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前往一個陌生的世界足以讓你意識到,人類在飲食、玩耍、交談、解決問題等方面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有些人用叉子,有些人喜歡筷子,還有些人直接用手吃飯。這三種解決方案都源於同一個問題。但是,這些文化傳統從何而來?這些差異是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持續存在的?如果我們希望理解文化的演變,那麼理解其他物種的文化傳統是如何產生的就非常重要。
黑猩猩似乎至少擁有文化的基本形式:例如,在六個非洲黑猩猩群體中,存在著不同的投擲、檢查傷口和清除寄生蟲的傳統。眾所周知,黑猩猩使用樹枝來捕獵白蟻,但不同的群體以不同的方式吃白蟻:有些直接從樹枝上吃昆蟲,而另一些則會將沾滿白蟻的樹枝在手中摩擦,然後再將手送到嘴邊。在其他靈長類動物、海豚和整個動物王國中也觀察到了不同的文化傳統。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認為,傳統的主要差異發生在群體之間:也許一個群體用牙齒清除寄生蟲,而另一個群體則更喜歡用指甲抓撓寄生蟲。一項針對野生綠猴(Chlorocebus pygerythrus)的新研究,今天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描繪了文化演變更為複雜的圖景,而母親是中心。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靈長類動物學家埃麗卡·範·德·瓦爾和她的同事們向六個不同的野生綠猴群體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髒葡萄。他們對不同的猴子如何清潔葡萄然後食用它們感興趣,以及清潔方法如何傳播到其他猴子。
一種可能性是,猴子透過模仿優勢個體來學習新的傳統;在雌性佔優勢的綠猴中,優勢雌性使用的任何清潔方法最終都可能在整個群體中傳播開來。這意味著主要的文化差異將發生在群體之間。
然而,文化傳播也可能發生在家庭層面,而不是群體層面。這意味著文化差異將出現在母系血統之間——透過雌性相關的猴子群體——而不是群體之間。這將允許多種傳統在一個更大的群體中共存。
最後,可能存在一種遺傳機制驅動文化傳統,而不是社會機制。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成年姐妹比非親屬雌性更可能共享一種葡萄清潔方法,儘管每個姐妹都有自己的母系血統。
研究人員向猴子們展示了裝滿葡萄的透明塑膠盒,葡萄上覆蓋著沙子。由於優勢個體總是先吃,他們確保盒子裡的葡萄總是足夠多,即使是最下級的個體也能吃到一些。他們在兩年內重複了十五次。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他們注意到出現了四種不同的清潔技術。有些猴子在手中揉搓葡萄以去除沙子,另一些猴子則將葡萄在石頭或樹枝等其他表面上摩擦,另一組猴子用牙齒剝掉葡萄皮,但只吃裡面的果肉,還有一組猴子用手掰開葡萄,吃裡面的果肉。有些猴子根本不清洗葡萄,而是連沙子一起吃了下去。
母親和孩子更傾向於表現出相同的清潔技術,而與群體成員或母親在其群體等級中的地位無關。隨著實驗的進行,每隻猴子都更有可能使用其自身母系血統中使用的技術,即使它在實驗開始時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即使母系血統的其他成員不在場,猴子也會使用母親的技術,這表明這些影響不是短暫模仿的結果。
重要的是,個體猴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了它們的策略,以匹配其母系血統的技術。範·德·瓦爾認為,“趨同意味著社會學習”,因此遺傳差異不太可能解釋葡萄清潔技術。而且,每隻成年雌性都比她的姐妹更可能與她的兒女分享一種技術,這進一步支援了葡萄清潔方法的社會起源。
這提出了母系血統之間的小差異最終可能成為穩定的文化傳統的可能性。為了看看這些差異是否有可能成為更持久的傳統,在最後五個實驗中的每一箇中,研究人員在沙葡萄旁邊放了一個裝滿水的水桶。沒有一隻猴子使用水來清潔葡萄,這表明它們更傾向於堅持其母系血統的技術,而不是轉向更有效的清潔方法。事實上,研究人員在第十五次實驗進行一年後進行了第十六次測試。即使在一年後,猴子們仍然在使用最初在其家庭中傳播的清潔方法。換句話說,清潔方法在母系血統中穩定了下來。而解決相同問題的穩定差異正是文化的定義。正如有些人用叉子而有些人用筷子吃飯一樣,有些猴子揉掉葡萄上的沙子,而另一些猴子則剝掉葡萄皮。
總而言之,範·德·瓦爾的研究表明,對於綠猴來說,母親可能是比任何其他群體成員更重要的社會學習來源,而與母親的優勢地位無關。然而,他們指出,這項實驗無法辨別是孩子向母親學習,還是母親向孩子學習。也許範·德·瓦爾和她的同事將在幾年後回到這些猴子身邊,重複實驗,看看下一代猴子是否仍然趨同於母系血統的葡萄清潔策略。如果是這樣,這將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母親確實最瞭解。
van de Waal E, Krutzen M, Hula J, Goudet J, Bshary R (2012) 野生綠猴母系血統內部食物清潔技術的相似性。PLoS ONE 7(4): e35694. doi:10.1371/journal.pone.0035694
圖片來源:題圖照片來自Flickr/Arno and Louise Wildlife;綠猴和幼猴照片來自Flickr/Doug88888。
更多關於社會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