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深思熟慮的動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歡迎新老讀者來到深思熟慮的動物2.0版!

我非常激動能成為新的《大眾科學》部落格網路的首批博主之一。我記得小時候在學校圖書館的書架深處挑選舊的《大眾科學》雜誌,為小學和中學的科學課寫報告。《大眾科學》是我在兒科醫生候診室等候時會拿起閱讀的少數幾本雜誌之一。《大眾科學》是我真正用自己的錢從報攤買的第一批(如果不是第一本)雜誌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個人專業興趣的增長,我更多地從學術期刊獲取科學新聞,我依靠《大眾科學》網站(以及我的舊部落格社群scienceblogs.com),廣泛關注科學新聞,以便了解我特定專業領域以外的科學領域。

在2010年3月,我受邀離開我相對默默無聞的wordpress部落格,加入ScienceBlogs這個溫暖的社群(並提高知名度)。那真是一份巨大的榮譽和機會!一年多後,當我的朋友和導師博拉·齊夫科維奇正式邀請我加入新的《大眾科學》部落格網路時,我體驗到另一種個人自豪感,因為我與《大眾科學》雜誌有著長期的個人淵源。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參與《大眾科學》新部落格網路的啟動具有特殊的意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是誰?

我是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發展心理學專業的博士生。我出生並在洛杉磯(在山谷!)長大。我決定在離家近的地方上大學,去了南加州大學,在(非常)短暫地涉足國際關係和猶太研究之後,我在一門心理學導論課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並沉迷其中。我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做研究,至今未停。我於2007年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並於2009年獲得發展心理學碩士學位。對於那些關注進度的人來說,下個月將是我作為研究生的第五年,以及在南加州大學校園的第九年。

當我還是本科生時,我選修了一門功能性神經影像學(fMRI)課程,當時新的fMRI設施正在校園內建造,毗鄰心理學大樓。在學期中,我開始參與閱讀和閱讀障礙的神經影像學研究。我們正在研究大腦學習閱讀的過程,以及在發展性閱讀障礙中,這個過程會發生什麼變化或受到什麼干擾。我決定申請研究生院,最終留在南加州大學,在同一個實驗室工作。

從廣義上講,我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生物學和經驗如何相互作用以產生複雜的思想和行為。我開始研究生學習,研究閱讀經驗如何促進大腦的結構發育和閱讀技能的提高。畢竟,閱讀是我們人類每天都要做的最複雜的技能之一(我仍在審查這項工作,但一旦發表,我一定會寫部落格討論)。

正如它們通常會做的那樣,我的研究興趣已經轉移。我現在以不同的方式來探討生物學和經驗的問題:透過研究心智的進化和發展基石。特別是,我對我人類的心智如何與其他人的人心智互動感興趣。社會認知的起始狀態是什麼?換句話說,嬰兒在有機會學習社會互動之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推理社會互動?學習和經驗如何在這些初始基石的基礎上構建,從而產生更復雜的社會認知和行為形式?這些基石最初是如何進化的?

我曾擔任心理學導論(兩次)、兒童發展(兩次)、行為神經科學(一次)和心智起源(一次)的助教。我為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開發並教授了自己的8周“迷你課程”,主題分別為“電視與兒童發展”和“犬類認知”。

我也是ResearchBlogging.org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編輯,以及Open Lab 2010的編輯,這是網路上最佳科學寫作的年度選集。

我對攝影產生了新的興趣,最近開始了一些攝影部落格。我喜歡徒步旅行。我喜歡烹飪。我喜歡大海,但討厭海灘。我讀了很多書,並評論其中一些。我看很多電視和很多電影,並在推特上發推文。我喝很多(很多!)咖啡。狗很棒,但貓是邪惡的。我想要一隻屬於自己的家養銀狐;唉,在加利福尼亞州擁有它們是違法的,而且要花費6000美元。

深思熟慮的動物是關於什麼的?

根據我的部落格的標語,我寫的是心智的進化和結構。從最廣義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我寫的是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關於行為和認知,關於人類和非人類動物。讓我再說一遍:人類非人類動物。這似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區別,但我實際上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因為非人類動物這個短語提醒我們,我們也是動物。我們與那裡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無論是鱗狀的、毛茸茸的還是有羽毛的。正如我們可以透過研究非人類動物來了解人類的解剖學或生理學一樣,我們也可以透過研究非人類動物的心智來了解很多關於人類心智的知識。(當然,這並不是說研究非人類動物的心智本身就不是有趣和重要的!)

