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任何關於英國更偏遠地區的冒險經歷通常都涉及到(至少對我而言)大量觀察禿鼻烏鴉Corvus frugilegus,這是一種非凡的舊大陸鴉科鳥類,分佈範圍從英國和法國的最西端海岸一直向東延伸到日本(它通常不在歐亞大陸寒冷的北部地區出現,僅在冬季訪問伊比利亞半島和南歐大部分地區,並且在熱帶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缺席)。東亞鳥類代表著獨特的亞種C. f. pastinator(可悲的是,不是更令人敬畏的dastinator*,正如一本特別著名的關於烏鴉的書中所說的那樣)。多年來,我一直在粗略地“收集”禿鼻烏鴉的影像,並認為現在是時候將它們放在一起了。
* 這個詞真的讓我想起了杜芬舒斯博士在《飛哥與小佛》中會提到的那種東西。
禿鼻烏鴉是高度群居的鳥類,它們在被稱為禿鼻烏鴉巢群的大型群體中築巢。正如對於群居性築巢者來說似乎有用的那樣,它們本質上是非領地性的,只捍衛它們的巢穴和配偶:所有這些對於Corvus烏鴉來說都是非凡且獨特的。禿鼻烏鴉似乎嚴重依賴於同物種其他成員的成功覓食,跟隨它們到達距離巢群2.5公里內的富饒區域,並在找到豐富的食物來源時聚集在一起(Green 1996)。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引用富蘭克林·庫姆斯在他1978年出版的優秀著作《烏鴉》中的話,“很少有鳥類群落能像禿鼻烏鴉巢群那樣引起如此大的興趣。需要從巢穴層面觀察禿鼻烏鴉的活動,就像劉易斯·哈丁(Lewis Harding,1848年)從他的窗戶所做的那樣,或者最好是從巢穴中的隱蔽處觀察”(Coombs 1978,第74頁)。哈丁的故事很有趣。他“從遙遠的氣候中返回……健康狀況非常不佳”,他的醫生——喬納森·庫奇(Jonathan Couch,1789-1870)——告訴他觀察和記錄禿鼻烏鴉一年四季的習性;換句話說,從事我們現在稱之為職業療法的事情。哈丁的筆記涵蓋了300多張紙的兩面,儘管他缺乏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但他的觀察既準確又詳細。有關哈丁著作的詳細討論,請參見庫姆斯(1978年)。
到目前為止,我個人只有機會從地面觀察禿鼻烏鴉巢群,但很明顯,那裡正在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像所有鴉科鳥類一樣,禿鼻烏鴉很聰明,並表現出明顯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個案例中,實驗室中的兩隻圈養禿鼻烏鴉協調了它們的拉繩動作,從而能夠將托盤滑入它們的圍欄,並且它們完成這項任務的能力與圈養的黑猩猩一樣好(Marzluff&Angell 2012,以及其中引用的參考文獻)。誠然,單隻禿鼻烏鴉的表現並不那麼好,因為它們在夥伴到達之前就開始拉繩(而黑猩猩更有耐心,似乎理解兩人團隊的要求)。禿鼻烏鴉也因將石頭扔進裝滿水的容器中而聞名,以便將漂浮的食物抬高到觸手可及的高度(驗證了伊索寓言)。
禿鼻烏鴉是一種黑色的烏鴉(即Corvus屬的成員),與其他Corvus物種相比非常不尋常,以至於古德溫(Goodwin,1986)寫道“根據目前的證據,無法推斷其在屬內的關係”(第71頁):他的系統發育樹將禿鼻烏鴉描繪為Corvus其餘部分的姐妹類群。然而,遺傳資料表明,該物種深深地巢狀在Corvus內部,與歐亞渡鴉C. corax及其近親密切相關(Ericson等。2005)。
禿鼻烏鴉以其裸露的淺色面部和喙基部而聞名(東亞亞種C. f. pastinator的不同之處在於具有帶羽毛的面部和喙基部)。俗名裸臉烏鴉顯然過去曾用於該物種(Coombs 1978)。聲稱裸臉僅因該物種 практикуемое 探土行為而發生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您可以在下面連結的 Tet Zoo ver 2 文章中閱讀有關此問題的更多資訊。高高的前額和蓬鬆、寬鬆的側翼羽毛賦予鳥類所謂的“寬鬆褲”外觀也很獨特。雄性和雌性看起來相同(儘管雄性略大),並且羽毛沒有季節性變化。
