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現在完全無法為部落格創作任何新穎的內容,所以——在絕望和沮喪之下——我將釋出一些掃描的插圖。我一直想用這些插圖一段時間了;它們是倫納德·羅伯特·布萊特威爾(Leonard Robert Brightwell,1889-1962)的作品,出自1941年由哈羅德·惠勒(Harold Wheeler)編輯的《生命奇蹟》(The Miracle of Life)一書,該書收錄了布萊特威爾和其他幾位作者的貢獻。我的這本複製已經磨損破舊,是我祖父母的遺物,具有情感價值。
《生命奇蹟》的大部分內容都 посвящён 於進化史和過去的生命。書中大量使用了弗農·愛德華茲(Vernon Edwards)模型的照片。雖然這本書的文字中有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內容,但我主要感興趣的是布萊特威爾的藝術,我發現它非常迷人。布萊特威爾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漫畫家和動物書籍插畫家;他在1920年後聲名鵲起,並出版了許多書籍,例如1921年的《動物漫畫家》(A Cartoonist Among Animals)、《生命黎明》(The Dawn of Life)(1938年出版)和《動物園的故事》(The Zoo Story)(1952年出版)。他的許多關於狗和動物園動物的黑白雕刻和蝕刻作品深受收藏家推崇,你可以在網上看到一些作品以相當高的價格出售。
好了,回到藝術上來。這是一組各種已滅絕鳥類的精美蒙太奇。看到“大叫鶴”(Great cariama)用於恐鶴科(phorusrhacid)動物真的很有意思——我以前從未見過,有人見過嗎?還有,為什麼恐鳥(Dinornis)被稱為“Inva”?我也從未聽說過。而且那裡沒有“塘鵝”(gannet)——較小的鳥(它的喙上有或喙內有牙齒狀突起)可能意味著是魚鳥(Ichthyornis)或其他什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不打算開始談論大腦尺寸以及它們的含義與不含義,但這裡有一幅插圖——標題為“體力與腦力”(Brawn versus brains)——描繪了幾種常見動物的絕對大腦尺寸。《生命奇蹟》中將巨犀(Paraceratherium)標記為巴魯西獸(Balucitherium),將蜥腳類恐龍(以威利狼(Wile E. Coyote)的風格站在懸垂的峭壁上)標記為雷龍(Brontosaurus)。不,布萊特威爾並不是骨骼中性姿勢假說的早期支持者,因為他的其他插圖顯示蜥腳類恐龍以亞垂直的方式伸著脖子。順便說一句,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是“文明人”(civilized man)。
我們都是時代的產物;我的意思是,我們認為“正確”的許多想法很可能在未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在布萊特威爾工作的年代,人們真的認為鵜鶘像這裡展示的那樣,把魚塞滿它們的喉囊。它們不會這樣做——相反,“喉囊”被用作一張網,當下頜掃過水麵時會擴張;它不是用作儲存裝置的。同樣,布萊特威爾展示了一隻禿鸛(marabou,或稱adjutant)將動物獵物儲存在脖子底部的“喉囊”中。這也是不對的——這個位置有一個囊,但它用於社交性展示,顯然也用於體溫調節。當然,獼猴和齧齒動物確實使用頰囊來儲存食物。
《生命奇蹟》還包括一系列展示新生代化石哺乳動物的插圖。這些插圖中的單個角色沒有標記,每個單獨的頁面都涉及一個不同的洲。每頁頂部的動物是(地質年代上)最古老的;底部的動物是最年輕的。這是他畫的北美洲哺乳動物頁面。顯而易見的要尋找的動物包括:重腳獸(Uintatherium)、龍王鯨(Basilosaurus)、恐頜豬(Daeodon)、高駝(Aepycamelus)、闊步駝鹿(Cervalces)、乳齒象(Mammut)和猛獁象(Mammuthus)……
這是亞洲哺乳動物。嗯,左上方又是另一種有角恐角獸。巨犀(Paraceratherium)很明顯,西瓦獸(Sivatherium)和鏟齒象(gomphothere,或稱amebelodontid)也很明顯。然而,其他一些動物則更加神秘。本文頂部展示了南美洲場景的一部分——不確定那個長角的傢伙是什麼(可能意味著是某種弓齒獸科(toxodontid)動物——有些確實有角……但不是牛角)。
這是許多令人喜歡的活體動物場景之一——這展示了“跳傘動物”。我喜歡我們實際上可以在鼯猴(colugo)身上看到一些解剖結構的事實——它不僅僅被描繪成一個一端有頭的滑翔片。飛蜥屬(Draco)必然會出現,在這裡我不得不發洩我對這些蜥蜴的通常抱怨:親愛的世界,飛蜥(Draco volans)不是唯一的飛蜥屬物種;它只是40多個物種中的一種!
我可以繼續——還有很多材料。布萊特威爾的許多鳥類繪畫尤其出色,我將不得不在某個時候分享它們。好了,回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