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約在一萬五千年到三萬年前,可能在中東地區,漫長而持久的馴化過程開始改變狼的基因程式碼,最終使我們擁有了我們所知和喜愛的家犬。關於狗的馴化究竟是如何開始的,有幾種不同的理論,但明確的是,有些狼比其他狼更不害怕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狼被納入早期人類的定居點。也許人類和早期狗學會了合作狩獵——這兩個物種主要透過超越獵物來狩獵——或者早期狗反而學會了可以透過scavenging 人類狩獵隊的殘羹剩飯來避免狩獵。無論最初將狼納入人類社會的原因是什麼,它們的後代仍然存在。
透過與人類共享環境,狗離開了它們的祖先環境,並在新的環境中找到了位置。它們不再需要狩獵來獲取食物;人類會照顧它們並餵養它們。狗和它們的主人之間的關係在行為和生理上反映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依戀關係,這可能並非巧合。事實上,與狗有牢固關係的人的尿液中催產素水平高於那些關係較弱的人。
但隨著狼變成狗,改變的不僅僅是它們的食物來源;它們的整個社會生態也發生了變化。狗不再主要與其他狼共享社會空間,而是開始將人類視為社會夥伴。這是家養動物和僅僅習慣於人類存在的野生動物之間的關鍵區別之一。馴化是一個遺傳過程;習性是一個經驗過程。馴化改變天性,習性是後天培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幾年前,布達佩斯的厄特沃什·羅蘭大學的科學家們想確定狗和狼之間的社會認知差異主要是遺傳的還是經驗的。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從出生開始手工飼養了一組小狗和一組狼崽,從而獲得了大致相同的經驗。那麼,兩組動物的社會認知技能之間的任何差異都將歸因於遺傳因素。
狼崽和狗崽在出生後四到六天,在眼睛完全睜開之前,由人類撫養長大。在生命的最初幾個月裡,狼崽和狗崽幾乎每天 24 小時都與他們的人類養父母密切接觸。他們住在看護人的家中,晚上和他們一起睡覺。他們用奶瓶餵養,從生命的第四或第五週開始,用固體食物手工餵養。他們的人類看護人將他們放在袋子裡攜帶,以便狼崽和狗崽可以儘可能多地參與他們的日常活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課、拜訪朋友等等。每隻幼崽都有與陌生人會面的豐富經驗,並且每週至少兩次,它們彼此之間以及與陌生的成年犬進行社交。研究人員表示,手工飼養模式的指導原則並非基於競爭或攻擊性互動,而是“表現得更像母親而不是佔優勢的同類”。
狼在人類的撫養下,會表現出接近狗的複雜程度的社會認知技能嗎?還是社會認知能力編碼在狗的基因中,是馴化的直接結果?
在一項簡單的任務中,給狼崽(9 周大時)或小狗(5 周大和 9 周大時)呈現一盤食物。然而,動物無法獲得食物;需要人類的幫助才能獲得食物。獲得食物的訣竅很簡單:所有動物要做的就是與實驗者進行眼神交流,他或她就會用盤子裡的食物獎勵狗。最初,所有動物都徒勞地試圖夠到食物。然而,在測試的第二分鐘,狗開始看向人類。這種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到第四分鐘時,出現了統計學差異。狗比狼更傾向於主動與人類實驗者進行眼神交流。這絕非易事;與實驗者進行眼神交流需要動物將注意力從食物轉移到人類身上。狼崽不僅沒有自發地與人類實驗者進行眼神交流,而且它們也沒有學會眼神交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第二個實驗在狼和幼犬四到十一個月大時進行,發現了類似的結果。在不同的測試環節中,每隻動物都接受了兩種不同型別的任務。首先,訓練每隻狼和狗透過開啟箱子(在一項任務中)或拉繩子(在第二項任務中)來獲得食物獎勵。然後,在他們掌握了任務後,向他們展示了同一問題的不可能版本。在試圖取回食物後,狗回頭看向人類看護人。狼沒有這樣做。與人工飼養的狼相比,狗更早地自發地與人類發起交流互動,並保持了更長的時間,而人工飼養的狼幾乎完全忽略了人類看護人。
狗和狼都同樣擅長學習這兩項任務,這表明它們在動機或身體能力方面沒有群體差異,但在解決不可能的問題時,卻出現了很大的差異。在兩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及早期的眼神交流實驗中,狗本能地將注意力從食物轉移到人類身上。儘管狼已經完全社會化,但它們將每種情況都視為物理問題而不是社會問題。它們很少嘗試與人類進行交流性的問題解決互動。並不是說狼不聰明;事實上恰恰相反。狼是合作獵手,擅長在自己的社交網路中協商。只是即使在人類撫養長大後,狼仍然不將人類視為潛在的社會夥伴。然而,狗很快就採取了一種社會化的方法來解決它們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工具使用案例。只是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是工具,而狗是工具使用者。
Gácsi M, Gyori B, Miklósi A, Virányi Z, Kubinyi E, Topál J, & Csányi V (2005)。人工飼養的狗和狼幼崽在與人類的社交情境中的行為的物種特異性差異和相似性。《發育心理生物學》,47 (2), 111-22 PMID: 16136572
Miklósi A, Kubinyi E, Topál J, Gácsi M, Virányi Z, & Csányi V (2003)。巨大差異的簡單原因:狼不回頭看人類,但狗會。《當代生物學 : CB》,13 (9), 763-6 PMID: 12725735
相關文章
圖片來源:灰狼 via Wikimedia Commons / 家犬 作者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