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儘管貓、狗、熊及其親屬作為專門書籍的主題廣受歡迎,但它們以前從未成為一本將它們全部放在一起的野外指南式卷冊的焦點。《盧克·亨特和普里西拉·巴雷特的《世界食肉動物野外指南》(2011 年出版)是一本插圖精美、內容全面的書籍,依次介紹了大約 245 種現存的食肉目物種。本書結構緊湊(16 x 24 釐米),左側頁為文字,右側頁為插圖。
關於本書的標題,我真誠地希望人們在提到食肉目動物時能普遍改用術語“食肉目動物”。將這些動物稱為“食肉動物”是造成混淆和歧義的常見原因。話雖如此,我完全意識到許多生物學家沒有改變現狀的計劃,因此不必要的歧義註定會暫時存在下去。
引言部分描述了最新的食肉目系統發育,然後概述了此處涵蓋的 13 個“科”級類群的歷史、生物學和分佈。最新程度透過包含鼬科、非洲棕櫚狸科、縞狸科和馬島長尾狸科的單獨章節來證明。我對本書佈局的一個小小的抱怨是,物種沒有按照分支圖形狀提示的系統發育順序排列。貓型食肉動物首先被介紹,但我們在介紹非洲靈貓屬、縞狸屬或麝貓屬之前,先介紹了貓科動物、鬣狗科動物和獴科動物。聽著,如果你要推廣基於樹狀的思維,至少要保持一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大的抱怨是什麼?鰭足類動物沒有被包括在內!這在關於食肉目動物的書籍中是司空見慣的(例如,麥克唐納 1992 年):我知道作者通常認為(主要是)海洋鰭足類動物在進化“領域”中與食肉目的(主要是)陸生動物有所不同,但是當食肉目犬型亞目分支內的近親被詳細介紹時,再忽略鰭足類動物似乎不再合適。此處給出的不包括鰭足類動物的理由是“鰭足類動物在許多優秀的海洋哺乳動物野外指南中都有介紹”(Hunter & Barrett 2011, p. 7)。誠然,我能理解他們的觀點:這裡的目的是為一組以前沒有自己野外指南的物種建立一本野外指南。
接下來是本書的主要部分……插圖很漂亮,非常準確,描繪了逼真的生活姿勢,並展示了許多不常甚至從未被描繪過的分類單元(和變種)。沒錯:這裡有很好的中亞條紋鬣狗* Hyaena hyaena、皮毛稀薄的撒哈拉獵豹 Acinonyx jubatus 以及諸如阿比西尼亞麝貓 Genetta abyssinica、普薩爾格氏獴 Dologale dybowskii、利比亞鼬 Ictonyx libyca、印度尼西亞山鼬 Mustela lutreolina 等物種的插圖,還有……好吧,你明白我的意思:所有其他的。如果您熟悉哺乳動物書籍,您會覺得巴雷特的獨特插圖(本書主要以食肉目動物的彩色影像為主,但也包含黑白小插圖)看起來很眼熟(我的意思是風格)。有些人可能會僅僅為了圖片而購買這本書。
* 我在這個術語的使用上絕對是不一致的:您會在 Tet Zoo 檔案中找到“hyena”和“hyaena”這兩個詞(如果您有興趣檢視,但您不會)。仍然沒有國際標準,我希望有。
相機陷阱以及研究人員、電影製作人和攝影師的英勇努力意味著,近年來,書籍中通常缺失的許多物種或物種變種首次被拍攝下來。這一切都意味著,尚未在野外拍攝到的物種數量正在減少。然而,少數精選的稀有物種仍然在名單上,包括普薩爾格氏獴(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沒有新的記錄)、萊頓氏麝香貓 Poiana leightoni(已知來自舊博物館標本和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收集的兩張皮)以及(我認為)馬拉巴爾麝貓 Viverra civettina(於 1990 年因找回一張新鮮的皮而重新發現),但如果您知道其他情況,請告訴我。
物種描述提供了與尺寸和重量相關的基本事實和資料,簡要回顧了分佈、生態、社會行為和保護狀況。研究充分的物種(通常是那些已命名各種區域形式的物種)會得到更長的描述,因此獵豹、豹、美洲虎、獅子、灰狼、美洲黑熊、棕熊和其他幾種動物都各自佔據了整頁。
令人驚訝的是,本書缺少顯示各個物種分佈範圍的地圖;對於一本自稱“野外指南”的書來說,這有點失敗。“空間限制”是給出的主要原因:我不相信,因為本書中的每一張彩色圖版都包含空白區域,這些區域本可以很容易地包含寬度可能只有 20 或 30 毫米的微型地圖。但是,可以從 www.panthera.org/carnivoreguide 下載專門製作的地圖。
文字在總結關於物種的關鍵資訊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其中提到了許多鮮為人知和最近發現的自然歷史和行為片段。條紋頸獴 Herpestes vitticollis 偶爾的獵殺有蹄類動物行為 [此物種的鄰近影像由 Yathin sk 提供],短耳犬 Atelocynus microtis 可能的半水生習性,一隻北極狐 Vulpes lagopus 儲存超過 500 個蛋的案例,以及條紋縞狸 Prionodon linsang 以老虎獵物為食的觀察記錄,馬島長尾狸 Cryptoprocta ferox 的合作狩獵行為,以及黑足獴 Bdeogale nigripes 的樹棲狩獵(在 15 米高的樹上!)是條目中包含的眾多亮點之一。
