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0b 科學部落格 101:第三部分 – 研究生院的部落格

歡迎來到科學部落格 101 系列的第三部分。您可以在此處找到第一部分,我在其中討論了我自己的部落格經驗,以及此處的第二部分,我在其中討論了一些關於受眾、目的等等的重要問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歡迎來到科學部落格 101 系列的第三部分。您可以在此處找到第一部分,我在其中討論了我自己的部落格經驗,以及此處的第二部分,我在其中討論了一些關於受眾、目的等等的重要問題。

您如何平衡部落格與其餘工作?您是否將其視為您在跟進文獻時已在做的工作的延伸或一部分,還是隻是享受部落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嗯,我當然喜歡寫部落格,否則我就不會做了。話雖如此,寫關於研究的部落格是跟進文獻的好方法。現在我每週閱讀(或者至少瀏覽)的論文比我開始寫部落格之前多很多。透過閱讀其他部落格,我可以瞭解完全不同的科學領域,以及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其他子學科的最新動態。這不僅好,因為我喜歡瞭解很多事情,而且它幫助我將我自己的子子領域與其他研究領域聯絡起來。因為我認為教育和外展是學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因為部落格是教育和外展,所以我認為在所謂的“工作日”花一些時間在與部落格相關的專案上是合理的。我儘量將花費在這類時間上的時間保持在相對最低限度,並且它肯定不會優先於教學或研究,但是例如,如果我在會議之間有一個小時,我可以將其用於寫部落格而不是玩 Facebook。

如果您認為將來不會獲得太多(或任何)媒體關注,那麼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

在主流媒體上被報道是一個想要寫部落格的非常糟糕的理由。(當然,當它發生時,它很棒!)有很多充分的理由寫部落格。請參閱第二部分

作為一名研究生,您是否發現擁有相當突出的網際網路存在感有什麼“缺點”?這是否以某種負面方式影響了您的職業聲譽,和/或您認為這已經(或將要)影響您的出版記錄或未來的求職?

嗯,我當然希望不會。由於尚未進入就業市場,我真的說不好。如果我可以推測,我認為越來越多尋找學術工作的人將是博主,並且越來越少的人會是匿名的。我想時間會證明一切。在競爭工作時,部落格和與部落格相關的活動永遠不會取代重要的東西,例如期刊文章。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部落格會成為求職申請中的錦上添花嗎?也許吧。我想這取決於誰在搜尋委員會中。希望它能幫助你找到一份學術工作是一個想要寫部落格的非常糟糕的理由。也許其他最近進入就業市場或現在正在進入就業市場並且寫部落格的人想對此發表評論?或者其他在搜尋委員會任職的人?

您是否曾因您的科學部落格經驗而被要求為主流媒體撰稿?

雖然我曾為主流媒體撰稿,但我並沒有被要求這樣做。一個例外可能是《衛報》在九月份舉辦的科學部落格節,雖然那是線上而不是印刷版,所以是否要將其視為“主流媒體”取決於您。我被邀請參加了那個。 我寫和發表的其他每一篇文章都是因為我向編輯推銷了它。

當您參加學術會議或會面時,人們會提到您的部落格嗎?如果是這樣,您與同行的互動性質是什麼?他們通常會說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事情?

自從我搬到 Scienceblogs 以來,我只參加過一次學術會議(不包括 Science Online)——APS會議去年五月。我在那裡因為我的部落格而被認出,這有點奇怪,但也很有趣。總的來說,人們只說了好話。正如我之前所說,我的同行非常支援我。事實上,我最近寫部落格報道了一篇由我所在機構的另一位研究生撰寫的 PLoS ONE 論文。她把她的朋友和家人帶到我的部落格上來閱讀我對她的論文的報道,而不是論文字身或任何主流媒體對該論文的報道。這是我能收到的最好的讚美。

您多久寫一次關於您自己研究的部落格?

在我的研究發表之前,我不會寫關於我自己的研究的部落格。

您是否曾經寫過一篇您認為很棒、引人入勝的某個主題的介紹,但後來發現您弄錯了一些細節?

當然。誰沒有呢?部落格的好處之一是你可以輕鬆地糾正錯誤,而且你可以以透明的方式這樣做。

您作為一名研究生,仍在該領域建立自己的地位,這一事實是否會影響您對研究表達批評的強烈程度?您如何在表達您對研究的真實想法與疏遠您所在領域的其他研究人員之間取得平衡?

如果我要批評某件事,我會盡量針對一個想法或一種解釋或一種方法論,而不是針對某個人。如果我要批評,我會盡量以儘可能尊重的方式去做。但主要是,我寫部落格是關於我發現很酷或有趣的事情,而不是關於一些有重大弱點的事情,所以我認為我的批評往往比原本可能的小。

圖片來源:Flickr/the8rgrl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