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世界現存的 5700 多種哺乳動物中,蝙蝠超過 1200 種,使其成為繼齧齒動物(約 2200 種)之後物種最多的哺乳動物類群。蝙蝠種類繁多,遍佈世界各地的大多數陸地環境。可以理解的是,它們經常與鳥類進行比較,一些蝙蝠類群——那些吃水果的和那些在飛行中捕食昆蟲和鳥類的蝙蝠類群——在生態學、行為學和一些解剖學特徵上與一些鳥類類群無疑是相似的。
但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方面,蝙蝠和鳥類截然不同。鳥類在無數不同的場合進化出了無翼性。不僅有企鵝、渡渡鳥、鴕鳥、鴯鶓、幾維鳥等經典的無翼鳥類群,還有無翼鴨、鵝、天鵝、朱鷺、鸕鷀、鸊鷉、鶴、秧雞、海雀、獵鷹、鸚鵡和鳴禽(這還不是完整的列表)。
然而,就我們所知,蝙蝠從未進化出無翼性,儘管它們擁有超過 5000 萬年的歷史,儘管它們入侵了島嶼生態系統(在這些生態系統中,鳥類的無翼性非常普遍),並且儘管它們在大小、生態和翼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看看相鄰影像中所示的扁頭蝙蝠的愚蠢的短翅膀)。現代動物群和化石記錄中都缺乏無翼蝙蝠,這很奇怪,但也許可以解釋(請繼續閱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是推測動物學的忠實粉絲,在 spec zoo 世界中流行的眾多模因之一是巨型無翼蝙蝠(請注意,對於蝙蝠來說,“巨型”意味著“超過幾公斤”)。正如我們將看到的,各種無翼蝙蝠物種已經出現在推測書籍、電視節目和網站上。這些假想動物的創造者將它們放置在遙遠的未來,那裡的事物與今天截然不同。它們不僅僅是巨型無翼蝙蝠——它們是來自未來的巨型無翼蝙蝠。
推測動物學在 1981 年隨著道格·狄克遜的《人類之後》(狄克遜,1981 年)而或多或少地走向主流。《人類之後》設定在未來 5000 萬年,描述了一個未來的地球,那裡居住著全新的動物群,其中許多動物是從那些最有可能真正在人類時代倖存下來的頑強的通才(如老鼠、兔子和烏鴉)進化而來的。在狄克遜未來地球最令人難忘的生物中,是在巴達維亞太平洋群島上進化而來的無翼蝙蝠。
在鳥類到來和輻射到島嶼之前,狄克遜的未來蝙蝠已經設法填補了陸地、樹棲和海洋環境中的生態位。最奇特的是夜行追蹤者Manambulus perhorridus,一種大約 1.5 米高的雙足捕食者,它“在夜間成群結隊地在巴達維亞森林中尖叫和嚎叫”,制服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獵物。夜行追蹤者用它們粗短的手掌行走,它們有抓握力的腳懸在肩膀上。所有翼膜的痕跡都已消失,巨大的肋狀耳廓和一個巨大的矛狀鼻葉為它們提供了出色的回聲定位能力,並彌補了它們的失明。巴達維亞還棲息著模仿海豹的衝浪蝙蝠Remala madipella、捕食性的樹棲沙洛斯Arbovespertilio apteryx 和 Flooer Florifacies mirabila。衝浪蝙蝠是光滑皮毛的游泳者,它們用縮短的、肌肉發達的翅膀和尾翼在水下巡遊,而沙洛斯是完全無翼的、類似樹懶的雜食動物,它們有連指手套般的手和每隻拇指上的一根刺爪。
Flooer 是一種主要久坐不動、食蟲的無翼蝙蝠,它會長出巨大的芬芳的耳朵和鼻瓣,模仿花瓣。Flooer 棲息在花叢中,吸引昆蟲並吃掉它們。這種描述很奇怪,因為它與推測文獻中的另一種假想哺乳動物驚人地相似:奇蹟般的面花鼻行動物Cephalanthus thaumasios。
鼻行動物——正確地稱為鼻行類動物——因哈拉爾德·斯圖姆普克的 1957 年著作《鼻行動物的構造和生命》而聞名,該書於 1967 年以英文重新出版,名為《鼻行動物:鼻行動物的形態和生命》(斯圖姆普克,1967 年)。當我第一次瞭解 Flooer 時,我認為狄克遜受到了Cephalanthus 的啟發,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在問過他之後,我不得不得出結論,這兩種生物確實是“平行進化”的:在撰寫《人類之後》時,道格完全不知道斯圖姆普克的書。人們普遍認為狄克遜是推測動物學的“領軍人物”,因此我們都對他最近的專案寄予厚望:2002 年的電視連續劇《未來是野性的》(見狄克遜和亞當斯,2004 年)。該系列中確實出現了一種巨型蝙蝠——一種適應沙漠的食腐動物,被稱為死亡清道夫——但它遠非無翼,而是一種類似禿鷲的翱翔者,翼展相當大。
