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夫本會逃離聖誕老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根據節日傳說,可憐的魯道夫是社會排斥的受害者,因為他與其他的馴鹿不同。幸運的是,對於各地的好孩子(而不是壞孩子)來說,聖誕老人接近了他,並請他引導雪橇。此後,根據傳統說法,所有的馴鹿都愛他了。

然而,像大多數宗教傳說一樣,魯道夫的故事充滿了科學錯誤。首先,僅僅依靠權威人物的特別關注,並不能阻止欺凌者欺負他們認為與眾不同的人——事實上,這往往只會進一步孤立那些遭受欺凌的人。但這個故事更大的問題是,馴鹿——像大多數非家養動物一樣——當人類靠近時,極不可能停留足夠長的時間來考慮引導雪橇這樣的提議。

雖然越野滑雪在挪威和其他地方已經成為人類幾個世紀以來的消遣活動,但在過去的五十年裡,由於山區小屋和滑雪旅館的持續建設,以及道路和步道系統的發展改善了通往高山地區的交通,這項活動有所增加。隨著滑雪的增加,其他雪上活動也隨之增加,例如雪地摩托。例如,2002年,挪威有49,260輛雪地摩托在執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於居住在挪威二十六個劃定的“管理區”的30,000到40,000只馴鹿來說,這可能存在問題。在嚴酷的冬季,馴鹿通常會減少活動,並依靠儲存的脂肪和有限的、營養貧乏的食物(如地衣)來生存。因此,人類在馴鹿棲息地中日益增多的出現,可能會迫使馴鹿消耗比最佳狀態更多的能量,因為它們試圖避免與人類互動。這也可能減少馴鹿可以用來覓食的時間。總而言之,人類的侵佔可能會產生複合效應,降低馴鹿的體重,對於雌性馴鹿來說,還會降低它們的受孕率和首次繁殖年齡。

為了瞭解挪威偏遠地區旅遊業的增長可能如何影響野生馴鹿種群,挪威大學的研究人員比較了馴鹿(Rangifer tarandus tarandus)對滑雪者和雪地摩托車上的人類的行為反應,地點在挪威南部的塞特斯達爾-呂菲爾克(地圖上的區域 1,右上角,點選放大)。

自 1990 年代以來,研究區域的冬季馴鹿數量一直穩定在約 3000 只,每年出生約 800 只小馴鹿。平均而言,每兩平方公里有一隻馴鹿。選擇該研究區域的部分原因是缺乏大型捕食者——這有助於確保馴鹿對接近的滑雪者或雪地摩托車的反應不受附近其他威脅的影響。

為了收集資料,觀察員以恆定速度(滑雪者為 4 公里/小時,雪地摩托車為 20 公里/小時)接近馴鹿群,直到他們到達馴鹿群的原始位置。

對於每個事件,他們記錄了九個變數:挑釁方法(滑雪或雪地摩托車)、天氣(晴天、陰天、下雨、下雪、霧天)、風速、地形(平坦或丘陵)、馴鹿在挑釁前的活動(躺臥、覓食、移動或組合)、獸群大小、獸群組成、風向(相對於馴鹿)以及觀察員的原始位置(相對於馴鹿)。

此外,他們還測量了七個響應變數

  • (1) 起始距離:在挑釁開始時,觀察員與獸群估計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 (2) 視覺距離:當超過 1 只馴鹿抬頭看向觀察員方向時,觀察員與獸群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 (3) 驚嚇距離:當獸群透過聚集在一起表現出驚嚇反應時,觀察員與獸群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 (4) 逃跑距離:在逃跑時刻,觀察員與獸群之間的距離。
  • (5) 逃逸距離:從馴鹿起飛到它們恢復較放鬆的行為(即,吃草或躺臥)的空中距離。
  • (6) 總逃逸距離:如果獸群在第一次恢復較放鬆的行為後進一步遠離觀察員,並且我們確定該移動是由挑釁引起的,則覆蓋的空中距離。
  • (7) 總移動距離:透過覆蓋的總地面距離測量的總逃逸距離。如果馴鹿在挑釁後向同一方向逃跑,則空中距離和地面距離相等。逃跑期間的任何方向改變都會使地面距離更長。

為了收集足夠的資料,他們每年冬天重複這項工作,持續了三年。

結果很直接。馴鹿的移動距離在 134 米到 2,526 米之間變化,雪地摩托車的平均距離為 600 米,滑雪者的平均距離為 970 米。與滑雪者的干擾相比,馴鹿在更遠的距離上就能意識到雪地摩托車(“視覺距離”)。然而,雪地摩托車的實際位移比滑雪者(“總逃逸距離”和“總移動距離”)更短。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馴鹿更容易受到雪地摩托車的干擾,但當受到滑雪者的挑釁時,反應更強烈。”

其他分析表明,從下坡接近時的“驚嚇距離”比從上坡接近時更大,並且當馴鹿躺臥而不是吃草時,“逃逸距離”更遠。

馴鹿可能能夠更早地注意到雪地摩托車,這可能是因為發動機的噪音或車頭燈的閃爍。即便如此,滑雪者似乎比雪地摩托車更讓它們感到不安,這或許令人驚訝。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因為滑雪者容易被誤認為是獵人。他們寫道:“在挪威,不允許從機動車輛上狩獵,並且嚴禁追逐和騷擾野生動物。然而,馴鹿是由步行的人類獵殺的,可能不會區分獵人和遊客。”

還應該注意的是,這些反應可能代表了這些馴鹿對接近的滑雪者或雪地摩托車的最大反應,因為研究人員始終直接接近獸群的中心。然而,在自然互動中,馴鹿更有可能被斜向而不是直接接近。

對於規範挪威等野生馴鹿地區的旅遊業,這一切意味著什麼?挪威山區的野生馴鹿在最繁忙的旅遊季節,通常每天與人類的相遇次數不超過三次。透過將此資料與他們的實驗資料相結合,研究人員計算出,三次滑雪者相遇將使馴鹿的每日能量消耗增加約 3.4%,而三次雪地摩托車相遇將增加 2.3%。他們指出,只要這些相遇次數僅限於 2-4 周的旅遊旺季,這種額外的能量消耗應該很容易得到補償。

這是一個好訊息,儘管這項工作遠未結束:由於避開人類頻繁出沒的區域而導致無法進入最佳棲息地,加上隨後對未受干擾的棲息地的過度放牧,仍然可能對馴鹿群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字僅在雪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成立。這是因為更深的積雪使得在其中移動更加費力,這意味著馴鹿在逃離接近的人類時會消耗更多的能量。目前尚不清楚氣候變化將如何進入這個過程:氣候變化導致的降雪增加可能會使馴鹿即使每天與人類相遇三次也無法補償能量消耗。

當大多數動物被不熟悉的個體接近時,它們會啟動一種被稱為“戰鬥或逃跑”的應激反應。也就是說,潛在威脅的接近足以讓動物感到驚慌,以至於它會從接近的人類那裡撤退——如果可能的話——或者可能以攻擊性行為做出反應。當聖誕老人向魯道夫提出雪橇邀請時,他根本沒有機會。

賴默斯,E.,埃夫斯特爾,S., & 科爾曼,J. (2003)。野生馴鹿對雪地摩托車或滑雪者直接挑釁的行為反應。《野生動物管理雜誌》,67 (4) DOI: 10.2307/3802681

馴鹿照片,來自貝弗利山莊一家店面,版權歸作者所有。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