月 11 日恐怖襲擊事件 17 週年。
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隨著這個國家將思緒轉向 9/11 恐怖襲擊事件 10 週年之際,那天的記憶很容易湧上心頭。人們可以非常清楚地記得,當他們得知這場危機時,他們在做什麼,或者在和誰說話——無論是透過姐妹的電話,還是親眼看到世貿中心著火。
幾十年前,心理學家推測,當得知突發的、悲劇性的國家事件時,大腦會將這些細節像照片一樣印在記憶中。這些高度情緒化的回憶被稱為“閃光燈記憶”——但攝影般準確的概念在後來的研究中並沒有得到證實。[關於 9/11 的心理學的更多資訊,請閱讀意識流部落格文章《關於 9/11 的遺忘》]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那麼,我們對 9/11 事件的記憶有多大的信任度呢?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襲擊事件發生後一週、一年和三年間隔進行了一項關於 9/11 記憶的全國性研究,其中提供了一些答案。該團隊調查了紐約市、華盛頓特區、波士頓以及康涅狄格州、密蘇里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其他四個城市的 3,000 多人。上個月,科學家們進行了 10 年的後續調查(資料尚未分析),這使得該專案成為關於閃光燈記憶如何隨時間變化的最長的前瞻性研究。《大眾科學》採訪了紐約大學心理學家伊麗莎白·A·菲爾普斯,她是該調查的主要研究員。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紐約大學 (NYU) 距離世貿中心遺址只有兩英里。當您在 9/11 早上到達您的實驗室時,情況如何?
當時,第二架飛機撞上了大樓。那時辦公室裡沒有其他人,只有一個人。我去了他的辦公室,他的辦公室可以俯瞰世貿中心,我們看到一座大樓倒塌了。你簡直無法相信。然後,那是奇怪的一天。有些人來到辦公室。你真的無法專注於工作。所以最終我回家了,看了 CNN,最後試圖去獻血。
9/11 記憶專案是如何產生的?
當天的電話服務時好時壞,但當時在斯坦福大學的朋友兼神經科學家約翰·加布裡埃利設法打電話給我。他只是想確保我沒事。我們開始討論對 9/11 進行一項研究,因為每位記憶研究人員都知道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或 1989 年舊金山地震的經典記憶研究。然後過了一天左右,我們決定要做這件事。
我們工作得非常快。約翰開始與他小組的博士後凱文·奧克斯納一起整理調查問卷。我們與比爾·赫斯特、瑪西婭·約翰遜、錢丹·瓦迪亞和其他加入該聯盟的研究人員取得了聯絡。到 9 月 18 日,我們在紐約大學圖書館和華盛頓廣場前設定了調查桌,比爾 [赫斯特] 在 14 街周圍的社會研究新學院設定了調查桌。9/11 之後,紐約的人們真的很想和其他人在一起,並做一些有幫助的事情。我認為參加我們的調查是人們認為會對更大利益有所貢獻的事情。
我的整個實驗室都參與了 9/11 專案。那時,我們很難做其他任何事情。紐約大學周圍的街道都關閉了,校園也關閉了。這項研究幫助我們保持忙碌,同時又感覺與正在發生的事情相關。
像 9/11 這樣的創傷性事件中的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記憶?
