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邂逅海靈島叢林貓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上週末,我(和其他人)參觀了位於溫徹斯特Chilcomb House的漢普郡郡立博物館服務中心商店。那裡有很多化石、儲存完好的昆蟲,還有剝製鳥類和哺乳動物。我特別喜歡去那裡,因為那裡是著名的海靈島叢林貓(或海靈島沼澤貓)的館藏地。這是一張我和這隻貓的照片。經過許可(由高階管理員克里斯汀·泰勒慷慨提供),我正在採集一些毛髮樣本,用於我正在進行的關於英國外來貓科動物群的工作。感謝菲爾·巴德提供的照片。

你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經知道海靈島叢林貓的故事了:早在2009年1月看到標本後,我就在Tet Zoo ver 2 (此處) 寫過關於它的文章。今天,這隻貓的狀況良好,並且對它進行的剝製術工作質量非常出色。正如克里斯汀解釋的那樣,然而,這實際上是“剝製術第二版”。正如你從這張1995年的報紙照片中看到的那樣,“第一版”並沒有那麼成功。

至於這隻貓的歷史和起源背景,以下是我在2009年所說內容的 पुन:利用…… 叢林貓或沼澤貓Felis chaus是一種舊大陸貓科動物,分佈範圍從西部的埃及到東部的中國南部。它並非歐洲本土物種,至少現在不是。因此,當1988年7月在漢普郡海靈島,一隻叢林貓被汽車撞死時,人們感到驚訝。1989年,在什羅普郡勒德洛附近發現了另一隻死去的叢林貓:背部受傷和體重不足的情況表明,它是被汽車撞傷後餓死的 (Shuker 1995a, b)。英國神秘動物學家卡爾·舒克現在擁有這個標本。您可能會感到有些驚訝,這一切都沒有在同行評議的文獻中報道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叢林貓在英國各地做什麼?根據目擊事件和照片,似乎這裡有一些是野生的。一張特別好的照片是在1992年在達勒姆拍攝的,在1988年和1989年屍體被發現之前,似乎是叢林貓的動物曾在海靈島和勒德洛地區被發現。至少在海靈島上的目擊事件仍在繼續。考慮到這種動物比家貓大,並且大多數外行人在看到它時會將其誤認為美洲獅或猞猁,因此英國至少有一些聲稱的“大型貓科動物”目擊事件可能是叢林貓。還有人提出,英國的叢林貓可能正在與家貓雜交,因為在勒德洛地區發現了幾種看起來像雜交種的動物 (Shuker 1993, 1995b)。叢林貓和家貓可以並且確實會雜交,它們的後代是可育的。

據推測,英國的叢林貓是從動物收藏中逃脫的。該物種在更新世期間曾在英國出現 (Schreve 2001a, b),但沒有跡象表明它持續到全新世。該物種在非洲和亞洲的行為也表明它完全能夠在英國生存。它能很好地適應人類的存在,並且經常可以在城鎮和鄉村附近找到 (Nowak 1999)。它約 70% 的飲食由小型哺乳動物(主要是兔形目和齧齒動物)組成,而英國鄉村有很多這些動物(尤其是兔形目動物)。

有關之前關於貓科動物的Tet Zoo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Nowak, R. M. 1999. 《沃克世界哺乳動物,第六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巴爾的摩和倫敦。

Schreve, D. C. 2001a. 來自中更新世河流序列的哺乳動物證據,證明氧同位素亞階段水平的複雜環境變化。《第四紀國際》79, 65-74。

- . 2001b. 英國晚中更新世間冰期的分化:來自哺乳動物生物地層學的證據。《第四紀科學評論》20, 1693-1705。

Shuker, K. P. N. 1993. 愛貓。《奇異時代》68, 50-51。

- . 1995a. 英國神秘貓科動物——證據的實體。《奇異研究》2, 143-152。

- . 1995b. 超級貓的到來!《關於野生動物》1995 (1), 20-21。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