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在 Google+ 上。
體驗了幾天後,我仍然沒有完全搞清楚 Google+ *是用來做什麼的*,或者至少我將如何用它來區別於 Twitter 或 Facebook。 但到目前為止,我對它的總體印象不錯——它很容易上手,很直觀,而且速度很快。 它還允許你進行一定程度的選擇性隱私設定,雖然在 Facebook 上也能實現,但非常笨拙。 我只花了 10 分鐘在網頁介面上,又花了 10 分鐘下載了 Android 應用程式,就弄清楚了它的所有工作原理。 並且 Google+ 在移動使用者體驗方面已經比 Facebook 整合得更好(儘管對於執行 Android 系統的手機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發現和塑造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僅 *Huddle* 功能就值回票價——它基本上允許群發簡訊。 *Hangout* 功能也很有趣——它是影片聊天的增強版,它使用你的網路攝像頭和麥克風,讓你一次最多與 10 人聊天。 這仍然受限於你自己的頻寬——在家中使用我的 DSL 連線時,它有點卡頓,但在朋友家使用有線連線時,Feed 相對流暢。 我認為 Hangout 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雖然它目前對我來說不是特別有用,但我認為它肯定有可能變得有用。 如果運用得當,Google+ 中提供的工具對部落格作者來說可能非常有用。 例如,透過將使用者數量從 10 人增加,但允許“主持人”將某些使用者設定為“觀眾”或“參與者”,Google Hangout 可能會變得更像 Ustream; 想象一下,部落格作者能夠主持直播影片播客,觀眾可以透過聊天參與。 藉助適當的工具來錄製影片、拼接影片並將其上傳到 Youtube,Google Hangout 還可以讓人們建立類似於 bloggingheads所做的事情。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很容易想象能夠與合作者進行視訊會議的便利性,例如,同時編輯 Google 文件。 或者在特定的“圈子”內進行私人對話,該“圈子”僅包括實驗室夥伴或合作者。 如果實驗室的成員在野外,他或她可以使用 Hangout“呼叫”參加實驗室會議,並分享他或她的最新發現,或與 PI 核對情況。 我曾經使用 Skype 向遠在半個國家的班級做過客座講座——雖然還可以,但仍然存在一些技術限制。 如果當時可以使用 Google+,這些問題將微不足道。
除了創造性地使用這些工具之外,我仍然不清楚我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準確地使用它。 用於管理內容(我已經使用 Google Reader 來做這件事了)? 用於與更廣泛的科學部落格圈互動(我已經使用 Twitter 來做這件事了)? 用於與老高中和大學朋友保持聯絡(我已經使用 Facebook 來做這件事了)? 為了寫出超過 140 個字元的俏皮話?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它的用途會變得更清晰——畢竟,該產品才問世兩天。 鑑於 Google+ 仍處於“現場測試”執行階段,看看他們在未來幾天、幾周和幾個月內會推出什麼將會很有趣。
瞭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