情緒會讓你專注於一些細節,但讓你忽略其他細節。如果你因恐懼而高度興奮,這種情緒會幫助你更好地將事物儲存在記憶中,這是一個稱為鞏固的儲存過程,該過程取決於杏仁核和海馬體的相互作用。但是我們早就知道的是,情緒給你帶來的記憶信心比準確性更強。通常,當記憶具有高度生動的細節並且你對這些細節充滿信心時,這意味著你很可能是正確的。信心通常與準確性齊頭並進。但是當某些事情非常情緒化時,它們通常會分離。
因此,如果你檢視關於 9/11 的記憶,幾乎每個人都會說:“我知道我在哪裡,我和誰在一起”等等。每個人都會想:“哦,我永遠不會忘記。”但是我們從過去 30 年的許多研究中瞭解到,人們不一定是對的。你甚至無法說服人們他們的記憶是錯誤的。你只能說,資料表明你的記憶是錯誤的。
對於像 9/11 這樣的情緒事件,我認為我們確實對重要細節有更好的記憶[與中性事件相比]——我們只是對所有細節沒有很好的記憶。我們認為我們有,而這才是真正的對比。但是,如果我告訴你你不記得你 26 歲生日的細節,你也不會感到驚訝,不一定。
在全國性調查中,你究竟瞭解到關於 9/11 記憶的準確性什麼?
必須提到的是,當我們在這裡談論“準確性”時,我們指的是細節的準確性,例如,你是如何知道 9/11 的,或者你和誰在一起?並不是說你腦海中沒有飛機撞向大樓的相當生動的影像。沒有人忘記 9/11 事件的發生。
我們對準確性的衡量是與人們在襲擊發生後一週的調查中告訴我們的內容保持一致。從第一次調查到一年後的第二次調查,他們如何得知 9/11 的細節的總體一致性僅為 63%。在襲擊事件發生三年後的第三次調查中,一致性為 57%。因此,對於許多細節,人們的準確率僅略高於 50%。
但他們特別不擅長記住他們在 9/11 之後的感受——一年後,準確率只有 40% 左右。然而,總的來說,對於所有這些細節,人們對他們記憶的信心平均而言,在 1 到 5 的評分中高於 4。
人們對襲擊事件本身的事實記得有多好?
他們對襲擊事件事實的記憶比對個人回憶的記憶要好。例如,在回憶所涉及的飛機數量時,他們在第一次調查中,襲擊事件發生後立即的準確率為 94%,一年後準確率為 86%,三年後準確率為 81%。當然,這些事實得到了媒體報道的外部提醒的支援。
一個明確的例子是,我們還問了:“襲擊發生時布什總統在哪裡?”87% 的人在 9/11 之後立即回答正確——但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調查之間,他們下降到 57%,然後又回升到 81%。我們知道這是因為很多人看到或聽說了邁克爾·摩爾的電影《華氏 911》,該片詳細介紹了發生的所有細節。
在我們關於 9/11 的個人回憶中,是否有某些方面看起來比其他方面更可靠?
我在紐約大學的研究小組已經開始研究人們的情緒記憶中哪些細節更好,哪些細節更差。是否有一些細節實際上還不錯,與你對細節記憶的增強信心相符。在最近的一項實驗室研究中(該論文正在審閱中),我們發現,對於時間和地點的記憶,信心確實可以預測情緒事件和中性事件的準確性。這裡的時間,我指的是一個事件相對於另一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然後我們回到 9/11 的調查資料,我們確實看到,對於地點記憶優於其他細節。在回憶他們得知襲擊事件發生時身在何處時,人們在第二次調查中的準確率為 89%,在第三次調查中的準確率為 83%。
如果我們在這些情緒記憶中沒有記住所有情境細節,真的重要嗎?
不。再說一遍,我認為我們實際上對重要細節有更好的記憶,而只是對其他細節的記憶較差。重要的是要記住,9/11 襲擊事件確實發生了,對吧?我認為(這只是一種理論),我們對這些高度情緒化的事件具有這種超強的記憶感和生動感的部分原因在於,知道它們發生了很重要。瞭解它們是如何發生的細節,誰告訴你的,不一定重要。
但是,我們對記憶的增強信心使我們能夠依賴它並迅速採取行動。你希望對之前的記憶充滿信心,其主要觀點是發生了可能威脅我生命的恐怖襲擊,現在我必須警惕可能類似的事情。因為你不想在將來對這些型別的威脅採取行動之前,不得不去想:“唉,這讓我想起什麼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