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早在2005年,瑞士世界自然基金會宣佈在婆羅洲中部的卡揚門打朗透過相機陷阱拍攝到一種奇怪的紅棕色、長尾巴的哺乳動物。我在2007年1月的Tet Zoo ver 1上報道了這個案例及其發展過程。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可能是重新講述整個故事的好時機。所以,故事又來了,並在適當的地方進行了更新。關於卡揚門打朗動物的重要之處在於,它被譽為可能的新物種。
如果您想知道,“卡揚門打朗動物”是否是這種生物的官方名稱。這是一個我發明的標籤,而且(在我看來)明顯優於已經給這種生物的各種其他標籤。一些作者將其稱為貓狐,而一篇報紙文章開玩笑地建議將其稱為貓-狗-狐-猴-狐猴。
儘管這兩張以卡揚門打朗動物為主角的照片是在2003年拍攝的,但直到2005年12月初才公開(第二張照片,從後面展示了這隻動物,在左側)。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推遲這麼久,但考慮到科學家們通常真的非常忙,或者不願宣佈有爭議的新聞,這種延誤是相當普遍的。再說,有些新聞會被故意推遲釋出,直到它的釋出可能產生最大的影響。在宣佈這一發現的同時,印尼政府計劃在卡揚門打朗國家公園附近啟動一個油棕種植園的訊息,這可能並非巧合。如果您不瞭解油棕問題,現在是瞭解的時候了。關於卡揚門打朗地區面臨的油棕威脅,請參閱這份檔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2005年12月以及2006年1月和2月期間,關於卡揚門打朗動物的專題報道出現在大多數報紙、大多數科學雜誌、《科學》(Holden 2005)和電視上。在斯蒂芬·武爾夫拉特的帶領下,世界自然基金會團隊證實,當地居民不知道這種生物;他們還指出,他們諮詢過的哺乳動物學家都無法識別它。雖然一些生物學家注意到它與狐猴有某種模糊的表面相似性,但大多數人認為它是一種靈貓科動物(即,與麝貓和椰子貓屬於同一食肉目科的成員*)。許多靈貓科物種非常神秘,其中一些是最近才被發現的,只偶爾被拍攝到活體照片,甚至從未被拍攝到活體照片(有關精彩評論,請參閱Schreiber 1989)。[在相鄰的靈貓科動物組合中,Genetta 由 Guérin Nicolas 製作,Arctictis 由 Tassilo Rau 製作,Paguma 由 Denise Chan 製作。]
* 最近的系統發育研究一致認為,傳統的靈貓科不是單系的。Nandinia 與麝貓和椰子貓關係不近,實際上位於包含所有其他貓型亞目的進化枝之外(Gaubert & Veron 2003, Flynn et al. 2005, Gaubert et al. 2005, Wesley-Hunt & Flynn 2005, Agnarsson et al. 2010);東方縞狸 (Prionodon) 不是靈貓科動物,而是貓的姐妹群 (Gaubert & Cordeiro-Estrela 2006, Gaubert & Veron 2003) 或者是(鬣狗 +(獴 + 馬達加斯加食肉動物))進化枝的姐妹群 (Agnarsson et al. 2010)。馬達加斯加食肉動物也不是靈貓科動物,而是構成真靈貓科,被認為是獴的姐妹群(Gaubert et al. 2005, Agnarsson et al. 2010)。
由於其長尾巴、纖細的體型、大小(與家貓相當)和一般的類麝貓外觀,卡揚門打朗動物很快被廣泛認為是可能的新靈貓科動物。上面這張由 Wahyu Gumelar 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度尼西亞分會製作的圖片被廣泛轉載,清楚地將這種動物描繪成一種新的、迄今未知的靈貓科動物。考慮到婆羅洲的面積(它是世界第三大島嶼)以及那裡不斷發現的許多新物種,卡揚門打朗動物可能是一種迄今未被發現的物種的想法令人興奮,而且很容易被認真對待。
其他作者也將這種動物解釋為靈貓科動物,但將其視為已知物種的成員,而不是新物種。到目前為止,最流行和廣泛報道的說法是,卡揚門打朗動物實際上是霍斯椰子貓 Diplogale hosei 的成員(最初被描述為 Hemigale hosei,但在 1912 年被歸入 Diplogale),也稱為霍斯棕櫚麝貓或棕色麝貓。
