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丁鳥為何如此擅長藝術?
園丁鳥或許是鳥類世界中最有趣的藝術家。它們建造的美麗構造純粹是為了給雌鳥留下深刻印象(它們不是巢穴,這是常見的誤解)。

園丁鳥為何如此擅長藝術?
園丁鳥或許是鳥類世界中最有趣的藝術家。它們建造的美麗構造純粹是為了給雌鳥留下深刻印象(它們不是巢穴,這是常見的誤解)。

人眼有時能看到看不見的東西
在某些條件下,人們可以瞥見通常看不見的紅外線。凱倫·霍普金報道

閱讀所有你想看的故事。

帝王蝶可能獲得瀕危物種保護
單隻蝴蝶翅膀的扇動可能無法引起海嘯,但數百萬只蝴蝶的消失肯定在北美感受到了。

受欺負的獨眼魚獲得義眼以阻止騷擾
“嘿!獨眼皮特!等等,你要去哪裡?等等我!” “嗯?” “嘿,星期五你打算帶什麼去馬丁的角落?我在考慮帶多力多滋?”

實驗性藥物瞄準細菌的社交網路
進化生物學家正試圖以一種新的方式攻擊細菌:透過使其社交生活短路

認識(最新發現的)甲蟲!
研究人員宣佈發現了98種以前科學界未知的甲蟲物種。大衛·比埃洛報道

知更鳥如何成為聖誕節的鳥
現在是聖誕節臨近尾聲的時候了,所以有什麼比寫一篇關於知更鳥的短文更好的方式呢。這裡我指的是“最初的”或“真正的”知更鳥——歐洲知更鳥(Erithacus rubecula)——一種也出現在北非的歐亞雀形目鳥類,(通常)被認為是唯一的 [...]

臺灣能否重新引入已滅絕的雲豹?
兩年前,經過長達13年的深入調查,科學家們得出結論,臺灣雲豹(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已在臺灣滅絕。

雄性螳螂有一種不被配偶吃掉的策略
我們通常認為雄性和雌性配偶相處得很好(這裡的“配偶”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而不是你友好的英國/澳大利亞朋友)。

珍珠魚如何利用牡蠣作為水下通訊放大器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海洋珍珠魚如何從它們在牡蠣內部非常安全舒適的家中相互交流——它們利用貝殼的內部結構來放大它們奇怪的脈衝噪聲,傳遞到外面的海洋中。

短期禁食使小鼠更健康
在8到12小時視窗內吃完一天食物的小鼠比可以隨時隨意進食的小鼠具有更好的健康指標。史蒂夫·米爾斯基報道

細菌馬達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型號
細菌用錨定在旋轉馬達中的螺旋尾巴推進自身。對於微生物來說,這可能看起來出奇地機械化,但這是一個在數十億年的進化過程中廣受歡迎且被保留下來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