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斯和朗的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美洲獅、巨型野貓和神秘有袋動物是否潛伏在澳大利亞內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幾乎所有對動物感興趣的人都瞭解所謂的“神秘大型貓科動物”現象。據報道,在美國東部和英國,經常出現大型的,通常是黑色的貓科動物。但這種現象並非這兩個地區獨有。在這裡,我們將專門研究澳大利亞的“神秘大型貓科動物”現象。澳大利亞的情況對於那些關注神秘動物學和超自然現象文獻的人來說很熟悉,但我不確定其他方面的人對此有多瞭解。可以說,幾十年來,黑色和沙色的巨型貓科動物以及歸因於它們的牲畜殺戮事件一直是澳大利亞各地定期和持續討論的領域。報道的目擊事件、照片和影片片段是否真的表明大型貓科動物(或類似大型貓科動物的哺乳動物)在澳大利亞叢林中活動?如果是這樣,這些動物究竟是什麼,它們可能來自哪裡?

一些優秀的書籍已經回顧了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的目擊事件。卡爾·舒克1989年的《世界神秘貓科動物》是一部經典之作,託尼·希利和保羅·克羅珀1994年的《走出陰影》也包含了一個關於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的精彩章節。關於這個主題最有影響力的書籍之一是大衛·奧賴利1981年的《野蠻陰影:尋找澳大利亞美洲獅》[最近由奇異國家出版社再版;相鄰封面影像來自邁克·威廉姆斯的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部落格]。奧賴利的書主要圍繞那些聲稱在 20 世紀 70 年代在西澳大利亞看到(或經歷過科德林美洲獅的掠奪)的人的經歷。關於“美洲獅”現象的主要論點之一不僅是人們在西澳大利亞叢林中看到了像美洲獅一樣的大型貓科動物,而且政府官員不願對此進行調查或釋出公告。這種明顯的政府不作為一直是整個澳大利亞“神秘大型貓科動物”經歷中的一個持續主題。

長期以來對澳大利亞和世界謎團的興趣和參與促使邁克爾·威廉姆斯和麗貝卡·朗研究並製作了現在關於澳大利亞神秘大型貓科動物的權威著作;書名為《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黑豹的非自然歷史》(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本書有 434 頁,內容豐富。它也易於閱讀,版式精美,插圖精良。作者收集了大量資訊,這些資訊不僅來自已出版的資料,還來自對目擊者和親自檢查過證據的人的採訪。威廉姆斯和朗顯然走遍了全國各地,拍攝了地點、人物、檔案、動物標本等等,這一定花費了大量的個人費用。他們獲得了資訊自由法案和其他以前未公開的檔案。一個冗長的附錄(約 120 頁)包括政府官員、獸醫、生態學家、遺傳學家和其他人制作的大量信件和檔案的副本。本書參考文獻詳盡(但引文位於各自頁面的底部,而不是文字末尾),並附有索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對於任何對神秘動物、神秘大型貓科動物或一般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真正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必備之作。以前從未收集過如此多的關於該主題的資料:祝賀作者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下圖借用自澳大利亞超自然動物學中心]。

澳大利亞確實野生大型貓科動物

正如我(通常)在談論神秘動物時總是說的那樣,請記住,這些現象之所以有趣,不僅僅是因為報告的背後可能存在真實的、血肉之軀的動物:即使沒有,神秘動物的目擊事件、描述和故事仍然是引人入勝且值得研究的主題,它們結合了心理學、社會學、民俗學以及人類的觀察技能和偏見。請記住,一些通常被貼上神秘動物學家標籤的人很樂意被視為民俗學家。

然而,雖然神秘大型貓科動物現象確實涉及社會學和民俗學,但毫無疑問,至少有一些目擊事件涉及真實動物。大型(有時是黑色的)野狗和澳洲野狗、狐狸甚至沙袋鼠解釋了一些“大型貓科動物”的目擊事件,但並非全部。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不僅以目擊者描述和模糊照片為代表,而且還以一些相當不錯的照片以及一些屍體為代表。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些案例。

