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動物真棒。好吧,我承認自己有偏見——自從我還是個孩子起,我就對動物有著天生的興趣和熱愛,並且我目前正在研究它們的行為和進化。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你在某種程度上同意我的看法。
你知道還有誰也傾向於認為動物很棒嗎?孩子們。一般來說,孩子們喜歡動物。看看我們社會中孩子們生活中的事物:卡通片、寓言故事、故事書、玩具,當然還有迪士尼……所有這些都嚴重依賴動物作為它們對我們年輕人的賣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認為我們應該以稍微不同的方式投入到孩子們對動物的熱愛中:在教育方面。通常,當試圖教孩子們某些東西時,一半的戰鬥在於獲得他們對該主題的興趣。透過使用動物,您可能會發現您已經克服了第一個障礙。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在教育中使用動物。
最明顯的例子可能是教室寵物。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還記得擁有教室寵物(我當然記得,我們在五年級時心愛的兔子羅傑……我想它已經不在我們身邊了。安息吧,羅傑)。其他人可能不記得。在教育中以任何形式使用動物似乎差異很大,結構很少,指導方針也很少。但是,無論是透過使用教室寵物、經過專門訓練的來訪動物,還是僅僅透過討論野生動物和去動物園、公園或只是到操場上的實地考察,孩子們都可以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看到動物。我認為所有這些都可以為兒童的社交和情感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
關於在課堂上使用動物,或者實際上是關於人與動物之間的紐帶的研究,還沒有做很多。然而,文獻中為數不多的發現是非常有希望的。例如,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在友好的狗陪伴下完成記憶任務時,比在人類陪伴下表現更好。其他研究發現,當訓練有素的狗出現在課堂上時,患有發育障礙的學齡兒童與彼此及其老師進行了明顯更多的積極社互動動。
另一篇論文得出結論,狗在課堂上的出現可以積極地刺激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社會凝聚力。我目前的研究發現,與機器人狗或毛絨玩具狗相比,學齡前兒童更願意與真正的活狗分享他們的貼紙(對三歲兒童來說是寶貴的戰利品)。所有這些證據表明,與活體動物互動可能會普遍導致積極社交行為的增加。
動物還被證明可以降低臨床環境中的生理壓力跡象(即降低心率和血壓),例如在兒童去醫院進行體檢之前。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教室也可能是一個充滿壓力的地方,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出較少的生理壓力和喚醒,那麼可以合理地假設他們將從整體學校體驗中獲得更多益處。
由教師完成的自我報告問卷傾向於報告說,在學校中使用動物會導致學生的同理心和社會情感發展增強。當動物在場時,同理心的這種增強符合相反的理論,即虐待動物的兒童更有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表現出反社會行為,這通常被視為缺乏同理心的結果。
儘管需要對兒童和動物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進行更多研究,但可以合理地假設它可能對兒童的發展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儘管關於潛在機制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答,但與此同時,學校應利用這種積極影響,並儘可能將動物行為和福利納入課程。
透過教孩子關於動物、它們的行為和它們的福利,你也在教他們一些生物學、心理學、生理學、進化、生態學的基礎知識,以及重要的生活技能,如關愛和責任感。只要在課堂上使用的任何動物都得到很好的照顧,我就不禁覺得在課堂上納入更多的動物教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
相關文章:兒童與他們的寵物(來自“深思熟慮的動物檔案”)
勞倫·裡德(部落格,推特)擁有心理學理學學士學位,目前正在蘇格蘭斯特靈大學攻讀進化與動物行為學碩士學位。她主要感興趣的領域包括性策略的進化、人與動物的互動、媒體中的科學和蛋糕。她想在長大後成為一名科學傳播者,這樣她就可以真正靠告訴人們科學有多棒來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