霍斯椰子貓於 1892 年被命名,已知標本不到 20 個,是一種鮮為人知的陸生森林靈貓科動物。關於該物種的良好觀察和照片非常罕見,只有一件標本被圈養過。它“吃魚、蝦、雞肉和加工肉;它拒絕水果和米飯”(Hunter & Barrett 2011, p. 82)。
Chapron et al. (2006) 認為卡揚門打朗動物和霍斯椰子貓在解剖學上相似,因此提出所謂的新的食肉動物“可能不是新的”。然而,他們顯然並沒有完全相信自己的解釋,因為他們也注意到,婆羅洲金貓 Pardofelis badia (另一種非常難以捉摸的食肉動物:1874 年被命名,在 1980 年代似乎已經滅絕,但在 1992 年被重新發現)也可能是這種神秘生物的真實身份。
不,那不是霍斯椰子貓
儘管霍斯椰子貓的鑑定似乎有其優勢(而且它來自權威來源:特別是其中一位作者——Géraldine Veron——是著名的靈貓科動物專家),但由於幾個顯而易見的原因,它真的行不通。
卡揚門打朗動物是紅棕色的。霍斯椰子貓是深棕色或黑色的。Chapron et al. (2006) 透過辯稱動物的顏色“受到相機閃光燈的影響”,或者該個體是一種不尋常的顏色變體來回避這個問題。這兩種說法都無法解釋霍斯椰子貓面部、頸部和側翼上的淺色斑紋的缺失。Shuker (2006) 指出,與 Chapron et al. 聲稱的形態相似性相反,卡揚門打朗動物的長後肢使其看起來更適合樹棲生活,而不是主要陸生的霍斯椰子貓。
此外,卡揚門打朗動物的耳朵非常小,而霍斯椰子貓的耳朵則大得多,卡揚門打朗動物的尾巴也比霍斯椰子貓的尾巴長得多。因此,卡揚門打朗動物實際上是霍斯椰子貓標本的想法 основан 得很差,不太可能是正確的。看看從後面展示這隻動物的照片。它看起來既不像麝貓,也不像貓。
霍斯椰子貓並沒有那麼鮮為人知
值得在此指出的是,雖然不可否認霍斯椰子貓的記錄很少且鮮為人知,但它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記錄稀少且鮮為人知了。2002 年 (Francis 2002) 和 2003 年 (Dinets 2003) 發表了觀察報告,自 2003 年 12 月以來,零星地報道了基於相機陷阱照片的新記錄(例如,Wells et al. 2005, Mathai et al. 2010, Matsubayashi et al. 2011, Brodie & Giordano 2011, Samejima & Semiadi 2012)。
這些照片逐漸表明,霍斯椰子貓在婆羅洲的分佈比以前認為的更廣泛。它們還表明,它不僅限於山地森林,正如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它也出現在低地雨林中,甚至可能能夠耐受最近砍伐的地區。這些資料都表明,它“比以前認為的更常見和分佈更廣”(Wells et al. 2005, p. 13)。2011 年 8 月和 9 月,該物種在印度尼西亞中加里曼丹的施瓦納山脈(Schwaner Mountains)被記錄(透過使用相機陷阱),這是一個低地地區,距離之前最近的分佈地約 500 公里(Semejima & Semiadi 2012)。
關於松鼠的案例
無論如何,如果卡揚門打朗動物不是霍斯椰子貓,那它是什麼?如上所述,現在已經發表了一種新的鑑定;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提出的最有趣和最令人驚訝的想法。這種動物似乎實際上是……飛鼠。這個想法早在 2006 年 3 月就出現了,當時 Andrew Kitchener 發表了一篇關於 Erik Meijaard 對這種生物的想法的文章 (Kitchener 2006)。Meijaard 觀察到,這種生物似乎“在前肢和後肢之間有膜的跡象”。我同意,並且一直想知道為什麼這種動物似乎有如此深的“腹部”。
事實上,支援松鼠身份的案例很充分。透過製表兩張照片中可見的所有形態特徵,然後對婆羅洲已知的所有 16 種相似大小的哺乳動物(它們也包括一種蘇拉威西靈貓科動物)進行同樣的操作,Meijaard et al. (2006) 表明,卡揚門打朗動物在形態細節上與婆羅洲發現的兩種飛鼠一致:托馬斯飛鼠 Aeromys thomasi 和紅巨飛鼠 Petaurista petaurista(左圖顯示了剝製標本)。
