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龍的發現和早期解讀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為了回收利用未使用的文字片段(這是Tet Zoo這裡的另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最近一篇關於《偉大的恐龍發現》的文章促使我挖掘並回收了關於棘龍的草稿文字,現在就在這裡(現在添加了引文)。畢竟,我不會在其他任何地方使用它,而且現在它是多餘的。我很高興承認,這段文字很簡短,是介紹性的,講述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之前的場合已經被許多其他作者報道過 [Laelaps在2007年在這裡報道了同樣的故事],並且不會說任何對於恐龍迷級別在5級以上的人來說不熟悉的東西。無論如何,請享受,並隨時告訴大家近幾十年棘龍科學中發生的許多激動人心的發展。

1915年,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弗賴赫·斯特羅默·馮·萊興巴赫(Ernst Freiherr Stromer von Reichenbach,1871-1952)描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獸腳類動物遺骸(Stromer 1915)。這些遺骸是化石收藏家理查德·馬克格拉夫(Richard Markgraf)於1912年在埃及的拜哈里耶(El-Bahariya)遺址從上白堊統岩石(可能屬於賽諾曼期)中採集的。斯特羅默將這些遺骸代表的動物命名為埃及棘龍(Spinosaurus aegyptiacus),意為“埃及脊柱蜥蜴”。儘管事實上——即使在今天——它仍然知之甚少,並且由不完整和未連線的骨骼代表,但其非凡的解剖結構意味著它也成為最著名、最受關注的獸腳類恐龍之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斯特羅默在一本非常詳盡、插圖精美的專著中描述了這些材料。2006年引起人們注意的標本照片表明,斯特羅默的插圖基本上是準確的(Smith et al. 2006)。

與1900年代早期已知的其他獸腳類動物相比,棘龍非常不同。首先,棘龍下頜的齒骨末端是方形的,比下頜的相鄰部分更深。齒骨也很不尋常,因為其尖端的牙齒似乎比其他牙齒特別長,而且牙齒之間的間距比通常情況更寬。它的形狀向斯特羅默(1915)表明,它的主人一定比普通的大型獸腳類動物擁有更長、更窄的口鼻部。棘龍的牙齒也不同於獸腳類動物更典型的略微彎曲、側向壓縮、鋸齒狀的牙齒,因為它們的橫截面更圓,具有筆直的中心軸,並且沒有鋸齒。

棘龍與其他獸腳類動物不同的另一個方面是其異常細長的神經棘。最長的棘可達2米長,它們肯定存在於背椎上:骶椎和尾椎可能具有短得多的棘。斯特羅默不確定為什麼棘龍會有這些細長的椎骨棘,但將其與在其他恐龍身上看到的以及野牛和一些變色龍和其他蜥蜴的身上看到的較高的神經棘進行了簡要比較。在野牛中,這些高高的棘當然被肌肉和脂肪覆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駝峰,但斯特羅預設為大型掠食者不太可能配備這樣的結構。相反,他得出結論,棘龍有一個高而窄的帆狀結構。這個想法後來一直很流行。

斯特羅默在他的原始描述中沒有提供棘龍的重建圖,但最終在1936年這樣做了。棘龍被描繪成一種巨大的、背部有帆的獸腳類動物,儘管他意識到下頜很奇特,與其他獸腳類動物不同,但他想象它與一個相當正常的、深口鼻的頭骨有關,就像斑龍或異特龍的頭骨一樣(Stromer 1936)。事實上,他的重建圖——將棘龍描繪成路易·多洛和其他19世紀的學者為雙足恐龍確立的袋鼠般的姿勢——並沒有使棘龍看起來那麼引人注目,除了它高聳的椎骨棘。在缺乏進一步資訊的情況下,這種重建持續了數十年,直到1980年代,棘龍仍然以這種方式被描繪(有時它被描繪成能夠進行兼職四足行走,就像1970年代喬瓦尼·卡塞利(Giovanni Caselli)的這幅畫作中那樣)。

斯特羅默棘龍標本的丟失

今天我們知道,斯特羅默實際上將棘龍的正模標本壁掛在博物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州古生物學和地質學藏館)中。然而,可悲的是,斯特羅默的原始材料在1944年4月盟軍對慕尼黑的轟炸中被摧毀。斯特羅默曾多次向博物館館長請求將化石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但這從未發生。隨著化石被毀,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在將這種恐龍與其他恐龍進行比較時,不得不依賴斯特羅默的圖紙和描述。直到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科學家們才對棘龍的真實面貌有了更好的瞭解。

棘龍時間線

  • 1912年 – 原始材料由理查德·馬克格拉夫發現

  • 1915年 – 馬克格拉夫的材料由恩斯特·斯特羅默描述:《埃及棘龍》正式命名

  • 1936年 – 斯特羅默釋出更多資訊,製作第一個重建圖

  • 1944年之前 – 標本壁掛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州古生物學和地質學藏館

  • 1944年 – 標本在盟軍轟炸中被摧毀

  • 1995年 – 原始標本的照片由沃爾夫岡·斯特羅默捐贈給博物館

有關之前Tet Zoo關於棘龍和其他棘龍科動物的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SMITH, J., LAMANNA, M., MAYR, H., & LACOVARA, K. (2006). 關於斯特羅默1915年《埃及棘龍》正模標本的新資訊。《古生物學雜誌》,80 (2), 400-406 DOI: 10.1666/0022-3360(2006)080[0400:NIRTHO]2.0.CO;2

斯特羅默, E. 1915. E. 斯特羅默教授埃及沙漠探險考察結果。 II. 拜哈里耶地層(最下層賽諾曼期)的脊椎動物遺骸。 3. 獸腳類動物埃及棘龍新屬新種的原始標本。《巴伐利亞皇家科學院數學物理學 Klasse 學報》28 (3), 1-32。

- . 1936. E. 斯特羅默教授埃及沙漠探險考察結果。 VII. 拜哈里耶窪地和地層及其動植物群。補充總結。《巴伐利亞科學院學報,數學-自然科學分部,新系列》33, 1–102。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