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 Zoo Bookshelf:範·格魯的《未羽之鳥》,博迪奧的《永恆之鷹》,威頓的《翼龍》,範·杜澤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地圖上的海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為自己沒能跟上最近的書評進度感到內疚。通常我需要——字面上地——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才能讀完一本書,然後寫出一篇有實質內容的書評,而工作、家庭生活、研究和其他事務的壓力使得我很難找到時間做這件事。在絕望之中(嗯,我在 Tet Zoo 上一起用過多少次這兩個詞了?)我用這篇文章來提及我最近獲得的書籍,並且我打算很快在這裡詳細評論它們,只是想讓你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也讓各位作者和出版商知道我沒有忘記他們各自的出版物。排名不分先後……

關於兩棲動物和非鳥類爬行動物的優秀書籍不夠多,但好訊息是——當新書出現時——它們往往質量上乘。博·比奧倫斯、邁克爾·沃特金斯和邁克爾·格雷森最近出版了《兩棲動物同名辭典》(Pelagic Publishing,2013 年)。這是一本“小眾”書籍,提供了大量關於在兩棲動物的俗名和學名中被提及的人物(以及在適當情況下,地點、神話典故等)的資訊。如果您瞭解您的爬行動物學歷史,或者想更好地瞭解它,這是一本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且引人入勝的參考書。

特雷弗·比比剛剛出版了《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Pelagic Publishing,2013 年),這是《博物學家手冊》系列的第 31 冊。這是一本關於英國爬行動物的緊湊、圖文並茂的卷冊,涵蓋了生態學、保護和實地研究:我還沒有讀過它,但它似乎主要是一本為那些想要研究、調查或保護英國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人設計的手冊。我想它應該與比比和特雷弗·格里菲思的《新博物學家》卷《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Beebee & Griffiths 2000)結合使用,因為該著作包含了大量此處未涵蓋的自然歷史資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海怪和神秘的大型貓科動物

在我需要評述的最令人好奇的新書中,有切特·範·杜澤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地圖上的海怪》(英國圖書館,2013 年)。這本接近四開大小的書籍通篇都用彩色精美地插圖(幾乎每一頁都有彩色圖片):它記錄了從最古老到最新的地圖上海怪的歷史。對地圖、神秘動物學、民間傳說以及神秘動物學和動物學史感興趣的人們會想要檢視它。請記住,我將在某個時候全面評論這本書——以及這裡提到的許多其他書籍!

同樣關於神秘動物學和民間傳說的還有裡克·明特的《大型貓科動物:面對英國的野生掠食者》(Whittles Publishing,2011 年)。任何致力於非本土大型貓科動物可能在英國野外生存的卷冊都註定會引起爭議:明特在早期就承認了這一點,但與其試圖說服讀者“英國大型貓科動物”是真實存在的,不如說他主要是想做一些可以說更有趣的事情。即,提出幾個未被充分探討的問題:如果這些動物真實存在的,並且潛伏在英國鄉村,這可能意味著什麼,對於我們對野生動物的態度,對於國家的生態景觀,甚至對於貓科動物自身的進化?缺乏索引使得這本書難以使用——我和同事在最近一篇關於約 1903 年的英國猞猁的論文中引用了它(Blake et al. 2013)——但它圖文並茂(通篇彩色)並且肯定發人深省。

大衛·沃爾德倫和西蒙·湯森德的《來自茶樹的咆哮:大型貓科動物民間傳說》(Arcadia,2012 年)探討了一個類似的主題,儘管這本書側重於澳大利亞的情況。我還沒有讀過它:它似乎是對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現象的懷疑分析,並在民間傳說和社會學框架內對其進行了討論。我毫不懷疑“文化傳播”——朋友的朋友的故事、誇張的故事以及所有這些——在非本土大型貓科動物(以及,實際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神秘動物傳說)觀念的永續性中起著重要作用。這裡還涵蓋了至少一些物證意味著我們不能僅僅將整個現象視為一種文化事件的事實。另一本最近出版的卷冊也回顧了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現象(Williams & Lang 2010)。

這麼多優秀的新鳥類書籍!

