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何向懷疑論者解釋氣候變化
裡克·桑托勒姆最近將氣候變化描述為一場騙局——一堆“虛假”的科學,試圖將自然界正常的“繁榮與蕭條”週期變成人為的。他的評論說明,儘管科學界承認氣候變化是真理,並且儘管科學在公眾中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接受,但您仍然可能會遇到一些不相信氣候變化“理論”的人。在我為石油公司和環保組織工作的經驗中,我幾乎聽過關於氣候變化的每一種贊成和反對的論點。但有幾個真理勝過所有這些。
首先,讓我們考慮一下“理論”這個詞。通俗地講,理論指的是尚未被證實的想法或假設。然而,科學理論是經過科學方法嚴格檢驗的假設,並在徹底檢查後被接受為真理。除非另有特別說明,否則科學理論與科學事實沒有區別。因此,在科學領域,氣候變化的理論是科學事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類似地,重力的理論和核物理學的理論也是我們每天都與之共存的理論。對於不瞭解科學的人來說,它們可能很難描述。但是,每當我們走在地上時,我們都會看到重力理論在起作用。每當我們開啟燈時,我們都會看到核物理學理論——因為燈泡使用的電力有 20% 來自核能。不幸的是,或者幸運的是,取決於您的觀點,氣候變化不如重力或核反應那樣立竿見影,因此它不那麼明顯是真的。
這是氣候變化辯論的根源——科學事實與非科學觀察。懷疑論者提出的大部分證據都是軼事——基於非科學觀察或研究的證據,這些證據在孤立地看時可能聽起來很有說服力。一個例子是“今天比一年中這個時期的平均溫度更冷;因此全球變暖不是真的。” 那些引用這一點的人顯然不理解天氣和氣候之間的區別。您可能還聽人說過,“氣候是週期性的,我們只是處於變暖趨勢中。” 或者“皮納圖博火山的爆發比我們改變氣候更多。”
我並不是說火山爆發、太陽耀斑或生物圈的自然變化不會改變氣候。它們會改變。有時非常顯著。但這不是爭論的焦點。懷疑論者提出的論點是人類是否正在改變氣候。
為了使人為(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理論”成立,還必須證明兩個必然的真理。找出其中一個的缺陷,你就推翻了氣候變化理論。證明兩者都是正確的,那麼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一定是真的。
必然結果#1 - 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的“理論”已經過數千次的測試和證實。但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您不相信,這裡有一個您可以在家做的實驗,由 NASA 提供。您還可以在實驗中新增幾個步驟來測試氣溶膠對溫度變化的影響。但對於僅 CO2 而言,請考慮以下內容
材料:
兩個或更多 2 升透明蘇打水瓶,標籤已去除。
每個蘇打水瓶的相同溫度計
不透明膠帶或造型黏土
二氧化碳 (CO2) 來源 – 見下文*
方法:
在瓶蓋上鑽孔,孔徑與您的溫度計相同。將溫度計穿過瓶蓋上的孔幾英寸。使用造型黏土或膠帶固定溫度計並密封孔。
使用蘇打水瓶用您選擇的 CO2 來源填充其中一個瓶子(參見腳註選擇 CO2 來源)
將帶有溫度計的瓶蓋放在瓶子頂部。
將瓶子放在陽光下。確保它們接受相同的陽光照射。注意:可以使用加熱燈代替陽光,但您必須非常小心地將瓶子放置在完全相同的距離處,遠離燈。
透過在瓶子外部貼上不透明膠帶,遮蔽溫度計。膠帶在兩個瓶子上必須長度相同。
隨時間測量瓶子的溫度。每五分鐘記錄一次每個瓶子的溫度,持續半小時。
這只是展示 CO2 如何充當捕獲熱量的毯子的一種方法。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可以證明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如果您將這層毯子覆蓋在地球周圍,地球就會變暖。