禿鼻烏鴉似乎是一夫一妻制的,配對會保持多年,並且——據推測——甚至終生(Madge&Burn 1999)。正如在“一夫一妻制”動物中典型(或普遍存在)的那樣,婚外性行為很常見,有些是強姦,雄性與已經孵化自己卵的雌性交配(或試圖交配)(Goodwin 1986)。當發生此類行為時,其他鳥類經常會介入,儘管它們的確切動機尚不確定。交配發生在地面以及禿鼻烏鴉巢群中[下圖來自此處提供的完整序列]。
這些鳥類存在複雜多樣的姿勢展示,如果您知道要尋找什麼,您通常可以瞭解它們正在傳達的訊號型別。一系列涉及鞠躬、翅膀下垂以及尾巴扇動和下垂的動作表示不同階段的自信和/或順從。所謂的“完全前傾”或“前傾威脅”姿勢表示與巢穴防禦或爭奪食物相關的攻擊性,以及在整個鴉科鳥類中看到的“飛行意圖”動作(翅膀反覆翻動並再次收起)似乎表示不確定性或緊張。
婚飛(有時涉及10或12只鳥的群體)具有特定的僵硬翅膀的翅膀拍打,其中翅膀在上劃時以特別高的角度抬起。像許多群居性築巢者一樣,禿鼻烏鴉有時會進行“恐慌”或“外飛”。巢群變得安靜,似乎沒有什麼事情發生。突然之間,爆發出一陣陣叫聲,大多數或所有鳥類齊聲起飛。這種行為可能是由對當地捕食者(或感知到的捕食者)的擔憂引發的。
禿鼻烏鴉和獵鷹之間似乎存在某種關係,普通紅隼Falco tinnunculus和小紅隼F. naumanni都以有時在禿鼻烏鴉巢群內築巢的習性而聞名。更妙的是,紅腳隼F. vespertinus和阿穆爾隼F. amurensis的繁殖(有時)似乎依賴於禿鼻烏鴉巢群的存在,這些物種——它們本身也是群居性築巢者——在禿鼻烏鴉繁殖季節開始之前不會開始它們的築巢活動。然後它們搬進來,要麼接管廢棄的禿鼻烏鴉巢穴,要麼將成年禿鼻烏鴉、幼鳥和蛋從它們的巢穴中驅逐出去,然後將它們據為己有(Madge&Burn 1994)。長耳鴞Asio otus和魚鷹Pandion haliaetus也曾在活躍的禿鼻烏鴉巢群中築巢,並且禿鼻烏鴉巢群有時與蒼鷺、鸕鷀和䴉的活躍巢穴混合在一起。
許多軼事描述了該物種中不尋常的行為片段,其中大多數可以解釋為對刺激的明智(且合理)反應。伯頓(Burton,1978)描述了一個案例,其中一隻飛行的禿鼻烏鴉俯衝襲擊一隻雀鷹,迫使該鷹釋放了它捕獲的一隻活著的八哥,以及另一個案例,其中一對繁殖對似乎招募了幫手,在最初的巢穴被某人摧毀後的幾個小時內迅速重建了一個巢穴。
禿鼻烏鴉是陸地覓食者,在草原和農田中覓食,儘管如果附近有海岸、潮汐灘塗和垃圾場,它們也會在這些地方覓食。再次強調,與其他Corvus烏鴉相比,它們非常不尋常,因為它們不是習慣性地以任何東西為食的通才,而是專門家,它們探測地面尋找蠕蟲、昆蟲幼蟲和其他節肢動物,以及種子和可食用的根。蚯蚓似乎構成了它們飲食的大部分,其次是俗稱皮革蠊的蠓科蠅幼蟲。在繁殖季節,由於廣泛的探測行為,雄性的喙會縮短,而雌性的喙(她全權負責孵化)由於相對缺乏磨損而增加(Green 1996)。
禿鼻烏鴉對農業是有益還是有害一直備受爭議。它們對蠓科蠅的大量消耗無疑使它們非常有益,因為這些幼蟲是重要的作物害蟲。打算運回巢穴的食物被收集在頰囊中,由於喙基部缺乏羽毛,與其他鴉科鳥類相比,頰囊特別明顯。
我觀察禿鼻烏鴉很多次了。在野生動物園和其他戶外景點,它們通常很豐富,而且相對不怕人,因此您在這裡看到了一些近距離照片。但是,我真的想花適當的時間認真觀察活躍的禿鼻烏鴉巢群的活動。總有一天我會的,在我的大量空閒時間裡。
有關之前關於烏鴉和其他鴉科鳴禽的 Tet Zoo 文章,請參見……
很可能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影片:恐龍與哺乳動物的史詩級戰鬥( hooded crows vs cats )
下一篇:魚龍!!
參考文獻 - -
伯頓,M. 1978年。《就像動物一樣》。Biddles,倫敦。
庫姆斯,F. 1978年。《烏鴉》。B. T. Batsford,倫敦。
埃裡克森,P. G. P.,揚森,A.-L.,約翰遜,U. S.&埃克曼,J. 2005年。基於核苷酸序列資料的烏鴉、松鴉、喜鵲和相關類群(鳥綱:鴉科)的屬間關係。《鳥類生物學雜誌》36,222-234。
格林,P. 1996年。群居烏鴉。《BBC野生動物》14(1),30-34。
古德溫,D. 1986年。《世界烏鴉》。大英博物館(自然歷史)託管委員會,倫敦。
馬奇,S.&伯恩,H. 1999年。《烏鴉和松鴉:世界烏鴉、松鴉和喜鵲指南》。A&C Black,倫敦。
馬祖夫,J.&安吉爾,T. 2012年。《烏鴉的禮物:感知、情感和思想如何讓聰明的鳥類像人類一樣行動》。自由出版社,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