這個故事中順帶一提的有趣之處在於,松鼠 A. thomasi 是由查爾斯·霍斯爵士 (Sir Charles Hose) (1863-1929) 以邁克爾·羅傑斯·奧爾德菲爾德·托馬斯 (Michael Rogers Oldfield Thomas) (1858-1929) 的名字於 1900 年命名的,而靈貓科動物 D. hosei 是由邁克爾·羅傑斯·奧爾德菲爾德·托馬斯以查爾斯·霍斯爵士的名字命名的。我也很喜歡 Meijaard et al. 在 4 月 1 日提交了他們的論文:這是一個冒險的計劃,有時可能會延遲或破壞提交的稿件。
無論如何……在可用於比較的 13 個形態特徵中,A. thomasi 在其中 12 個特徵上與卡揚門打朗動物相符(第 13 個特徵——尾巴在地面上的方向——對於該物種仍然未知)。與靈貓科動物、獴、縞狸、鼬科動物、婆羅洲金貓、紋頰松鼠(又名簇毛地松鼠)Rheithosciurus macrotis 和各種靈長類動物相比,A. thomasi 獨一無二地與卡揚門打朗動物在以下方面一致:面部短、耳朵小而圓、紅色無圖案的皮毛、尾巴超過頭部和身體長度以及尾尖圓形。兩者在大小(估計卡揚門打朗動物的頭部和身體長度為 350-450 毫米)和肢體比例上也一致。
當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來觀察這兩張“神秘”照片時,我們看到了迄今為止未被重視的松鼠特徵。動物保持其長後肢的方式(這裡指的是從後面展示動物的照片)和翼膜的暗示現在變得有意義,並且長尾巴的不尋常彎曲形狀與巨型飛鼠報告的尾巴姿勢相符(Meijaard et al. 2006, p. 321):這種尾巴姿勢與靈貓科動物和其他食肉動物不同。據報道,卡揚門打朗動物中存在的白色眼部反光與飛鼠的眼部反光相符,“而麝貓和貓通常具有不太明亮、黃色或橙色的眼部反光”(Meijaard et al. 2006, p. 321)。為了幫助說服人們,Meijaard et al. (2006) 提供了卡揚門打朗動物的兩幅繪畫作品,這次是使用 A. thomasi 來填補空白的“重建”作品。上面顯示的組合圖,由 Carel Brest van Kempen 在 Rigor Vitae 製作,展示了 Meijaard et al. (2006) 的重建作品以及原始照片。
如果 Meijaard et al. (2006) 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有兩個因素幫助掩蓋了這種動物的真實身份。首先,令人沮喪的事實是,它的臉被一些植被遮擋了,或者,正如世界自然基金會婆羅洲專案主管斯圖爾特·查普曼 (Stuart Chapman) 所說,“與所有好的雪人照片一樣,都有一片葉子遮擋了它的鼻子”(Fair 2006)。我不太理解雪人的說法,因為沒有任何所謂的雪人照片有樹葉擋路……但是,根本沒有任何好的雪人照片(也許他想到了 Myakka 臭鼬猿照片? 相鄰影像由 CryptoZooNews 提供)。如果這真的是一隻松鼠,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其尖尖的、獨特的齧齒動物型別的鼻子,我們肯定早就意識到了。
其次,人們只是不習慣看到飛鼠在地面上行走,考慮到森林棲息的飛鼠是樹冠層的樹棲動物,這並不奇怪。一個在地面行走的飛鼠看起來很陌生,即使對於對野生動物有很好了解的婆羅洲當地人和經驗豐富的實地生物學家來說也是如此,這是有道理的。
當然,這些都不能證明卡揚門打朗動物真的是 A. thomasi 的地面行走標本,而不是未知物種。但我想說,這個案例非常好,而且比新物種假說或霍斯椰子貓假說更有可能。
考慮到巨型飛鼠非常棒而且非常奇怪,我對卡揚門打朗動物的印象絲毫不亞於我最初認為它可能是不尋常的新靈貓科動物時的印象。某些種類的 Petaurista 真的是巨型的(對於松鼠而言),體重達到 2.5 公斤,總長度超過 100 釐米。儘管它們是機動滑翔的專家,但在春季,當它們狼吞虎嚥地吞食花蕾和嫩葉時,它們可能會經歷偶爾的失飛期。嘿,我的檔案中有一系列關於松鼠的未完成文章——真的應該找時間完成它……
有關以前的 Tet Zoo 關於相機陷阱動物、神秘哺乳動物和類似主題的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Agnarsson, I., Kuntner, M. & May-Collado, L. J. 2010. 犬、貓和親屬:食肉動物的分子物種水平系統發育。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 54, 726-745。
