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很多人認為鯊魚是孤獨的獵手。我們想象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獨自游泳,只是為了繁殖的目的才短暫地尋找另一條鯊魚的陪伴,然後又回到它們獨處的模式。我們也傾向於認為鯊魚是愚笨的機器,除了捕獵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能力。當我們想到鯊魚時,我們當然不會想到“社交網路”。但是鯊魚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各種各樣的鯊魚物種,從浮游生物食者到珊瑚礁居民再到大型掠食者,經常聚整合群。一些科學家認為,鯊魚聚集在一起是為了繁殖、合作狩獵或保護自己免受性騷擾,並且有資料支援這些假設中的每一個。
直到最近,除了它們首先形成這一事實之外,我們對鯊魚形成的群體知之甚少。對於法國鯊魚科學家約翰·穆裡耶、朱莉·韋爾切洛尼和塞爾日·普萊恩斯來說,這似乎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們意識到,在他們之前沒有人確定鯊魚形成的聚集是否可以用社會因素來解釋,還是隻能用它們發生的環境背景來解釋。他們決定開始研究黑鰭礁鯊(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的這個問題,這是一種在印度洋-太平洋珊瑚礁中常見的物種。黑鰭礁鯊不是特別喜歡獨居,但它們也不會成群結隊。研究人員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的一部分莫雷阿島北岸10公里沿線的七個地點對這些鯊魚進行了觀察。
如果鯊魚傾向於擁有重疊的活動範圍,並且食物傾向於出現在特定的地方,那麼同樣的鯊魚可能會經常意外地相遇。或者鯊魚的聚集實際上是社會性的,是由社會偏好形成的嗎?如果鯊魚比根據領地邊界和食物位置等因素預期的更(或更少)可能被發現在一起,那麼也許社會因素正在起作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他們發現,莫雷阿島北部的鯊魚——總共133條——將自己組織成四個社群,其中一個實際上是兩個重疊的亞社群。個體鯊魚的共現被發現是非隨機的,並且傾向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存在。也就是說,相同的鯊魚多次與相同的同伴一起被發現,並且經常進行實際的互動。此外,這些社群相當穩定——個體傾向於留在自己的社群中。
而且這些社群本質上是社會性的。也就是說,它們不僅僅是同時佔據相同的空間。例如,研究人員發現,某些鯊魚對被一起看到的頻率高於您僅根據其活動範圍的重疊所預期的頻率。他們還發現,儘管領地高度重疊,但某些鯊魚對實際上會互相避開。另一方面,社群本身主要由非社會因素(如性別、年齡和領地)來解釋。總而言之,資料表明社群是由環境因素創造的,但社群內部的互動更具有真正的社會性。
在這項研究中,黑鰭礁鯊之間發生的社會互動型別實際上與之前在孔雀魚等社會性魚類以及海豚或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中觀察到的相似。研究人員寫道:“這種鯊魚物種表現出的群體模式表明,該種群的結構並非反映了在特定資源處的被動聚集,而是源於個體的主動選擇,這在某些方面與其他一些社會性動物相似。”換句話說,鯊魚也有朋友。
相關
你喜歡狗嗎?:鯊魚社交網路
穆裡耶,J.,韋爾切洛尼,J.,& 普萊恩斯,S. (2011)。自由放養鯊魚物種的空間結構網路中社會群落的證據動物行為學 DOI: 10.1016/j.anbehav.201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