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有時,動物園裡的動物行為不自然。動物園裡展出的大多數動物實際上並非為圈養生活而設計。如果您去過動物園,無疑您已經注意到這種情況的證據:老虎來回踱步,或者猴子除了在圍欄裡轉圈外什麼也不做。圈養生活甚至可能導致各種形式的自殘:鳥類拔掉自己的羽毛,或者馬匹咬自己的身體,偶爾會咬出血。
有時,動物園裡的動物行為是自然的。它們交配。或者拒絕交配。它們互相梳理毛髮。它們生病。它們好轉。它們照顧幼崽。它們睡覺 - 很多。
它們打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於少數動物園遊客來說,觀看一隻雄性黑猩猩在 LA Zoo週二 殺死一隻三個月大的雌性黑猩猩幼崽,一定是非常令人不安的。她是十三年來在洛杉磯動物園出生的第一隻黑猩猩,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具有象徵意義。這對保護工作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挫折,因為根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的資料,野生黑猩猩數量不足 30 萬隻。洛杉磯動物園的黑猩猩種群現在有 15 名成員,是該國最大的種群之一,被認為是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 物種生存計劃 專案的典範。
每當動物園裡的動物死亡時,尤其是在如此年輕的時候死亡,總是令人難過的。我確信洛杉磯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特別是那些直接與這隻未命名的幼崽一起工作的大猿團隊的成員——會和母親格雷西一起悲傷。
在 宣告 中,動物園表達了它的驚訝和遺憾
黑猩猩的行為有時可能具有攻擊性和暴力性,動物園對遊客不得不接觸到這種情況感到抱歉。格雷西被允許將幼崽留在身邊過夜,以便讓她有機會哀悼。這對動物園來說,尤其對於自幼崽出生以來一直努力照顧幼崽及其母親的大猿團隊來說,這是一個令人心碎和悲慘的損失。
在動物園觀察一群黑猩猩幾分鐘,您不禁會被人類和我們的進化近親之間的相似之處所震撼。熟悉的情感表情在它們的臉上跳躍。它們互相追逐嬉戲。它們在陰涼處降溫,在陽光下取暖。它們吃飯和玩耍,打架和和好。
在一次參觀動物園時,一隻幼年黑猩猩從玻璃的另一邊向我走來。當我看著我的新黑猩猩朋友的眼睛時,我感到一種壓倒性的感覺,那裡有一個 人 在看著我。感覺就像照鏡子,在倒影中看到自己的一部分。
我懷疑正是這種熟悉感促使一位女士在 《洛杉磯時報》 的採訪中表達了她對動物園工作人員的憤怒
動物園顧客維多利亞·皮普金-萊恩說,她對動物園工作人員“非常憤怒”,因為她說她在幼崽被殺的前幾天看到了兩隻黑猩猩之間的打鬥。洛杉磯縣質量和生產力委員會執行主任皮普金-萊恩說,她週六目睹了兩隻黑猩猩之間長達 10 分鐘的戰鬥。其中一隻黑猩猩似乎在保護格雷西和她的黑猩猩幼崽。
“這太可怕了,”皮普金-萊恩說。“我們這些在圍欄附近的人都在想,‘我的天哪,為什麼他們不打算對此做些什麼?’”