Brodie, J. & Giordano, A. 2011. 馬來西亞沙巴州馬廖盆地的小型食肉動物,包括霍斯椰子貓 Diplogale hosei 的新地點。小型食肉動物保護 44, 1-6。
Chapron, G., Veron, G. & Jennings, A. 2006. 婆羅洲新的食肉動物物種可能不是新的。羚羊 40, 138。
Dinets, V. 2003. 來自沙巴州基納巴盧山的小型食肉動物記錄。小型食肉動物保護 28, 9。
Fair, J. 2006. 科學家被新的食肉動物迷惑了。英國廣播公司野生動物 24 (1), 30。
Flynn, J. J., Finarelli, J. A., Zehr, S., Hsu, J. & Nedbal, M. A. 2005. 食肉動物(哺乳動物)的分子系統發育:評估增加取樣對解決神秘關係的影響。系統生物學 54, 317-337。
Francis, C. M. 2002. 在汶萊觀察到的霍斯椰子貓。小型食肉動物保護 26, 16。
Gaubert, P. & Cordeiro-Estrela, P. 2006. 靈貓亞科(哺乳動物,食肉動物,靈貓科)在貓型亞目內的系統發育系統學和進化速度:對亞洲和非洲之間動物區系交流的影響。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 41, 266-278。
- . & Veron, G. 2003. 靈貓科動物的詳盡樣本集揭示了貓科動物的姐妹群:縞狸是貓型亞目內極端形態趨同的一個案例。倫敦皇家學會學報 B 270, 2523-2530。
- ., Wozencraft, W. C., Cordeiro-Estrela, P. & Veron, G. 2005. 形態系統發育中的趨同和噪音的鑲嵌現象:類靈貓科食肉動物中有什麼?系統生物學 54, 865-894。
Holden, C. 2005. 婆羅洲的新物種?科學 310, 1764。
Hunter, L. & Barrett, P. 2011. 世界食肉動物野外指南。倫敦新荷蘭出版社。
Kitchener, A. 2006. 神秘野獸被揭露。英國廣播公司野生動物 24 (3), 29。
Mathai, J., Hon, J., Juat, N., Peter, A. & Gumal, M. 2010. 婆羅洲沙撈越州上巴拉姆伐木特許權區的小型食肉動物。小型食肉動物保護 42, 1-9。
Matsubayashi, H., Bernard, H. & Admad, A. H. 2011. 馬來西亞婆羅洲沙巴州因巴克峽谷的小型食肉動物,包括霍斯椰子貓 Diplogale hosei 的新地點。小型食肉動物保護 45, 18-22。
Meijaard, E., Kitchener, A. C. & Smeenk, C. 2006. “婆羅洲新的食肉動物”最有可能是一種鮮為人知的飛鼠。哺乳動物評論 36, 318-324。
Samejima, H. & Semiadi, H. 2012.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霍斯椰子貓 Diplogale hosei 的首個記錄,以及來自印度尼西亞中加里曼丹施瓦納山脈的其他食肉動物的記錄。小型食肉動物保護 46, 1-7。
Schreiber, A. 1989. 神秘的鼬科動物,非常神秘的靈貓科動物。英國廣播公司野生動物 7 (12), 816-823。
Shuker, K. P. N. 2006. 婆羅洲的神秘野獸。Fortean Times 206, 4。
Wells, K., Biun, A. & Gabin, M. 2005. 透過相機和小型哺乳動物籠子誘捕在婆羅洲低地雨林中觀察到的靈貓科動物和獴科動物,包括霍斯椰子貓 Diplogale hosei 的記錄。小型食肉動物保護 32, 12-14。
Wesley-Hunt, G. D. & Flynn, J. J. 2005. 食肉動物的系統發育:食肉動物形態類群之間的基礎關係,以及評估“小古貓類”相對於食肉動物的位置。系統古生物學雜誌 3,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