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每個人都喜歡閱讀關於西伯利亞狐狸實驗的文章,因為家養銀狐實在是太可愛了。毛茸茸的狐狸的想法非常吸引人。而且這個實驗引發了一些關於馴化的有趣問題。馴化真的能在短短八代內發生嗎?(顯然可以。)馴化一定隻影響大腦,而不影響身體的其他部分,對吧?(顯然不是——家養狐狸可能會出現特徵性的毛色變化、耷拉的耳朵和捲曲的尾巴,類似於狗和狼之間的形態差異。)但是,自 60 年代以來,家養狐狸的研究種群一直被維護,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可愛。我們仍然在從它們身上學習。比如什麼?準備好迎接一些年代久遠的論文吧;很多這項工作是在 80 年代完成的。
激素和神經遞質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使用激素皮質醇作為壓力的標誌物:如果你血液中的皮質醇含量較高,你可能壓力更大。結果表明,也許並不令人驚訝,家養狐狸的皮質醇基礎水平低於未選擇的同類(Oskina,1992)。它們的皮質醇水平在經歷壓力事件時也不會像未選擇的狐狸那樣升高(Harri,2003)。我個人認為,皮質醇將在解釋為什麼家養動物比野生動物更不易受驚嚇的機制中發揮關鍵作用。皮質醇水平影響腎上腺素的產生:如果你的體內皮質醇含量較高,你可能會產生更多的腎上腺素(Kvetnansky,2009)。如果你的體內腎上腺素含量較高,你將對可怕的刺激做出更強烈的反應——換句話說,你的逃跑距離將會增加。(快速回顧——家養狐狸是透過選擇性育種來減少對人類的逃跑距離。)我和我的朋友在獸醫學院壓力巨大的第一年注意到,當時我們的皮質醇水平肯定很高,我們莫名其妙地變得容易受驚。一位朋友報告說,她被玻璃掉落的聲音嚇了一跳,以至於尖叫起來。
至於一直很受歡迎的血清素,即“快樂激素”,家養狐狸在中腦和下丘腦中的含量更高(Popova,1991)。是的,就是那個下丘腦,它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起點,最終導致皮質醇的釋放。哦,而且它會被系統中已經存在的更多皮質醇抑制,形成負反饋迴路。
沒有什麼比家養小狐狸更可愛了
狼崽的社會化視窗比小狗短得多,這可能是狼崽很難與人類社會化的部分原因。事實證明,未選擇的狐狸幼崽的社會化視窗也比家養狐狸幼崽短。兩種品系的幼崽的最佳社會化時間似乎都在 30-35 天左右開始,那時幼崽可以看到、聽到並且足夠靈活地探索周圍環境。像大多數非常年幼的動物一樣,這個年齡段的狐狸幼崽不像成年同類那樣害怕;它們有機會了解在特定環境中什麼是危險的,什麼不是。較長的社會化視窗讓你有更多機會了解各種生物對你來說並不危險,但在野外,當你想上前打招呼時,它也讓你更有可能被對你來說危險的東西吃掉。
家養狐狸幼崽在 60-65 天大之後開始對新物體表現出恐懼。另一方面,未選擇的幼崽在 40-45 天大時開始害怕新事物(Belyaev,1985)。我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預先程式設計的社會化視窗的這種差異,但當我們尋找原因時,擁有這些種群非常有用。
更低層次的程式設計
近年來,研究人員有了新的工具來探索狐狸馴化的機制,尤其是在犬類基因組被測序之後。比較狼和狗的基因表達是有問題的,因為它們必然生活在如此不同的環境中。比較在相同條件下飼養的兩個狐狸種群的基因表達可能更有成效。這項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隨著我們對犬類基因組瞭解的深入,我認為我們將開始發現家養和未選擇的狐狸品系之間一些非常有趣的差異。我個人認為我們會發現細微的差異——也許,不是實際基因的差異,而是啟動子序列的變化,這會導致重要基因的上調或下調。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從俄羅斯家養狐狸身上學到了很多,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仍然不清楚家養動物和未家養動物之間差異的根源究竟是什麼。發育的改變會影響皮質醇和血清素水平,還是反之亦然?僅僅是單一的基因修飾導致了我們看到的所有生理變化嗎?還是我們在尋找一組修飾?希望我們正在開發的新基因組工具能夠讓我們揭開這個謎團的真相。
Oskina I. N., Tinnikov A. A. Interaction between cortisol and cortisol-binding protein in silver foxes (Vulpes fulvu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92;101:665-668.
Harri M., Mononen J., Ahola L., Plyusnina I., Rekila T. Behavioural and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ilver foxes selected and not selected for domestic behaviour Animal Welfare. 2003:305-314.
Kvetnansky Richard, Sabban Esther L., Palkovits Miklos. Catecholaminergic Systems in Stress: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Approaches Physiological Reviews. 2009;89:535-606.
Popova N., Voitenko N., Kulikov A., Avgustinovich D.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central serotonin in mechanism of domestication of silver foxes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 1991;40:751-756.
Belyaev D. K., Plyusnina I. Z., Trut L. N. Domestication in the silver fox (Vulpes fulvus Desm):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boundaries of the sensitive period of primary socialization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1985;13:359-370.
圖片來源: via SibFox - 在那裡你可以購買你自己的寵物狐狸(如果在你居住的地方是合法的話)
部落格“The Dog Zombie”的博主The Dog Zombie透過攻讀DVM(獸醫學)和MS學位來研究狗的大腦。她目前正在攻讀DVM學位的第四年,已經完成了她的研究年。她的興趣包括神經生物學、神經內分泌學、動物行為學、動物行為、犬類馴化、收容所醫學、動物福利、獸醫倫理學、開放獲取出版和科學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