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作為一名天文學家,我習慣於在安靜的地方觀察宇宙。但自從開始自我隔離以來,周圍安靜得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我觀察著遙遠宇宙中的星系,它們的光需要數十億年才能到達我們的眼睛。我習慣於思考這種浩瀚,並看到我們的星球相比之下顯得多麼渺小。
我習慣於透過哈勃望遠鏡的鏡頭觀察過去,看到宇宙嬰兒時期形成的星系。在我們即將迎來哈勃望遠鏡30週年之際,原定於紀念我們從它在軌道上執行三十年中所學到的一切的活動已被推遲。
但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仍然可以思考今天發生的事情如何融入到更廣闊的宇宙時空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有時我想知道數十億年前,在我們的太陽系誕生之前,我們自己的星系是什麼樣子。我經常凝視哈勃深空場——一張對天空一塊看似空白的區域進行極長曝光的影像,揭示了大量昏暗的、以前看不見的物體——尋找線索:星系碰撞、恆星爆炸和恆星育嬰室。能夠穿越時空,親眼目睹宇宙的展開,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然而,在當前自我隔離帶來的焦慮中,很難想到這些事情。
這種情況能幫助我們反思自身的存在嗎?我們是否會達到開始質疑我們未來的地步?在這場可怕的經歷之後,我們會讓我們的生存更具可持續性嗎?仰望星空能讓我們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嗎?
幾個月前,獵戶座中一顆明亮的恆星參宿四開始變得越來越暗。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都認為這可能是一個訊號,表明這顆恆星即將爆炸——儘管即使它真的要爆炸,他們也知道這可能要再過10000年或更久才會發生。儘管如此,我還是每天晚上都出去檢視。我希望它會爆炸,我打賭,如此不可思議的現象將非常適合我們反思我們如何對待我們的星球。想象一下,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一顆像滿月一樣明亮的星星閃耀。那難道不會讓你思考宇宙以及你在宇宙中的角色嗎?
我開始夢想著我們如何利用這樣的事件來提醒所有人,恆星產生了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化學元素(氫和氦除外),這些元素直接來自大爆炸。我們呼吸、觸控和看到的一切都是在恆星內部產生的。我們血液中的鐵、骨骼中的鈣,以及幾乎整個元素週期表都是恆星演化的產物。在生命的盡頭,恆星會爆炸,並將所有這些元素髮射到太空,在那裡,新一代的恆星和行星將在數十億個星系內部形成。這個迴圈就是我們的太陽系和其中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用肉眼看到哈勃強大相機在深空場中揭示的東西,我認為我們會更加接近彼此。在深空中看到的那些星系經過數十億年的轉變和演化,現在擁有多代恆星和行星。我們的太陽、我們的地球和我們的鄰居都是不斷演化的宇宙的產物。在我們的恆星誕生之前就有恆星,在我們的恆星消失之後還會有新的恆星。這是一個令人驚歎的科學認識,我準備與每一個仰望那顆爆炸的恆星的人分享。
參宿四並沒有爆炸,事實上,更新的觀測表明它實際上正在恢復正常。但是現在地球上的一切都不正常。我開始意識到,我們不需要一顆恆星爆炸來團結我們。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共同的問題。
我希望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抽出一些時間來思考宇宙,並意識到我們並不孤單。無論我們在哪裡,或者我們是誰,我們都在這個星球上共同生活。既然我們都是由星塵構成的,那麼仰望夜空就能讓我們一瞥我們的過去和未來,我們可以一起思考這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