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棘龍的輝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您喜歡那張輝煌的Angaturama骨骼裝架的照片,對吧?這張照片是在里約熱內盧國家博物館拍攝的,展示了Angaturama limai——一種棘龍亞科棘龍——攜帶了一具翼手龍科翼龍的骨骼。這裡有一些同一展示的更多檢視……

您在這裡看到的行為互動並非憑空捏造。相反,它反映了一項實際的化石發現:Buffetaut等人。(2004) 描述了來自巴西的一段翼手龍科翼龍的頸部,有明顯的棘龍咬傷痕跡。事實上,一顆棘龍的牙齒仍然嵌在一節頸椎骨中。當然,我們無法知道棘龍是在吞食整個屍體,還是僅僅咀嚼一塊分離的頸部,也不知道棘龍是在食腐,還是它自己獵殺並殺死了翼手龍。所有這些可能性都存在。

Angaturama來自阿爾比期的羅穆阿爾多組(桑塔納群的一部分:這些單元的地層術語很複雜,我不想在這裡討論它),最初是以一段橫向壓縮的吻突命名的,這段吻突儲存了矢狀嵴的證據(Kellner & Campos 1996)。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就在大約一個月前,Martill等人。(1996) 描述了另一種羅穆阿爾多組棘龍:基於一個近乎完整的、缺少吻部尖端的頭骨,他們將其命名為Irritator challengeri。那篇論文(它錯誤地將Irritator 鑑定為手盜龍類虛骨龍)不能(措辭謹慎)被認為是恐龍文獻中特別有價值的貢獻,Sues等人。(2002) 後來發表了更可靠的描述。其中,他們認為Angaturama 最有可能是Irritator 的次異名,我同意這種觀點很可能是正確的(另見 Charig & Milner 1997, Sereno et al. 1998)。然而,我們的巴西同事認為,這兩個屬應該作為不同的分類單元保留下來,並且從羅穆阿爾多組描述的其他棘龍遺骸——它們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骨盆、部分手部和各種椎骨(其中一些標本在國家博物館展出)——被認為屬於Angaturama。其中一些元素顯然被納入了上面展示的裝架骨骼中。

繼續說,Angaturama/Irritator 並不是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唯一巴西棘龍……

這是Oxalaia quilombensis 的正模標本,另一種以吻部尖端命名的棘龍!它比AngaturamaIrritator 年輕得多,因為它來自塞諾曼期的阿爾坎塔拉組 (Kellner et al. 2011)。它也一定大得多(估計頭骨長度為 1.3 米),並且它的吻部形狀非常不同:前頜骨形成了一個更寬、更圓的吻部尖端,並且沒有矢狀嵴。總的來說,Oxalaia 似乎與經典的非洲棘龍Spinosaurus 非常相似,這意味著白堊紀的巴西既是巨型、類似Spinosaurus 的物種的家園,也是更奇特、窄吻的IrritatorAngaturama 型別物種的家園。像Spinosaurus 一樣,Oxalaia 也非常巨大:Kellner等人。(2011) 認為它的總長度為 12-14 米。

這裡提到的一些分類單元之前曾在四足動物園討論過。檢視連結瞭解更多資訊。在里約熱內盧期間,能夠看到這些非凡的化石是一種榮幸:我在2013 年國際翼手龍研討會上看到了它們。

參考文獻 - -

Buffetaut, E., Martill, D. & Escuillié, F. 2004. 翼手龍作為棘龍飲食的一部分。自然 430, 33.

Charig, A. G. & Milner, A. C. 1997. Baryonyx walkeri,一種來自薩里郡韋爾登組的食魚恐龍。自然歷史博物館公報 53, 11-70.

Kellner, A. W. A., de Azevedo, S. A. K., Machado, E. B., de Carvalho, L. B. & Henriques, D. D. R. 2011. 來自巴西卡胡阿爾島白堊紀(塞諾曼期)阿爾坎塔拉組的一種新的恐龍(獸腳亞目,棘龍科)。巴西科學院年鑑 83, 99-108.

- . & Campos, D. de A. 1996. 來自巴西的第一種早期白堊紀獸腳亞目恐龍,並對棘龍科的評論。新地質學年鑑和古生物學論文 199, 151-166.

Martill, D. M. , Cruickshank, A. R. I., Frey, E., Small, P. G. & Clarke, M. 1996. 來自巴西桑塔納組(下白堊紀)的一種新的有嵴手盜龍類恐龍。倫敦地質學會雜誌 153, 5-8.

Sereno, P. C., Beck, A. L., Dutheil, D. B., Gado, B., Larsson, H. C. E., Lyon, G. H., Marcot, J. D., Rauhut, O. W. M., Sadleir, R. W., Sidor, C. A., Varricchio, D. D., Wilson, G. P. & Wilson, J. A. 1998. 來自非洲的長吻食肉恐龍和棘龍科的進化。科學 282, 1298-1302.

Sues., H.-D., Frey, E., Martill, D. M. & Scott, D. M. 2002. Irritator challangeri,一種來自巴西下白堊紀的棘龍科(恐龍:獸腳亞目)。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 22, 535-547.

Darren Naish is a science writer, technical editor and palaeozoologist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He mostly works on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but has an avid interest in all things tetrapod. His publications can be downloaded at darrennaish.wordpress.com. He has been blogging at Tetrapod Zoology since 2006. Check out the Tet Zoo podcast at tetzoo.com!

More by Darren Nai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