最近出現了數量驚人的優秀鳥類書籍,但我想這幾乎在任何時候都是如此。在我正在評論的書籍中,大多數是可讀的八開大小的作品,但其他的是密集的參考著作,其中一本是巨大的、插圖精美的四開大小的傑作。我已經閱讀了約翰·馬茲魯夫和託尼·安吉爾的《烏鴉的禮物》(Free Press,2012 年)幾個月了。如果您對烏鴉非常感興趣,那麼這是一本必讀之作,即使您不喜歡或不同意他們所說的一切。我喜歡安吉爾的插圖(它們貫穿始終),以及關於烏鴉行為的眾多軼事以及關於烏鴉與人類、烏鴉與狗之間互動的趣事,都令人著迷。書中對大腦解剖和功能進行了實質性的討論。同樣,如果您真的對這方面感興趣,這應該是必讀的。

史蒂夫·博迪奧的《永恆之鷹:世界上最迷人鳥類的人類歷史》(Lyons Press,2012 年)是一本高度可讀、插圖非常精美的世界鷹之旅。博迪奧帶領我們瞭解了鷹的多樣性和生物學,然後專注於神話中的鷹、作為敵人的鷹以及作為狩獵夥伴的鷹。部分而言,這更多的是關於我們自己對鷹的態度、待遇以及與鷹的關係,而不是關於鷹本身。這些故事令人鼓舞,有時令人沮喪,但始終令人著迷,而博迪奧肯定是這項工作的合適人選。這本書包括大量討論中亞令人難以置信的貝爾庫奇斯人以及現代美國和歐洲人開始放飛金雕的記述(以及照片,以及引人注目的插圖和繪畫)。這本書的結尾來得太快了,我正在認真考慮再讀一遍。我的名字被提及了幾次,史蒂夫甚至轉載了我幾年前寄出的“邪惡的混蛋殺手鷹”聖誕賀卡!

蒂姆·加拉格爾的《帝王般的夢想:追蹤帝王啄木鳥穿越野性馬德雷山脈》(Atria Books,2013 年)在鳥類主題的冒險和危險的相同一般領域內。加拉格爾努力盡可能多地瞭解這種非凡的——並且可能已經滅絕的——被稱為帝王啄木鳥的巨型鳥類的努力,使閱讀令人興奮。黑白照片貫穿全文,並且有一個彩色插頁部分。我仍在閱讀這本書,並且非常享受了解馬德雷山脈的歷史,就像我享受加拉格爾對難以捉摸的巨型啄木鳥的追尋一樣。順便說一句,加拉格爾的書封底有博迪奧的評論;博迪奧的書封底有安吉爾的評論。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

瑪格麗特·金奈德和蒂莫西·奧布萊恩的《亞洲犀鳥的生態與保護:森林的農民》(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07 年)真是一部傑作:一本巨大的專著,回顧了這些神奇鳥類的進化史、生物學、行為和保護狀況。這是一本技術性著作,參考文獻完整,包含大量技術資料,其中許多資料涵蓋了棲息地退化和喪失、野生動物管理以及生物多樣性變化模式等問題,這些問題遠遠超出了犀鳥本身。這本書是那些對犀鳥非常感興趣的人的必讀之作,但任何從事熱帶森林鳥類生態學或生物學或鳥類保護工作的人都確實需要參考它。

同樣在技術陣營中的還有蓋伊·柯萬和格雷姆·格林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傘鳥和嬌鶲》(克里斯托弗·赫爾姆,2011 年),這是一本資料豐富的 624 頁指南,介紹了南美洲一些最迷人的鳥類。傘鳥、果鴉、截嘴雀、鍾鵲、卡普欽鳥、皮哈斯等等……它們都在這裡。優雅哀悼鳥Laniisoma elegans的幼鳥呢?它可能是地球上最奇怪的鳥類(它只被見過一次:在特林有一個標本)。正如赫爾姆指南所期望的那樣,有彩色插頁展示了所有物種(以及變種、性二態性和幼鳥,如果已知)——但還有更多!事實上,在所有赫爾姆鳥類指南中,這是最接近於有關鳥類的權威專著的一本:關於特定分類單元的部分包括彩色照片(許多展示了以前幾乎從未被拍攝過的物種)以及大量關於分佈範圍、聲音和行為的新資料。我毫不懷疑這是關於這些鳥類的新標準著作。

