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是時候回收更多舊文字了,這次來自我流產的恐龍野外指南專案。長期閱讀Tet Zoo的讀者會知道我在說什麼(更多討論請參見這篇關於似鴕龍的文章和這篇關於甲龍的文章)。
脊北䴉 (Jibeinia luanhera) 是一種早白堊世的有齒鳥類,以中國的河北地區和灤河命名。最初認為它來自義縣組,但現在看來它實際上來自(可能為阿普第階)花吉營組(Jin et al. 2008)。最早在1997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提到(侯 1997),直到2000年侯連海對其進行描述和插圖說明後才正式命名(侯 2000)。侯(2000)似乎將脊北䴉視為反鳥亞綱的一部分(因此與著名的孔子鳥密切相關),但也接近反鳥亞綱的祖先(實際上很難弄清楚他的確切想法,因為他對鳥類進化的看法——至少在他的著作《中國中生代鳥類》和《中國化石鳥類圖鑑》中表達的——有些模糊,並且你可能會認為“非標準”)。
脊北䴉的正模標本相當完整,表明它是一種鶇鳥大小、能夠飛行和棲息的鳥類。正如從家譜樹的這一部分(脊北䴉最有可能是一種反鳥亞綱)的鳥類所預期的那樣,脊北䴉具有未融合的掌骨、三個帶爪的手指、腹肋和無鋸齒的牙齒。它的胸骨似乎缺乏龍骨突(不是反鳥亞綱的典型特徵,儘管它存在於該類群的各個成員中)。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唯一已知的標本尚未進行足夠的深入技術研究,因此無法對它的系統發育關係得出任何確定的結論,並且在2001年有報道稱它不知何故丟失了,只剩下低質量的鑄件。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更多地瞭解它。
2004年,張等人。(2004) 描述了新的花吉營組反鳥亞綱鳥類河北鳥 (Vescornis hebeiensis),在河北省附近的一個地點發現。由於河北鳥在大小和整體形態上與脊北䴉相似,張等人。(2004) 認為兩者可能是同一種生物(顯然,脊北䴉正模標本的丟失意味著他們無法驗證這個想法)。這似乎是合理的,但兩者在某些顯著方面也存在差異(脊北䴉的無龍骨突胸骨與河北鳥中存在的龍骨突胸骨不同,並且它在手動指III中具有更多的指骨,並且上頜牙齒比河北鳥更多)。更令人困惑的是,河北鳥似乎是基於徐等人。(1999) 稱為豐寧河北鳥 (Hebeiornis fengningensis) 的標本。
以上總結了我們對脊北䴉的瞭解。對於中生代鳥類愛好者來說,這是一個足夠熟悉的分類群;對於你們其他人來說,我假設它是新的。有關反鳥亞綱和其他中生代鳥類的先前Tet Zoo文章,請參見……
一種令人驚歎的新中生代鳥類……好吧,有點新(彭ornis)
關於中生代鳥類的激動人心的訊息即將到來……
參考文獻 - -
侯,L. 1997. 《中國中生代鳥類》。臺灣鷺谷香鳳凰谷鳥園。
- . 2000. 《中國化石鳥類圖鑑》。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昆明,中國。
Jin, F., Zhang, F. C., Li, Z. H., Zhang, J. Y., Li, C. & Zhou, Z. H. 2008. On the horizon of Protopteryx and the early vertebrate fossil assemblages of the Jehol Biot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3,2820-2827.
Xu, G. L., Yang, Y. S. & Deng, S. Y. 1999. First discovery of Mesozoic bird fossils in Hebei Province and its significance.Regional Geology of China. 18, 444-448.
Zhang, F., Ericson, P. G. P. & Zhou, Z. 2004. Description of a new enantiornithine bir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Hebei, northern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41, 109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