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長期讀者會知道我曾參與過許多失敗的書籍專案。 很久以前,我在一本關於中生代海洋爬行動物的書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可惜,它在發射臺上爆炸了,所有人都死了。 由於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如果時間允許,我正在撰寫一套我從 2007 年就開始嘗試完成的文章),我想我最好重新發布我完成的文字中的一個部分:關於滄龍海諾龍的部分。 我添加了引文和一些小的更新。[上面的生命復原圖由德米特里·博格達諾夫提供,來自維基百科。]
海諾龍是最大、最壯觀的滄龍之一。 海諾龍可能達到 13 米的長度,顯然是一種令人敬畏的掠食者,基本上能夠對付它遇到的任何其他動物。 其飲食的直接證據來自一個比利時標本的胃內容物,該標本吞下了一隻巨型海龜的至少一部分,儘管它是否吃掉了整隻海龜,還是僅僅從漂浮的屍體上撕下了鰭狀肢,尚不清楚。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許多其他滄龍相比,海諾龍頜骨兩側排列的牙齒從側面到側面被強烈壓縮,並且具有精細的鋸齒狀龍骨,龍骨沿著牙冠的長度延伸(Lindgren 2005)。 因此,它們表面上類似於某些掠食性鯊魚的牙齒,但牙冠仍然粗壯得多[請參閱 Mike Everhart 在下面的評論]。 顎骨上的牙齒也具有精細的鋸齒狀龍骨。 這些特徵表明,與它的近親相比,海諾龍更能夠切開肉並切割獵物。 其牙齒側面的磨損面表明,它在咬獵物時經常接觸骨骼。
海諾龍最初由比利時古生物學家路易斯·多洛在 1885 年命名,其命名依據是在比利時晚白堊世白堊層中發現的一個近乎完整的骨骼(模式種貝爾納氏海諾龍的模式標本)。 後來有報道稱在加拿大馬尼托巴省的皮埃爾頁岩中發現了海諾龍化石(Nicholls 1988),並且最近在瑞典、法國、英國和波蘭也發現了其他標本(Bardet 1990, Jagt et al. 2005, Lindgren 2005)[相鄰影像由FunkMonk提供]。 早在 1845 年,英國就描述了屬於海諾龍的牙齒,但直到 1993 年才被認為是海諾龍的牙齒(Lingham-Soliar 1993)。 加拿大和法國的標本被證明是有爭議的,後來已被重新歸類為泰洛龍(Lindgren 2005, Bullard & Caldwell 2010),但一個新的物種H. neumilleri於 2007 年在南達科他州被命名(Martin 2007)。 因此,在晚白堊世的桑託階、坎帕階和馬斯特裡赫特階時期,海諾龍棲息在歐洲和北美洲的淺海中。
海諾龍的幾個特徵使其與眾不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肢帶在比例上是所有滄龍中最小的。 海諾龍以前被認為擁有特別長的尾巴,椎骨數量非常多。 當以這種方式重建時,估計它的長度為 15-17 米(Russell 1967, Lingham-Soliar 1995, 1998)。 如果正確,這將使其成為最長的滄龍。 然而,鉸接標本表明這是不正確的,更適中的 12-13 米才是正確的(Lindgren 2005)。
在幾個特徵上,海諾龍與泰洛龍非常相似,因此大多數專家都將它們視為滄龍進化枝泰洛龍亞科中的近親。 它們的鰭狀肢相似:前鰭細長而狹窄,而後鰭更寬,這是由於第五趾分叉,第五趾的底部具有特別大的骨骼。 與泰洛龍一樣,海諾龍的上頜尖端也突出一個骨質“船首”。 一些科學家將此描述為由堅固的骨骼組成,並認為它可能充當衝撞裝置,用於擊暈獵物,但另一些人懷疑它是否足夠堅固以允許此類活動。 泰洛龍和海諾龍在擁有非常細長的、裂縫狀的骨質鼻孔開口方面也很相似,儘管這對於外部肉質鼻孔的形式意味著什麼尚不清楚。
這是一篇簡短的、匆忙發表的“填充”文章。 更多實質性的內容即將推出...
有關以前關於滄龍的 Tet Zoo 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Bardet, N. 1990. 法國首次報道海諾龍屬(鱗龍目,滄龍科)。 Comptes Rendu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Paris, Serie II 311, 751-756.
Bullard, T. S. & Caldwell, M. W. 2010. 對泰洛龍亞科滄龍海諾龍pembinensis Nicholls, 1988 的重新描述和重新診斷,作為pembinensis泰洛龍 (Nicholls, 1988)。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32, 416-426.
Jagt, J. W. M., Lindgren, J., Machalski, M. & Radwakski, A. 2005. 來自波蘭中部坎帕階-馬斯特裡赫特階(晚白堊世)的泰洛龍亞科滄龍海諾龍的新記錄。 Netherlands Journal of Geosciences - Geologie en Mijnbouw 84, 303-306.
Lindgren, J. 2005. 來自瑞典的海諾龍(爬行動物:滄龍科)的首次記錄。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79, 1157-1165.
Lingham-Soliar, T. 1993. 滄龍利齒龍露出牙齒。 在 Sarjeant, W. A. S. (ed) 脊椎動物化石和科學概念的演變 中。 Gordon and Breach Publishers, pp. 483-498.
Lingham-Soliar, T. (1995). 已知的最大海洋爬行動物,來自荷蘭上馬斯特裡赫特階上白堊統的霍夫曼滄龍(滄龍科,爬行動物)的解剖學和功能形態學,《英國皇家學會哲學會刊B:生物科學》,347 (1320), 155-172 DOI: 10.1098/rstb.1995.0019
- . 1998. 白堊紀巨獸的異常死亡。 Lethaia 31, 308-310.
Martin, J. 2007. 來自南達科他州南部晚白堊世的北美海諾龍(鱗龍目:滄龍科)。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427, 199-208.
Nicholls, E. L. 1988. 來自北美洲的滄龍海諾龍(爬行動物:蜥蜴亞目)的首次記錄。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5, 1564-1570.
Russell, D. A. 1967. 美國滄龍(爬行動物,蜥蜴亞目)的系統學和形態學。 PeabodyMuseum of NaturalHistoryYaleUniversity, Bulletin 23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