在視覺方面,最近的鳥類書籍——甚至所有最近的書籍——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卡特里娜·範·格魯美麗的四開大小的《未羽之鳥》(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87 頁巨大的篇幅充滿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藝術作品和解剖學觀察。鳥類以棲息、行走、飛行等方式展示,但被描繪成移動的骨骼,或肌肉組織的活體研究。許多額外的插圖顯示了頭骨、翅膀或足部解剖結構的更精細細節。也有大量的文字:這不僅僅是一本圖畫書!我再怎麼推薦《未羽之鳥》也不為過——它華麗而精彩,任何對鳥類、解剖學或動物學藝術感興趣的人都應該獲得它。

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進化發育生物學、化石哺乳動物、化石鳥類野外指南以及馬克·威頓的《翼龍》

最後,我還有幾本關於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的新書要評述。馬塞洛·桑切斯的《深時期的胚胎:生物發育的岩石記錄》(加州大學出版社,2012 年)是一篇關於我們從化石記錄中瞭解到的動物胚胎學的可讀評論。不要害怕;這是一本出奇地容易閱讀的書,將我們從化石記錄中瞭解到的知識與我們對活體動物發育的瞭解聯絡起來。哇,我竟然設法在沒有使用“進化發育生物學”這個術語的情況下說完了這一切。儘管人們對這個主題及其對我們理解進化的價值有濃厚的興趣,但以前從未出現過專門討論它的普及讀物(據我所知)。

漢娜·邦納的《當恐龍出現,哺乳動物被啃食,翼龍起飛:三疊紀生命卡通史》(國家地理,2012 年)非常精彩:這是一篇圖文並茂的評論——為孩子們編寫的——關於三疊紀生命和三疊紀植物和動物的進化。文字簡潔有趣,卡通貫穿全書。我喜歡邦納精心研究的藝術作品(她顯然在正確細節方面做了功課),其中大部分描繪了諸如喙頭龍、鐮刀龍、鱷魚類主龍、鰭龍等動物。這本書可能是為孩子們設計的,但任何對三疊紀生命真正感興趣的成年人也會珍惜它。

壯觀的含化石遺址需要插圖精美的書籍。蘭斯·格蘭德的《化石湖的失落世界:來自深時期的快照》(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13 年)沒有讓人失望。這本鉅著既是對綠河組化石的密集技術評論(引文貫穿始終),又是通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化石的華麗全綵“目錄”。一切都被展示出來,從樹葉、蕨葉和糞化石,到完整或接近完整的四足動物。我將使用這本書來獲取其關於脊椎動物的偉大技術資料,但任何喜歡或欣賞化石精美影像的人都會想要它。

專門介紹新生代化石哺乳動物的書籍寥寥無幾:唐納德·普羅瑟羅的新書《犀牛巨人:巨犀的古生物學》(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2013 年)因此尤其值得注意。巨犀(也以其各種同義詞而聞名,包括巴魯西獸巨犀)是最著名和最令人敬畏的化石哺乳動物之一,但關於它的廣泛文獻分散且晦澀難懂。普羅瑟羅——他是一位充滿活力的出版機器(我不是在開玩笑;他似乎每年出版幾本書)——將所有這些都彙集在這本插圖豐富的卷冊中。卡爾·布埃爾創作了封面藝術。我當然不認同這些動物有又大又軟的耳朵的觀點,但普羅瑟羅確實解釋了其背後的原因。

