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社群受到人類捕魚活動的影響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莫頓灣是一小片海洋區域,西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臨莫頓島和北斯特拉布魯克島。據估計,該海灣是六百到八百隻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的家園。一項在1990年代後期進行的研究發現,莫頓灣的海豚通常分為兩個社會群體,這兩個群體是根據它們與商業對蝦拖網漁船的互動方式來定義的。“拖網漁船”社群經常被看到跟隨拖網漁船,狼吞虎嚥地吃掉丟棄的副漁獲物,而“非拖網漁船”社群則由以其他方式覓食的海豚組成。(科學家們在命名方面確實很有創意,不是嗎?)

儘管兩群海豚在同一物理空間中共存,但它們不同的覓食方法意味著這兩個群體很少互動。“幾乎所有的聯絡,”研究人員說,“都發生在這些社群內部,而不是社群之間。” 十年後,研究人員返回,由昆士蘭大學的研究生伊娜·C·安斯曼領導。一切都變了。

這種變化明顯起源於人類。1997年,昆士蘭州實施了《莫頓灣海洋公園分割槽計劃》,隨後在1999年實施了《拖網管理計劃》《海洋公園分割槽計劃》確定了海灣中受保護免受拖網捕魚等活動影響的區域,而《拖網管理計劃》限制了允許在海灣非保護區域作業的漁船數量,以及可以進行捕魚的天數和夜數。這兩項計劃共同將莫頓灣的捕魚相關活動減少了百分之五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這些法律實施後的十年裡,兩個海豚社群融合成了一個。海豚以研究人員稱之為裂變-聚變社會的形式組成群體,這與黑猩猩和人類等靈長類動物的社會非常相似。裂變-聚變社會的特徵是包含許多弱聯絡和少量強聯絡的關聯模式。群體內部經常形成小群體(想想一群親密朋友中的一組最好的朋友),通常是性或生殖狀態的作用。

是什麼可以解釋人口結構如此顯著的轉變?一種可能性是,商業拖網捕魚的減少導致海灣魚類資源的增加(正如卡特里娜颶風使得墨西哥灣的魚類種群增加,這要歸功於停航的捕魚船隊)。隨著食物供應的增加,對食物的競爭自然減少。戰爭通常不會在富足時期發生。恢復的魚類資源可能使海豚能夠以非競爭方式進行社交,因為“社交的好處超過了食物競爭成本的降低”。

安斯曼指出,減少莫頓灣的拖網捕魚可能有利於瓶鼻海豚的保護,不僅因為減少了人類對其空間的入侵,也不僅因為食物的增加,還因為更大的社群能夠形成基因更穩定和更多樣化的種群。更大的社群也可能由於社會學習而增加學習新行為的機會。由於海豚肯定會面臨新的問題,它們必須適應全球和地方層面的氣候變化,靈活的問題解決能力對於它們的生存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伊娜·C·安斯曼、圭多·J·帕拉、B·路易絲·奇爾弗斯和珍妮特·M·蘭永(2012)。海豚在商業漁業減少後重組社會系統《動物行為學》,84,575-581 DOI:10.1016/j.anbehav.2012.06.009

相關文章

颶風對海豚意味著什麼?

海豚能告訴我們關於友誼演化的什麼?

與朋友同行的鯊魚

圖片:印太瓶鼻海豚,來自Flickr/CW Ye。圖表改編自安斯曼等人(2012)。

Jason G. Goldman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Los Angeles. He has written about animal behavior, wildlife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for 大眾科學, Los Angeles magazi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the BBC, Conservation magazine, and elsewhere. He contributes to 大眾科學's "60-Second Science" podcast, and is co-editor of Science Blogging: The Essential Guide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 enjoys sharing his wildlife knowledge on television and on the radio, and often speaks to the public about wildlife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More by Jason G. Gol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