在一封給安東尼奧·維拉萊戈薩市長的信中,她要求市長要求動物園提供一份完整的報告和行動計劃。
飼養員未能介入黑猩猩打鬥的一個原因是,儘管黑猩猩的平均體重較低,但它們比人類強壯得多。如果飼養員介入,記者們可能不僅會報道幼崽的死亡,還會報道飼養員的死亡。在 2009 年 Slate 的一篇文章中,人類學家約翰·霍克斯評論了黑猩猩的力量。雖然不像常見的傳說那樣比人類強壯五到八倍,但黑猩猩仍然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當涉及到拉動重量時,黑猩猩每磅的力氣是人類的兩倍,”霍克斯寫道。“儘管我們依賴腿部進行運動,但在腿部力量方面,猿類也勝過我們。”
黑猩猩之間零星發生的一些打鬥不會引起關注。黑猩猩一直在打架,無論是在圈養還是在野外。對於黑猩猩和動物園靈長類動物團隊的成員來說,週六很可能只是又一天,因為就物種而言,黑猩猩相當具有攻擊性。它們不太可能自願分享食物 - 即使是在 母親和幼崽之間 也是如此!在野外,鄰近的群體經常為了領土和資源而開戰。在社會群體內部,爭奪雌性和食物的打鬥經常發生。
而且黑猩猩不僅欺負體型相當的同類。
殺嬰行為是黑猩猩生活的一個常見特徵,無論是在圈養還是在野外。在 1999 年發表在 Primates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靈長類動物學家亞當·克拉克·阿卡迪和理查德·蘭厄姆報告說,在非洲的三個黑猩猩研究區域至少記錄了 20 起殺嬰事件。根據 2002 年在同一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到 2002 年,在四個研究區域觀察到了黑猩猩殺嬰行為。考慮到人類研究人員實際上可以觀察到的野生黑猩猩行為很少,這一統計資料表明殺嬰行為相當普遍。
然而,細節差異很大。殺手可以是雄性或雌性。它們單獨或與同伴一起殺戮。有時殺手來自不同的社會群體,但通常殺手和幼崽屬於同一個種群。由於雌性黑猩猩濫交,雄性甚至可能殺死他們自己生育的幼崽。受害者的母親可能會完全與殺手脫離關係,或者她們可能會繼續或加強與殺手的聯絡。有時,她們甚至會與殺手交配。通常(但並非總是),受害者會被同類相食。
科學家尚未就黑猩猩殺嬰行為的原因達成共識。無論作何解釋,很明顯,殺嬰行為是它們複雜社會生活中反覆出現的一個特徵。
然而,對於黑猩猩來說是自然的事情,對於人類來說顯然是不自然的。事實上,對於玻璃兩側的動物來說,動物園都是一種不自然的環境。
在自然界中,人類不可能在同一天與北極熊和企鵝面對面。典型的動物園遊客可以近距離接觸獅子和豹子等大型貓科動物,而無需擔心自身安全。一群社會性靈長類動物可以親密地觀察第二群社會性靈長類動物的生活。而且他們無需跋涉穿越烏干達或剛果的叢林即可做到這一點。有時,這並不美好。它可能非常可怕。
維拉萊戈薩市長不應指責洛杉磯動物園(由洛杉磯市擁有、運營和維護)的工作人員,而應提醒公眾,動物園裡的黑猩猩是真正的野生動物,它們過著複雜、高度細緻的社會生活,我們尚未完全瞭解。人類看著黑猩猩,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倒影,但當事情變得暴力時仍然感到驚訝。悲劇時常發生在人類身上;為什麼黑猩猩應該有所不同呢?
動物園遊客需要記住,大自然並非全是彩虹和獨角獸。我們不生活在神話般的伊甸園或極樂世界中。這並不是說大自然沒有大量合作。黑猩猩合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之一是它們在精心編排的動作中協同狩獵 疣猴 的方式。雖然合作的例子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即使在黑猩猩中也是如此,但有時大自然確實“紅牙利爪”,正如 丁尼生 的名句。
動物園可以是充滿樂趣、教育意義和令人敬畏的地方。如果經過精心策劃和展示,它們可以激勵兒童和成人欣賞和更多地瞭解自然世界。即使是最高質量的自然紀錄片也不太可能與觀察活體動物的真實體驗相媲美。但是我們不能期望動物表現得不自然,而且在我們更完全地瞭解它們的行為之前,圈養動物總是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預測性。
更可預測的動物可以在迪士尼樂園找到,它們是由毛氈和泡沫製成的。
Adam Clark Arcadi, & Richard Wrangham (1999). Infanticide in Chimpanzees: Review of Cases and a New Within-group Observation from the Kanyawara Study Group in Kibale National Park Primates, 40 (2), 337-351 DOI: 10.1007/BF02557557
David P. Watts, & John C. Mitani (2000). Infanticide and Cannibalismby Male Chimpanzees at Ngogo, Kibale National Park, Uganda Primates, 41 (4), 357-365 DOI: 10.1007/BF02557646
Watts DP, Mitani JC, & Sherrow HM (2002). New cases of inter-community infanticide by male chimpanzees at Ngogo, Kibale National Park, Uganda. Primates; journal of primatology, 43 (4), 263-70 PMID: 12426461
de Waal FB (2005). A century of getting to know the chimpanzee. Nature, 437 (7055), 56-9 PMID: 16136128
格雷西和幼崽的照片由 Tad Motoyama 拍攝,由洛杉磯動物園友情提供,經許可使用。 標題圖片由 derekkeats/Fotopedia 拍攝。
相關文章
洛杉磯動物園黑猩猩殺嬰事件:與靈長類動物學家克雷格·斯坦福的問答 - LA Times ScienceNOW blog
為什麼黑猩猩會殺戮 - Kate Wong 在 大眾科學 Observations blog 的部落格
來自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