最近,一些推測動物學部落格和網站也刊登了無翼或接近無翼的未來蝙蝠。蒂姆·莫里斯的 概念動物學 以鼠大小的奔跑蝙蝠Cursochiropteryx diabolis 為特色,而迪伊·迪·里維拉的 Metazoica 則包括一種類似企鵝的游泳蝙蝠和各種攀爬和地面奔跑的無翼蝙蝠——稱為隱翼蝙蝠——是夏威夷群島特有的。
隱翼蝙蝠是果蝠的後代,包括類似狐猴、類似樹懶和表面上類似鹿的物種,所有這些物種都缺乏任何翅膀的痕跡,手指部分融合,並且生活在對巨型飛行捕食性蝙蝠Cercomoloch 的恐懼之中。
近年來最大的推測巨型無翼未來蝙蝠新聞是 2007 年首次亮相的邪惡超級掠食者,它在 ITV 電視劇《遠古入侵》(迄今為止已播出五季,最近一季於 2011 年 5 月和 6 月播出)的各種故事情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種生物僅被稱為“未來掠食者”,是一種四足、長肢動物,體型與獅子相似。它能夠攀爬、跳躍、奔跑和雙足站立;它用指關節行走,眼睛萎縮,並且(儘管缺乏明顯的外部耳朵)幾乎完全依賴回聲定位。2007 年在電視上看到這種生物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它肯定是一種來自地球遙遠未來的巨型、大型掠食性無翼蝙蝠,並且劇集和隨附的紀錄片中提供的解釋表明,事實確實如此。設計師和動畫師必須因創造出一種真正具有蝙蝠特徵的假想動物而受到祝賀,儘管它體型巨大、無翼且外形怪異。它像一隻巨大的吸血蝙蝠一樣奔跑和跳躍。涉及“未來掠食者”的故事情節變得越來越複雜,包括一些人類試圖將這些動物用作武器,關於該物種起源的時間悖論,以及在其中一些動物進入地質過去後對地球時間線的汙染和改變。
衝浪蝙蝠、夜行追蹤者、隱翼蝙蝠和未來掠食者顯然都是虛構的生物。為什麼現實世界中的蝙蝠從未變得無翼?有人認為,蝙蝠的解剖結構——包括廣泛的翼膜和蔓延的肢體姿勢——會使向無翼性的轉變變得困難。然而,主要原因可能是蝙蝠根本從未有過失去飛行的進化機會:飛行對於它們捕獲獵物、遷徙和躲避捕食者的需求仍然至關重要。而且鳥類在整個蝙蝠歷史中一直存在,並且在殖民偏遠島嶼方面甚至比蝙蝠做得更好,這可能意味著蝙蝠從未從捕食壓力中“解放”出來。事實上,即使是優秀的飛行家蝙蝠也深受貓頭鷹和鷹等捕食者的捕食 [來自 Don’t Forget a Towel 的 Greg Capullo 鄰近影像]。
因此,雖然一些蝙蝠(尤其是澳大利亞短尾蝙蝠或 Mystacinidae 科蝙蝠)是非常能幹的疾行者和奔跑者,能夠緊緊地摺疊起它們的翼膜,但我有根據的猜測是,鳥類需要被消滅,蝙蝠才有可能真正變得無翼。這種情況可能會在某一天發生,但不會很快發生。
之前的 Tet Zoo 文章已經涵蓋了此處提到的一些問題。有關更多資訊,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狄克遜,D. 1981 年。《人類之後:未來動物學》。格拉納達,倫敦。
- . & 亞當斯,J. 2004 年。《未來是野性的》。多林金德斯利,倫敦。
諾伯格,U. & 雷納,J. 1987 年。蝙蝠(哺乳動物;翼手目)的生態形態學和飛行:翅膀適應性、飛行效能、覓食策略和回聲定位。《皇家學會哲學會刊 B:生物科學》316, 335-427。
諾瓦克,R. M. 1999 年。《沃克的世界哺乳動物,第六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巴爾的摩和倫敦。
斯圖姆普克,H. 1967 年。《鼻行動物:鼻行動物的形態和生命》。自然歷史出版社,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