正如您對保護組織 Panthera 主席製作的卷冊所期望的那樣,本書在提供當前保護狀況資訊方面也非常出色。如果可以,請考慮支援 Panthera 及其工作。透過關注大型貓科動物作為“傘護物種”,他們的目標是保護數千甚至數百萬其他物種棲息的棲息地。
北極狐使用名稱 Alopex 引發了關於分類學最新程度的評論(Alopex 現在大多被認為是 Vulpes 的一部分:Zrzavý & Řičánková 2004, Bardeleben et al. 2005, Lindblad-Toh et al. 2005)。眾所周知,隨著新的系統發育假說似乎勝過舊的分類系統,事物經常處於變化之中。簡而言之,本書的最新程度令人驚歎,最近的分類學分裂和屬的重新調整都得到了考慮,並在需要時進行了暗示。作為一個隨機的例子,小印度獴 Herpestes auropunctatus 和小亞洲獴 H. javanicus 被視為單獨的物種,因為最近發表的分子資料將它們置於非常遙遠的位置(Veron et al. 2007;但請參閱 Patou et al. 2009 和 Agnarsson et al. 2010)。在其他地方,有人指出,杜雷爾氏馬島長尾狸 Salanoia durrelli 是在本書即將付梓時描述的,因此無法獲得完整的章節。
然而,在少數地方,Hunter & Barrett (2011) 要麼選擇了保守主義,要麼錯過了可能應該包括在內的分類學變化。 Hunter & Barrett (2011) 透過展示不同的形態並在同一條條目中順便提及所有形態,從而繞過了奧林哥犬熊屬 (Bassaricyon) 未解決的物種級分類問題。上面提到的那些關於獴的分子研究發現,長鼻獴(傳統上是 Herpestes naso)與 Herpestes 物種不同,而是與沼澤獴 Atilax paludinosus 特別接近(例如,Patou et al. 2009, Agnarsson et al. 2010)。 Hunter & Barrett (2011) 透過將長鼻獴與沼澤獴放在同一頁上暗示了這種位置,但他們沒有使用現在為該物種提出的名稱 (Xenogale naso)。
同樣,現在看來,以前歸入 Herpestes 的亞洲獴物種與非洲 Herpestes 物種(埃及獴 H. ichneumon 是該屬的模式種)並非近親,因此需要不同的名稱。 Urva Hodgson, 1837 是可用的。鮮為人知的是,甚至應該分裂縮減後的非洲 Herpestes 進化枝,以識別用於好望角灰獴 G. pulverulenta 和普通細獴 G. sanguinea 的 Galerella (Patou et al. 2009, Agnarsson et al. 2010)的建議。
在未來可能值得提及的其他領域中,一些(但不是全部)研究表明,黑背胡狼 Canis mesomelas (可能還有側紋胡狼 C. adustus)根本不是 Canis 的成員,而是位於犬科進化枝之外,該進化枝包括豺、非洲獵犬和真正的 Canis (如果這是有效的,則屬名 Lupulella Hilzheimer, 1906 可用於它)(Zrzavý & Řičánková 2004, Bardeleben et al. 2005, Lindblad-Toh et al. 2005, Agnarsson et al. 2010)。在他們對歐亞獾 (Meles) 的處理中,Hunter & Barrett (2011) 的確暗示了亞洲獾 M. leucurus 和日本獾 M. anakuma 可能值得相對於 M. meles 具有物種級區分的想法,但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 Del Cerro et al.’s (2011) 關於西南亞獾 M. canescens 也應被認可的建議。
至於錯誤,這本書內容如此全面和權威,以至於我當然沒有發現任何我認為不正確的東西(然而,我不是食肉目動物專家)。一個小問題:金豺 Canis aureus 在歐洲境內並非僅限於東南部(Hunter & Barrett 2011, p. 104)。信不信由你,它現在最北可達瑞典(感謝 Markus Bühler 提供此資訊),儘管它是如何到達這裡的,以及它在北部生活了多久似乎尚不清楚 [更新:請務必閱讀下面的評論!]。我還應該注意到,將一些非洲金豺重新分類為 Canis lupus 的一部分,僅影響了長期存在爭議的“亞種”C. aureus lupaster。
參考文獻未在全文中引用(這很好,這是一本野外指南),但參考書目列出了關於現存食肉目動物多樣性和生物學的大多數卷冊。本書包括詞彙表和索引,結尾是大量(數百個)頭骨和足跡的插圖。