在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中,有一張是巴里·莫里斯於 1978 年在西澳大利亞卡納封附近拍攝的。照片顯示一隻黑色的大貓走在山頂上,它那又長又圓的尾巴彎曲著舉過臀部。一隻從巡迴馬戲團逃脫的美洲獅,在野外生活了一段時間,於 1924 年在維多利亞州聖阿爾諾被射殺,而另一隻美洲獅於 20 世紀 60 年代在維多利亞州伍登德被射殺。伍登德的這隻動物被製成標本,然後在 2005 年之前幾乎被遺忘。1985 年,一隻母獅——“布羅肯希爾母獅”——在新南威爾士州被射殺。由於農業部顯然缺乏對此案的調查(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此案已變得臭名昭著。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有兩次在錄音帶上捕捉到了顯然是生活在澳大利亞叢林中的大型貓科動物發出的聲音。

還記錄了各種歸因於大型貓科動物的腳印、糞便和大型動物被殺事件[相鄰的腳印照片來自此處]。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發表了許多此類記錄。許多足跡看起來確實是貓科動物的足跡,獸醫、生態學家、專業哺乳動物學家和政府官員都有記錄在案,他們表示大型貓科動物確實是最有可能的,或唯一可能的罪魁禍首(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第 253-272 頁)。正如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解釋的那樣,一些更積極的評估(包括查爾斯·斯特大學生態學家約翰內斯·鮑爾、迪肯大學的約翰·亨利以及獸醫基思·哈特和羅恩·海恩斯撰寫的評估)基本上被一些政府機構掩蓋或保持沉默,這些機構被農民和畜牧業主請求進行調查。因此,至少有時,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確實有非本地的大型貓科動物在活動。

美洲獅、家貓、有袋動物:起源的競爭或重疊假設

在我看來,澳大利亞的“神秘大型貓科動物”現象之所以特別有趣,是因為已經提出了三個非常不同的假設來解釋所涉及生物的身份。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其中兩個甚至全部三個假設都有道理。

假設 1 是,部分或全部貓科動物是軍隊吉祥物或從馬戲團、私人收藏、動物園等逃脫的動物的後代[相鄰的黑色美洲虎照片由Cburnett提供]。因此,它們代表來自美洲的美洲獅、來自非洲的獅子、來自非洲或亞洲的豹子等等。假設 2 是,野貓在澳大利亞叢林中長到了異常巨大的體型,這些巨型家貓解釋了部分或全部“大型貓科動物”的目擊事件。假設 3——我認為是最極端和最有趣的想法——是,一些動物根本不是貓,而是大型的、類似貓科動物的有袋動物,它們要麼代表新物種,要麼是袋獅科(= 有袋獅)類群的晚期倖存成員。

從我已經說過的內容中應該可以清楚地看出,我認為我們可以相當肯定,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的一些目擊事件確實代表了與獅子、美洲獅和其他物種(可能包括非洲金貓、美洲虎甚至老虎)的相遇。那麼假設 2 呢?長期讀者會記得我 2007 年的“澳大利亞的新型野外巨型貓”文章。各種照片和影片片段似乎顯示,野貓——也就是說,與家貓(Felis catus 或您選擇的任何名稱)同屬一個物種的成員——異常巨大,肩高約 60 釐米,總長度超過 1.5 米。

特別是有兩個關鍵證據似乎支援“野外巨型貓”假設。一個是在 2005 年在維多利亞州吉普斯蘭被獵人庫爾特·恩格爾射殺的貓。據稱這隻動物長約 1.6 米(在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中,恩格爾說它的總長度超過 2 米),僅尾巴就有 60 釐米長。恩格爾丟棄了屍體,並在他拍攝的屍體照片中故意使用了強制透視,這並沒有真正有助於增加該案例的可信度,但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發表的一張照片似乎確實支援這些粗略的測量結果。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用了相當篇幅介紹了這個案例,並解釋了他們如何幫助安排對動物尾巴的組織進行 DNA 檢測。這些測試(報告包含在該卷的附錄中)將該動物鑑定為Felis catus

第二個證據是所謂的“利思戈黑豹”錄影,由蓋爾和韋恩·龐德於 2001 年在新南威爾士州利思戈拍攝。龐德夫婦在他們家附近的灌木叢中看到一隻非常大的黑色貓科動物後,決定拍攝它,並設法獲得了 15 分鐘的錄影。這隻貓與一隻正常大小的野貓密切相關,但(正如訪問現場並測量了相鄰植被高度的人所證明的那樣)肩高約 50 釐米,因此更像是一隻美洲獅的大小(肩高 60-70 釐米),而不是家貓(肩高 25-30 釐米)。