哪種動物最深思熟慮?如果您還不相信,我希望在未來的幾周和幾個月內說服您,正確的答案不是“人類”。正確的答案也不是“黑猩猩”、“海豚”或“狗”。事實上,這些通常是人們在想到動物智力時傾向於想到的物種。如果您堅持關注我,您肯定會看到很多關於這些物種的文章。但我也優先撰寫關於您在想到深思熟慮的動物時不會正常想到的動物的行為和認知的文章。例如,您是否知道沙漠螞蟻使用一種自然三角學形式,透過計算它們行走的步數、跟蹤天空中太陽位置的變化以及使用心理時鐘,在覓食後找到回家的路?或者海獅可以記住實驗室任務中兩種刺激之間的任意關聯,在沒有練習的情況下,十年後仍然可以記住?

老實說,我不認為這個問題——哪種動物最深思熟慮?——是公平的。魚的心智擅長解決魚的問題。烏龜的心智獨特地適應烏龜的環境。根據所有說法,狼和狗都是極其“聰明”的動物——它們只是簡單地關注並注意到環境中不同的事物,使得每個物種在給定的情況下都能勝過另一個物種。透過研究任何非人類動物,我們可以瞭解一些關於人類心智進化、人類心智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以及人類心智組織方式的知識。問題是:我們可以從給定的物種中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狗是學習社會認知的一個非常好的模型物種。由於數千年的馴化,狗對人類的社會暗示變得高度敏感。通過了解狗如何與人類互動,我們可能會更瞭解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有時,我們研究非人類動物是因為我們想要做的實驗在人類身上是不可能進行的,無論是實踐上還是倫理上。

這引出了我的部落格的最後一個主要主題:我寫的是人類與非人類動物之間的關係。我認為人類對我們與非人類動物的關係可能有點困惑。我們積極嘗試將一些非人類動物拒之門外。另一些我們欣然邀請進來,並像對待家庭成員一樣對待它們。有些非人類動物很美味,而僅僅是想到吃另一些動物就讓我們感到噁心。我們認為用某些物種進行生物醫學研究在倫理上是允許的,但對另一些物種則不允許。有些人認為人類屬於自己的類別,與所有其他非人類動物物種分開,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傷害人類和傷害果蠅之間沒有道德區別。我儘量不提供答案——這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我試圖提出問題並探討我們在與非人類動物的關係方面的一些矛盾之處。

內務管理

這注定是一場對話。我喜歡你們的評論!但是,我的部落格經常被孩子們閱讀和使用。這是一個家庭節目,所以請在您寫評論時牢記這一點。如果他們可以在電視網路上說出來,您也可以在這裡說出來(想想: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晚上7點,而不是美國HBO電視網晚上11點)。

對話不僅發生在評論中。在推特上關注我:@jgold85。我也在玩Tumblr。如果您喜歡,可以在Google+上把我加入圈子。我閱讀了很多部落格,並在Google Reader中分享內容。您可以在這裡關注我分享的專案。

我的電子郵件是thoughtfulanimal[at]gmail[dot]com。我儘量在一兩天內回覆所有電子郵件。您始終可以透過點選部落格橫幅頂部的聯絡按鈕找到我的聯絡資訊。

我的漂亮的部落格橫幅,以倭黑猩猩、普通海豚和叢鴉為特色,由極具才華的卡爾·布埃爾設計。

為了更好地瞭解我所寫的文章型別,我歡迎您瀏覽本部落格的存檔,在ScienceBlogs上。在這裡,也有一些我認為是我最好的文章。

過去一年,我為《大眾科學》客座部落格撰寫了一些文章:人類的新朋友?一項被遺忘的俄羅斯狐狸馴化實驗火雞談話:感恩節晚餐的社會認知日本地震和海嘯對動物和環境的影響以及在杜克大學數字化簡·古道爾的遺產

您可以透過檢視我的主頁來了解更多我的其他作品:www.jasonggoldman.com

最後

請記住在您的部落格連結列表中新增或更改我的部落格連結。新的網址是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thoughtful-animal/

如果您使用RSS閱讀器,例如Google Reader,則新的feed是:http://rss.sciam.com/thoughtful-animal/feed

並且,無論您是新讀者還是回頭客,請在評論中介紹(或重新介紹)自己。您是誰?您的(科學/專業/個人)背景是什麼?您希望在這裡看到哪些型別的內容?

現在,去看看網路的其餘部分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