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狨猴和檉柳猴(callitrichids,也稱 callitrichidae 科動物)是小型闊鼻猴:總長度從侏儒狨 Cebuella pygmaea 的 40 釐米到金獅面狨 Leontopithecus rosalia 的 75 釐米不等。侏儒狨的體重可以輕至 120 克。Callitrichids 是南美洲熱帶地區([更新:以及中美洲!])特有的。
大約有 60 個物種被認可,儘管——與現存靈長類動物一樣——關於哪些種群應被視為“物種”或“亞種”的爭論仍在繼續。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鬃毛、絲滑的皮毛、長長的簇狀尾巴、耳簇、鬍鬚和其他視覺展示結構裝飾著它們的頭部和身體;事實上,類群名稱“Callitrichidae”的意思是“美麗的頭髮”。
Callitrichids 已被對它們複雜的社會生活感興趣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廣泛研究。一夫一妻制很常見,通常一次產下(非同卵)雙胞胎,雄性和雌性具有相似的裝飾。社會群體的所有成員都協助照顧幼崽,父親是細心的保姆,甚至在新生兒出生時就抱起它們。性成熟很快達到——通常在約一歲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由於與其他大多數闊鼻猴譜系相比,callitrichids 的小體型是不尋常的,因此人們經常認為它們相對於祖先狀態是矮化的(Ford 1980)。另一種觀點——它們直接從祖先的幹闊鼻猴那裡繼承了小體型——也被提出(Hershkovitz 1977)。格氏狨 Callimico goeldii 與其他 callitrichids 不同,它只產單胎,並且有三顆下臼齒(而不是兩顆),因此有時被認為是 callitrichids 和其他闊鼻猴之間的一種進化中間體。然而,這種觀點並未得到系統發育研究的支援,因為這些研究通常發現格氏狨是狨猴的姐妹群,而不是所有其他 callitrichids 的姐妹群(例如,Canavez et al. 1999, Chaves et al. 1999, Opazo et al. 2006)。檉柳猴(Saguinus 和 Leontopithecus)似乎代表了 callitrichid “等級”,位於格氏狨 + 狨猴進化枝之外(Opazo et al. 2006)。雖然大多數研究人員將 callitrichids 視為一個獨特的“科”,接近但獨立於捲尾猴科闊鼻猴,但其他人則將 callitrichids 視為捲尾猴科的“亞科”(因此,使用 Callitrichinae 而不是 Callitrichidae)。
眾所周知,靈長類動物(主要)將爪子換成了指甲。Callitrichids 的不尋常之處在於,除了拇趾之外,所有腳趾上都有爪子。考慮到指甲在其他靈長類動物中的普遍存在,這肯定是進化上的逆轉。此外,callitrichids 的腳趾上有頂墊。這些似乎沒有用於運動,並且肯定是原始的指甲承載狀態的殘餘(與指甲相關的其他解剖學特徵也存在,並且似乎也是多餘的殘餘)(Rosenberger 1977)。
這些帶爪的腳趾可能有利於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包括在樹上像松鼠一樣快速地奔跑以及垂直攀附。食物包括水果、樹膠和乳膠等植物滲出物,以及包括節肢動物、蝸牛、青蛙和蜥蜴在內的動物,其中檉柳猴吃更多的水果,而狨猴吃更多的滲出物。狨猴的牙齒專門用於滲出物進食:在某些物種中,下門牙巨大且彎曲,大小與犬齒相似,並且外層釉質很厚。當上門牙鉤住樹皮時,下門牙會反覆地刮入樹皮,開啟一個橢圓形的腔,從而使樹膠、樹液或乳膠滲出。
這些猴子的小體型是在小樹枝上進行樹棲運動的選擇下進化而來的嗎?實際上,人們已經提出了許多假設來解釋 callitrichids 矮化的進化,其中廣泛的捕食、資源和/或生態位空間的減少以及快速繁殖和早育的需求都被認為是可能促成矮化過程的力量(Ford 1980)。
而且,又一次,一篇“每日圖片”型別的帖子就此結束。更多靈長類動物即將到來。
參考文獻 - -
Canavez, F. C., Moreira, M. A. M., Simon, F., Parham, P. & Seuanez, H. N. 1999. 基於 2-微球蛋白 DNA 序列的 callitrichinae(闊鼻猴亞目,靈長目)的系統發育關係。《美國靈長類動物學雜誌》48, 225-236。
Chaves, R., Sampaio, I., Schneider, M. P., Schneider, H., Page, S. L. & Goodman, M. 1999. 格氏狨在 callitrichine 系統發育樹中的位置:來自 von willenbrand 因子基因內含子 II 序列的證據。《分子系統發育學與進化》13, 392-404。
Ford, S. M. 1980. Callitrichids 作為系統發育矮子,以及 Callitrichidae 在闊鼻猴亞目中的位置。《靈長類動物》21, 31-43。
Hershkovitz, P. 1977. 《活體新世界猴(闊鼻猴亞目)以及靈長類動物導論。第 1 卷》。芝加哥大學出版社,芝加哥。
Opazo, J. C., Wildman, D. E., Prychitko, T., Johnson, R. M. & Goodman, M. 2006. 新世界猴(闊鼻猴亞目,靈長目)的系統發育關係和分歧時間。《分子系統發育學與進化》40, 274-280。
Rosenberger, A. L. 1977. 異尾猴屬和捲尾猴科的系統發育。《人類進化雜誌》6, 46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