必然結果#2 - 人類正在向大氣中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是的,生物圈中的碳含量是有限的。人類無法增加碳含量,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將碳從固體或液體轉化為氣體。作為氣體,它會進入大氣層,而不是留在地下。我們知道我們正在這樣做,因為我們挖掘出大量的煤和石油,這些物質主要由碳組成,並將碳轉化為氣體。在大規模上,這種氣體可以在發電廠釋放時進行測量。我們也可以簡單地測量大氣中的 CO2 濃度。我們已經測量到,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氣中 CO2 的濃度每年增加約百萬分之二。
另一種方法
解釋這兩個必然結果可能是科學性較低的方法,但如果您的聽眾理解微積分,則有一種數學方法可以證明它(如果裡克·桑托勒姆恰好是您的聽眾,我建議使用更簡單的解釋)。我很高興向其他科學家——例如地質學家和石油工程師——證明全球變暖,他們瞭解數學和物理學,但可能沒有將這些知識應用於氣候理論。為此,您只需圍繞地球進行熱力學能量平衡。
步驟 1:假設地球沒有大氣層。計算地球的平均全球表面溫度。
要計算地球的平均表面溫度,您可以使用黑體的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
在這個方程中,E 是入射太陽輻照度的速率,可以假定為每平方米約 238 瓦。***
求解溫度
步驟 2:加入大氣層。重新計算平均全球表面溫度。
對於此計算,可以將大氣層視為一個薄層,其對太陽輻射的吸收率為 0.1,對紅外輻射的吸收率為 0.8。令 X 等於地球表面的輻照度,y 等於大氣層的輻照度(向上和向下)。E 是從太空進入地球-大氣系統的輻照度,在全球範圍內平均(E = 238 瓦/平方米2,來自前面的方程)。
在地球表面,輻射平衡要求
同時求解這些方程表明 x = 377 瓦/平方米2,y = 163 瓦/平方米2。
再次,透過使用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您現在可以計算地球表面的溫度。
您可以看到,在大氣層的情況下,地球的平均表面溫度實際上是 13 攝氏度。再進一步,您可以計算將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升高 1 攝氏度所需的吸收率增加量。使用上述方程,您可以證明,要將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升高 1 度,大氣層的吸收率只需從 0.8 增加到 0.8166。
無論您決定如何描述它——透過動手實驗和測量,還是透過計算——氣候變化正在發生。我們越早接受它,我們就越能開始共同努力,既減少排放,又適應已經發生的變化。
* 對於您的二氧化碳來源,您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之一
乾燥 CO2 來源 - 蘇打水瓶充氣 - 用一次二氧化碳充氣填充乾燥的蘇打水瓶。您將使用蘇打水瓶中的二氧化碳填充其中一個瓶子。對於這種方法,兩個瓶子都可以保持乾燥。
溼 CO2 來源 - 泡騰片 - 您將在兩個瓶子中都放入一杯水,然後在其中一個瓶子的水中放入幾片泡騰片。一湯匙小蘇打可以代替泡騰片。
溼 CO2 來源 - 在其中一個瓶子中放入一杯蘇打水或蘇打水,在另一個瓶子中放入一杯自來水
** 提出的問題改編自 Wallace 和 Hobbs,1977 年,如 Allen 和 Shonnard 在他們的文字,《綠色工程:化學過程的環境意識設計》(2002 年)中重印的那樣。
***E 在這裡定義為紅外行星輻照度,它是使用入射太陽輻照度(S = 1,360 瓦/平方米2)、地球半徑(R,以米為單位)和入射太陽輻射總量的分數計算得出的,該分數被反射回太空而未被吸收(A = 30% = 0.3)。系統的能量平衡產生以下方程
關於作者
斯科特·麥克納利擁有德克薩斯大學化學工程學士學位。他曾在瓦萊羅能源公司擔任環境工程師,在殼牌石油公司擔任專案工程師,並在白宮環境質量委員會擔任能源和氣候研究實習生。斯科特是 Plugged In 的常客部落格作者 – 他受 Plugged In 的梅麗莎·C·洛特邀請成為客座部落格作者。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 scottmcnally at gmail dot com 聯絡斯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