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象鼩目——象鼩或鼩鼱——是僅分佈於非洲的食蟲胎盤哺乳動物,以其長而靈活的口鼻部而聞名[旁邊是由Joey Makalintal拍攝的犬鼩鼱圖片]。它們有長長的尾巴,肢體比例修長,體型範圍從10到30釐米,體重從50克到超過500克不等。數字退化和細長、通常融合的遠端肢體節段與通常的跳躍習性相符:鼩鼱是快速的奔跑者,但也擅長在躲避障礙物和捕食者時跳躍。化石類群的肢骨碎片與現存類群的相應部分相似,表明化石形態在運動能力上相似。現存物種的近親(有些屬於同一屬,如犬鼩屬)從中新世時代開始就已為人所知,分子鐘資料表明非洲的乾旱化事件驅動了冠群內的多樣化事件(Douady 等人,2003)。
古近紀的象鼩目更加多樣化,但沒有特別好的化石遺骸代表。最古老的類群屬於始新世中期和晚期的 Herodotiinae 亞科,由於其臼齒狀的上第四前臼齒、上臼齒上寬闊的內側齒帶和其他牙齒特徵而可以識別。Herodotiinae 亞科似乎是包含所有其他象鼩目的一個分支的姐妹群。在後一個分支內,來自漸新世的 Metoldobotes 屬似乎是犬鼩亞科 + Myohyracinae 亞科 + 象鼩亞科分支的姐妹類群(Tabuce 等人,2001)。Metoldobotes 是迄今為止報道的最大的化石象鼩目,但即使它也只比最大的現存物種略大(Patterson,1965)。Metoldobotes 在牙齒形態上與現存的鼩鼱相似,但具有更球根狀的牙尖。其擴大的、前傾的下第三門牙具有功能未知的舌側溝(據我所知,還沒有人提出它是一種有毒的鼩鼱,使用該溝槽來傳遞毒液!牙齒溝槽在哺乳動物和其他四足動物中廣泛存在,並且通常與毒液的產生或存在無關)。
在更有趣的化石鼩鼱中,有來自非洲上新世的 Mylomygale 屬。該類群具有大型、複雜、非常像齧齒動物的頰齒,幾乎可以肯定是一種像齧齒動物一樣的草食動物。中新世的 myohyracines 亞科(如上面所示的 Myohyrax 屬)表面上像蹄兔,最初被認為是蹄兔。像蹄兔一樣,它們的臼齒狀牙齒表明它們是食草動物,但同樣,最大的類群可能只比最大的現存鼩鼱略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傳統的解剖學假說將象鼩目與Archonta(靈長總目)、Eulipotyphla(真盲缺目)或Glires(齧齒動物和兔形目)聯絡起來。鑑於象鼩目牙齒和肢骨的模糊“有蹄類動物樣”形態(Simons 等人,1991),這些提出的關係始終存在問題。它們目前被歸入非洲獸總目,並且與傳統上被歸類為踝節目(Condylarthra)的各種古近紀類群接近,這確實更有意義。
有關非洲獸總目的先前 Tet Zoo 文章,請參閱...
參考文獻 - -
Douady, C. J., Catzeflis, F., Raman, J., Springer, M. S. & Stanhope, M. J. 2003. 撒哈拉沙漠作為替代分佈因素以及中新世氣候事件在象鼩目(象鼩)多樣化中的作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100, 8325-8330。
Patterson, B. 1965. 化石象鼩(象鼩科)。《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公報》133, 295-335。
Simons, E. L., Holroyd, P. A. & Bown, T. M. 1991. 來自埃及的早期第三紀象鼩和象鼩目的起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88, 9734-9737。
Tabuce, R., Coiffait, B., Coiffait, P.-E., Mahboubi, M. & Jaeger, J.-J. 2001. 來自阿爾及利亞始新世的象鼩目(哺乳動物)新屬:象鼩可能的起源。《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21, 53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