《骨骼、克隆和生物群落:近期新熱帶哺乳動物的歷史和地理》是一本多人合著的卷冊(由布魯斯·帕特森和萊昂諾拉·科斯塔編輯;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12 年),彙集了關於南美洲哺乳動物及其歷史的 16 篇貢獻。這裡有很多有用的東西,從最近滅絕的加勒比哺乳動物的研究到塞拉多和卡廷加哺乳動物的評論,安第斯山脈在哺乳動物進化中的作用等等;我已經多次在撰寫關於南美洲靈長類動物、食肉動物、齧齒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的文章時使用它。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曾想過製作一本化石動物“野外指南”,而我所說的“野外指南”是指與真正的野外指南具有相同格式的書籍,而不是僅僅使用“野外指南”這個術語而未能交付的書籍。事實上,多年前,我曾與同事浪費了大量時間製作這樣一本關於中生代恐龍的卷冊(史蒂夫·懷特是製作草稿圖版的藝術家之一),但由於缺乏出版商的興趣而失敗了。無論如何,馬修·馬蒂紐克最近製作了完全這樣一本卷冊:《中生代鳥類和其他有翼恐龍野外指南》(Pan Aves,2012 年)。以真正的野外指南風格佈局,這是一本關於中生代鳥類及其親屬的精彩視覺指南。不可避免地,在他的活體動物描繪中當然涉及大量的推測,但也仔細考慮並參考了我們實際瞭解的關於這些動物生命外觀的知識。正如《所有昨日》(Conway et al. 2012)中所述,貫穿始終的一個一致主題是,關於中生代鳥類和其他帶羽毛恐龍外觀的許多比喻和流行觀念與我們現在所知的完全不符。不管你喜不喜歡,竊蛋龍、馳龍和中生代鳥類看起來都比長期以來認為的“更像鳥”,因此那些鱗狀面孔、裸露的手和瘦弱、羽毛稀疏的身體、四肢和尾巴都過時了。這本書不僅僅是精美圖片的集合:系統發生樹、生物學討論、命名法、解剖學等都是有用的評論。

最後,我最近收到了馬克·威頓的《翼龍》(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3 年):一本大型、接近四開大小的卷冊,通篇都用技術圖表、彩色照片和彩色重建圖精美地插圖。它被寫成是對翼龍多樣性的百科全書式巡覽。這真的是關於翼龍的終極指南,為我們提供了比之前關於該類群的兩部偉大著作(Wellnhofer 1991,Unwin 2005)更豐富的翼龍多樣性和行為的觀點,幷包含了大量關於翼龍生態學和功能形態學的評論和分析。

而且我不應該說這個,但我要說了:一位特別成問題的業餘研究人員,他堅持貶低他人的研究,同時推廣他自己神秘而錯誤的替代方案,一直在竭盡全力對馬克(的書)進行徹底的粗魯攻擊。我推測,他批評馬克(的書)的幾篇文章在那裡,作為一種廉價而骯髒的策略,以提高他的部落格的點選率(我們指的是同一個人,他在他的文章的原始碼中使用大量元標籤,以欺騙搜尋引擎)。這個人真的已經成為古生物學界的伊曼紐爾·維利科夫斯基:技術合格的研究人員(包括馬克·威頓)大多不屑於處理他的東西,因為這顯然是胡說八道。關於這個人的關鍵文章在Tet Zoo 上的這篇文章中有所介紹。

無論如何,至少這裡提到的一些書籍的較長書評將及時出現;我現在感覺不那麼內疚了,因為我已經至少對它們說了一些話。對於先前與此處討論的某些材料相關的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Beebee, T. & Griffiths, R. 2000.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HarperCollins,倫敦。

Blake, M., Naish, D., Larson, G., King, C. L., Nowell, G., Sakamoto, M. & Barnett, R. 2013. 對“英國大型貓科動物”的多學科調查:約 1903 年在英格蘭南部被殺死的一隻猞猁。《歷史生物學》 doi:10.1080/08912963.2013.785541

Conway, J., Kosemen, C. M. & Naish, D. 2012. 《所有昨日: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的獨特和推測性觀點》。不規則書籍。

Unwin, D. M. 2005. 《來自深時期的翼龍》。紐約,Pi Press。

Wellnhofer, P. 1991. 《翼龍圖解百科全書》。Salamander Books Ltd.,倫敦。

Williams, M. & Lang, R. 2010. 《澳大利亞大型貓科動物:美洲豹的非自然歷史》。奇異國度,黑澤爾布魯克,新南威爾士州。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