本書的風格、編輯、內容、質量和最新程度始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世界首創,是一本真正令人印象深刻、內容全面且極具吸引力的卷冊。每個對食肉目動物感興趣的人都會想要獲得一本,我再怎麼高度推薦它都不為過。傑出。
Hunter, L. & Barrett, P. 2011. 世界食肉動物野外指南。新荷蘭,倫敦。精裝本,彩色,240 頁,ISBN 978-1-84773-346-7。 在 Panthera 上檢視; 在亞馬遜上檢視; 在 amazon.co.uk 上檢視
有關之前 Tet Zoo 關於食肉目動物的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Agnarsson, I., Kuntner, M. & May-Collado, L. J. 2010. 犬、貓和親屬:食肉目的分子物種級系統發育。《分子系統發育學與進化》54, 726-745。
Bardeleben, C., Moore, R. L., & Wayne, R. K. 2005. 基於六個核基因座的犬科動物分子系統發育。《分子系統發育學與進化》37, 815-831。
Del Cerro, I., Marmi, J., Ferrando, A., Chashchin, P., Taberlet, P. & Bosch, M. 2010. 核和線粒體系統發育學為歐亞獾(食肉目)的四個物種提供了證據。《動物學報》39, 415-425。
Hunter, L. & Barrett, P. 2011. 世界食肉動物野外指南。新荷蘭,倫敦。
Lindblad-Toh, K., Wade, C. M., Mikkelsen, T. S., Karlsson, E. K., Jaffe, D. B., Kamal, M, Clamp, M., Chang, J. L., Kulbokas, E. J., Zody, M. C., Mauceli, E., Xie, X., Breen, M., Wayne, R. K., Ostrander, E. A., Ponting, C. P., Galibert, F., Smith, D. R., deJong, P. J., Kirkness, E., Alvarez, P., Biagi, T., Brockman, W., Butler, J., Chin, J.-W., Cook, A., Cuff, J., Daly, M. J., Decaprio, D., Gnerre, S., Grabherr, M., Kellis, M., Kleber, M., Bardeleben, C., Goodstadt, L., Heger, A., Hitte, C., Kim, L., Koepfli, K.-P., Parker, H. G., Pollinger, J. P., Searle, S. M. J., Sutter, N. B., Thomas, R., Webber, C., Broad Institute Genome Sequencing Platform (Baldwin, J., Abebe, A., Abouelleil, A., Aftuck, L., Ait-Zahra, M., Aldredge, T., Allen, N., An, P., Anderson, S., Antoine, C., Arachchi, H., Aslam, A., Ayotte, L., Bachantsang, P., Barry, A., Bayul, T., Benamara, M., Berlin, A., Bessette, D., Blitshteyn, B., Bloom, T., Blye, J., Boguslavskiy, L., Bonnet, C., Boukhgalter, B., Brown, A., Cahill, P., Calixte, N., Camarata, J., Cheshatsang, Y., Chu, J., Citroen, M., Collymore, A., Cooke, P., Dawoe, T., Daza, R., Decktor, K., Degray, S., Dhargay, N., Dooley, K., Dooley, K., Dorje, P., Dorjee, K., Dorris, L., Duffey, N., Dupes, A., Egbiremolen, O., Elong, R., Falk, J., Farina, A., Faro, S., Ferguson, D., Ferreira, P., Fisher, S., Fitzgerald, M., Foley, K., Foley, C., Franke, A., Friedrich, D., Gage, D., Garber, M., Gearin, G., Giannoukos, G., Goode, T., Goyette, A., Graham, J., Grandbois, E., Gyaltsen, K., Hafez, N., Hagopian, D., Hagos, B., Hall, J., Healy, C., Hegarty, R., Honan, T., Horn, A., Houde, N., Hughes. L., Hunnicutt, L., Husby. M., Jester, B., Jones, C., Kamat, A., Kanga, B., Kells, C., Khazanovich, D., Kieu, A. C., Kisner, P., Kumar, M., Lance, K., Landers, T., Lara, M., Lee, W., Leger, J.-P., Lennon, N., Leuper, L., Levine, S., Liu, J., Liu, X., Lokyitsang, Y., Lokyitsang, T., Lui, A., Macdonald, J., Major, J., Marabella, R., Maru, K., Matthews, C., McDonough, S., Mehta, T., Meldrim, J., Melnikov, A., Meneus, L., Mihalev, A., Mihova, T., Miller, K., Mittelman, R., Mlenga, V., Mulrain, L., Munson, G., Navidi, A., Naylor, J., Nguyen, T., Nguyen, N., Nguyen, C., Nguyen, T., Nicol, R., Norbu, N., Norbu, C., Novod, N., Nyima, T., Olandt, P., O’neill, B., O’neill, K., Osman, S., Oyono, L., Patti, C., Perrin, C., Phunkhang, P., Pierre, F., Priest, M., Rachupka, A., Raghuraman, S., Rameau. R., Ray, V., Raymond, C., Rege, F., Rise, C., Rogers, J., Rogov, P., Sahalie, J., Settipalli, S., Sharpe, T., Shea, T., Sheehan, M., Sherpa, N., Shi, J., Shih, D., Sloan, J., Smith, C., Sparrow, T., Stalker, J., Stange-Thomann, N., Stavropoulos, S., Stone, C., Stone, S., Sykes, S., Tchuinga, P., Tenzing, P., Tesfaye, S., Thoulutsang, D., Thoulutsang, Y., Topham, K., Topping, I., Tsamla, T., Vassiliev, H., Venkataraman, V., Vo, A., Wangchuk, T., Wangdi, T., Weiand, M., Wilkinson, J., Wilson, A., Yadav, S., Yang, S., Yang, X., Young, G., Yu, Q., Zainoun, J., Zembek. L., Zimmer, A.) & Lander, E. S. 2005. 家犬的基因組序列、比較分析和單倍型結構。《自然》438, 803-819。
Macdonald, D. 1992. 天鵝絨爪:食肉動物的自然史。BBC Books,倫敦。
Patou, M.-L., Mclenachan, P. A., Morley, C. G., Couloux, A., Jennings, A. P. & Veron, G. 2009. 獴科(哺乳綱,食肉目)的分子系統發育,特別強調亞洲獴。《分子系統發育學與進化》53, 69-80。
Veron, G., Patou, M. L., Pothet, G., Simberloff, D., Jennings, A. P. 2007. 爪哇獴和小印度獴(獴科,食肉目)的系統地位和生物地理學。《動物學報》36, 1-10。
Zrzavý, J. & Řičánková, V. 2004. 最近犬科動物(哺乳綱,食肉目)的系統發育:形態和分子資料集的相對可靠性和實用性。《動物學報》33, 3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