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12:擴大 STEM 領域的參與 - 給盟友的建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個經常在線上和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重要問題是:非少數族裔盟友如何培養和留住少數族裔學生進入科學領域(或任何其他 STEM 學科?)

事實是,答案是使教育體驗具有相關性和受歡迎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原因之一是相關性以及對受歡迎的定義並非普遍概念。非常簡單的反應可能會顯得粗魯並讓學生反感。例如,教師對入門課程中學生問題的反應。當我還是本科生時,我曾經要求生物化學教授重複他指著圖表所說的話。他開始斥責我沒有認出他的速記,也沒有記住第一天課上的每個氨基酸。班上其他同學都像看白痴一樣看著我。我也覺得自己像個白痴。我覺得我不能承認“不知道”,而且絕對不好意思和班上其他學生一起學習,因為我確信他們都比我聰明得多。我這門課不及格;我非常討厭那位教授。(希望他已經死了。)

我現在回頭看,意識到這是他的方式,而且很多科學教授對大多數學生都表現出類似的舉止。但我真的覺得他們對有色人種學生(即黑人或拉丁裔學生,而不是亞裔學生)、運動員和來自大都市的學生(通常是有色人種學生)尤其不耐煩。每當我們中的一些人一起學習,或者當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互動時,我們經常分享關於同一位教授的類似故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的意思是,做個混蛋可能是學術文化的一部分,但這也是少數族裔學生轉換道路和改變專業的原因之一。我認為這對於那些一直在處理大量不安全喋喋不休的學生來說尤其成問題——無論是在他/她的腦海中,還是在走廊裡竊竊私語,或者由輔導員、助教、教授或其他學生公然表達。

我稱他們為“你不應該在這裡”的惡魔。

我的第一輪建議是:不要做個混蛋,即使是無意的。我的意思是不要告訴別人他們的掙扎不是真實的,或者不理會他們。學習很辛苦,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問題也很辛苦。我並不是說你應該成為他們的傾訴物件並原諒他們。不,絕不是。但我建議像對待人一樣對待學生,而不是像對待鞋底的汙垢一樣。我們稱之為科學的東西對你來說可能很容易或很快,但有些學生可能必須努力才能獲得資訊。指導他們使用大學資源來幫助他們學習。無論你認為這些信心衝突多麼奇怪、不可思議或不可能,讓學生對學科(以及對你)失去興趣的萬無一失的方法是證明你不能被信任認真對待他/她對做好功課的擔憂。

並非每位教授都是培養型的,但說一句嘿,我認為你可以做到。一定要來上課,組成學習小組,不要害怕提問,真的太過分了嗎?

這歸結為定義你將成為什麼樣的盟友。信譽和真實性對於指導少數族裔是否必要? 不,完全沒有必要。我在科學領域的幾乎所有導師都是白人男性和女性。因此,你不必與你指導的學生完全一樣才能引導他們進入這個學科。但是,我相信對於那些在學生身上能找到共鳴的人來說,同理心更容易產生。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來自其他邊緣化群體(例如猶太血統、移民家庭、第一代大學生)的女性或人士通常是那些在以白人和/或男性為主的部門中呼籲關注多樣性問題並呼籲變革的教授。

我建議每個人更多地鍛鍊他們的同理心肌肉。這是因為當我們努力為一個群體(比如非裔美國人和拉丁裔)消除障礙時,我們意識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大開眼界,看到了部落格圈和科學會議中美國原住民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代表性不足,以及需要做的工作,以使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 (LGBT) 專業人士以及殘疾人士感到在 STEM 領域更受包容。所以我們的工作可能永遠不會完成,但我們仍在取得進步。

 

DNLee is a biologist and she studies animal behavior, mammalogy, and ecology . She uses social media, informal experiential science experiences, and draws from hip hop culture to share science with general audiences, particularly under-served groups.

More by DNLe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