關於這些真正巨大的野貓的存在是否引人注目,人們的意見不一。我認為這至少非常有趣,部分原因是我覺得澳大利亞生態系統中某些東西正在鼓勵一些澳大利亞野貓種群變得大型化這個想法很吸引人。一旦任何種類的貓科動物的總長度接近或超過一米,看到它的人就會將其稱為“大型貓科動物”。因此,一些“大型貓科動物”根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型貓科動物,而是大型“小型貓科動物”。

現代有袋獅和其他奇蹟

假設 3 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即一些目擊者描述的動物雖然貓,但據推測表現出奇怪的、有時類似有袋動物的特徵。幾十年前,長尾巴、條紋、豹子大小的澳大利亞動物可能存在於昆士蘭州(以及其他地方)的想法相當流行(休維爾曼斯,1995 年)。它被稱為“昆士蘭虎”,被一些人認為是可能的活著的有袋獅物種(一組已滅絕的有袋動物,正確名稱為袋獅科,否則被認為在更新世期間滅絕:有關更多資訊,請參閱本文)(舒克,1989 年;希利和克羅珀,1994 年)。唉,考慮到完全缺乏實物證據、照片和最近的目擊者描述,關於昆士蘭虎是真實存在的想法現在大多已經消失了。

但是,雖然對昆士蘭虎的信仰大多已經消失,但一些神秘動物學家認為,各種黑色或棕褐色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也可能是袋獅。我從希利和克羅珀(1994 年)以及雷克斯·吉爾羅伊那本糟糕但有趣的《神秘澳大利亞》一書中瞭解到了這個想法。吉爾羅伊敘述的各種故事中,有一個故事是目擊者描述在一隻黑色的大“貓”中看到一個後向的育兒袋和小袋鼠(吉爾羅伊,1995 年)。目擊者推測——吉爾羅伊也同意——至少一些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根本不是貓,而是現存的袋獅。這真是太棒了;遺憾的是,其他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未能記錄到類似的描述,或者確實未能證實吉爾羅伊引用的證人的存在……不過請繼續閱讀。

威廉姆斯和朗用一個章節專門討論了據稱存在的現代袋獅科捕食者。本章中我最喜歡的一些案例包括瑞拉·馬丁的生物,它在 1964 年被拍攝下來,之前在 Tet Zoo 上報道過,以及 20 世紀 80 年代在海灘上發現的“大白鯊”屍體(舒克,1996 年;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一些作者認為它是一具死袋獅科動物(正如作者指出的,以及正如我希望證明的那樣,它實際上只是一隻死家貓)。順便說一句,感謝作者,我實際上已經看過對瑞拉·馬丁的採訪錄影,她在錄影中描述了她的遭遇。看到她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非常有趣。[袋獅影像來自維基百科的Karora。]

鑑於“假設 3”,一些描述、照片和影片片段非常有趣。威廉姆斯和朗(2010 年)可能沒有證實雷克斯·吉爾羅伊的描述,但他們確實提供了一些同樣令人驚訝的描述。一位農民在 2005 年尋找一隻走失的母牛時,發現它被一隻頭寬的捕食者嚴重咬傷,該捕食者仍然在場,“似乎具有一些類似有袋動物的特徵”,並且身體長、腿短、尾巴又長又粗。母牛的小牛已被殺死。馬丁·威廉姆斯於 1981 年拍攝的照片,當時她“在莫伊斯頓的地產中漫步到瀉湖邊,在一個下午拍照”(第 205 頁),這張照片很奇怪。照片效果不佳(動物背對著攝影師,其輪廓很難與後面的水坑區分開來),但動物明顯肌肉發達的後肢和短而非常細長的尾巴對於貓、狗或任何其他您可能想到的動物來說都不太對勁。

還有一段非常奇怪的影片,拍攝於 1994 年(書中提供了劇照),影片中一隻矮胖、短尾的動物,頭部呈獨特的方形,步態獨特,沿著一些雜草叢生的鐵軌奔跑。這隻動物看起來很奇怪,我可能會說服自己,它不代表大型貓科動物、野狗或任何其他已知物種的成員。然而,正如這類影片的典型情況一樣,動物距離很遠,影片模糊不清,我得出的結論是,可能無法確定這隻動物到底是什麼。

那麼,對於加里·奧皮特在 1969 年夜間遭遇後描述的那隻奇怪的、蓬鬆尾巴的動物——顯然是某種掠食性有袋動物——又該如何解釋呢?根據奧皮特(並非完全獨特)的描述,這隻動物不可能是倖存的袋狼或任何已知今天仍然活著的動物。

必要的迂腐:不喜歡的東西

我對《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有一些真正不喜歡的地方。本書包含大量照片、目擊者繪畫和其他插圖——這很棒。但我經常發現很難將圖與附近的文字聯絡起來,也很難找到描述圖中所示內容的特定文字部分。因此,如果這些圖被編號(例如:圖 1 等),情況真的會得到改善。我也不太喜歡圖的呈現方式。它們經常以非常小的尺寸複製,而且由於以黑白複製,細節很難辨認出來。更糟糕的是,幾乎所有的影像邊緣都有厚厚的白色邊框。這些邊框只會使影像變得更小。因此,更大、更清晰的圖片會更好。考慮到這本書已經有 437 頁長了,您可能會認為作者(和/或設計師)非常渴望不讓它變得更大。但這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問題——這本書中浪費的巨大空間。

首先,在許多章節中,作者以簡短的、只有一句話的段落進行寫作。這對於小報來說是可行的,但對於像這樣詳細的鉅著來說卻不行,因為可以假設讀者具有超過幾秒鐘的注意力。這種寫作風格也破壞了文字的流暢性,並在頁面上造成大量浪費的空間。向您未來的讀者群證明您掌握了事實和資料——尤其是在撰寫有關像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這樣有爭議和有問題的事件時——成功了一半,但我感覺這種支離破碎、脫節的寫作方式破壞了這一點。我相信我不只是我一個人不喜歡一本書,一旦我看到這本書的大部分是空的(對於手頭有這本書的任何人:隨機示例包括第 163、234、241 和 284 頁)。

這種空曠的外觀不僅僅是由脫節的寫作風格造成的;它還因這本書的設計而加劇。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出版商選擇透過設計頁面具有巨大、平淡的邊框的書籍來浪費大量紙張。當然,您不希望文字消失在書脊的凹處,並且必須有足夠的空間供讀者的手指伸入,但是……拜託:《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中的每一頁都包含一個底部 35 毫米的邊框、一個頂部 42 毫米的邊框、一個右側 25 毫米的邊框和一個左側 17 毫米的邊框!再說一遍,我不喜歡這種東西,因為它給一本書創造了一種空曠、無資料的外觀。

正如我希望從這篇評論中清楚地看到的那樣,總的來說,我發現《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製作過程中涉及的大量研究顯然是巨大的,作者在以可讀、令人愉悅的形式呈現他們收集的大量資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威廉姆斯和朗還透過使用資訊自由請求等方式挖掘出以前未公開的檔案,為我們所有人提供了“直接到源頭”的偉大服務。如上所述,我確實希望《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以不同的、總的來說“更技術性”的方式呈現,但我再說一遍,到目前為止,它是關於該主題的終極書籍,任何對澳大利亞神秘動物學或一般的貓科動物傳說或生物學真正感興趣的人都應該查閱這本書。鑑於澳大利亞的“大型貓科動物”——無論它們是什麼——受到的“官方”關注太少,這本鉅著能否成為打破仍然圍繞著這個引人入勝的主題的汙名的催化劑?

威廉姆斯,M. 和朗,R. 2010 年。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黑豹的非自然歷史。奇異國家出版社,黑澤爾布魯克,新南威爾士州。ISBN 978-0-646-53007-9。平裝本。參考文獻。索引。插圖。437 頁。

有關澳大利亞神秘動物的更多資訊,請參閱...

有關以前的 Tet Zoo 關於世界各地貓科動物的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吉爾羅伊,R. 1995 年。《神秘的澳大利亞》。尼克薩斯出版社,梅普爾頓,昆士蘭州。

希利,T. 和克羅珀,P. 1994 年。《走出陰影:澳大利亞的神秘動物》。鐵樹皮出版社,奇彭代爾,澳大利亞。

休維爾曼斯,B. 1995 年。《追蹤未知動物》。凱根·保羅國際出版社,倫敦。

舒克,K. P. N. 1989 年。《世界神秘貓科動物》。羅伯特·黑爾出版社,倫敦。

- . 1996 年。《未解之謎:世界自然和超自然謎團圖解指南》。卡爾頓出版社,倫敦。

威廉姆斯,M. 和朗,R. 2010 年。《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黑豹的非自然歷史》。奇異國家出版社,黑澤爾布魯克,新南威爾士州。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