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幾個世紀前,中世紀的僧侶通常使用鞣酸鐵墨水將文字抄寫到由羊皮或牛皮製成的羊皮紙上。不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檔案變得越來越難以閱讀,部分原因是墨水會從深黑色褪色為淺棕色;羊皮紙也慢慢變暗。曾經鮮明的對比度逐漸變得模糊,常常導致文字無法辨認。
更糟糕的是,在中世紀,羊皮紙變得非常昂貴。僧侶們沒有費力地刮動物皮並對其進行鞣製來製造新材料,而是經常重複使用包含他們不再重視的文字的舊羊皮紙。他們會盡可能地刮掉舊墨水,將紙張旋轉 90 度,然後在上面寫上新的文字。因此,無數手稿上的原始內容仍然是一個謎。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使用紫外線來恢復這些丟失的文字。這個過程之所以有效,是因為羊皮紙中的膠原蛋白在近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柔和的藍色熒光。然而,墨水強烈吸收近紫外光,這會將褪色的淺棕色墨水轉變為再次呈現黑色,從而恢復曾經存在的對比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份被覆蓋的手稿,在 eBay 上購買,在正常光線下。圖片來源:肖恩·奧布里希姆
同一份手稿,在紫外光下。圖片來源:肖恩·奧布里希姆
不幸的是,用於此目的的現代裝置體積太大,研究人員無法隨身攜帶到世界各地,而且對於檔案館和圖書館來說也太昂貴而無法購買。因此,裝置要麼必須以高昂的成本運輸,要麼必須將檔案從其永久存放地移至最近的裝置處。這可能會非常麻煩,並且有損壞已經脆弱的文字的風險。
消除這個不必要的步驟正是促使我們共同努力建立“手稿照明器”的原因,這是一種輕便、低成本,最重要的是行動式裝置,研究人員可以使用它來揭示和記錄已經失傳了幾個世紀的文字。
在大約兩年的時間裡,我們對各種手稿進行了多次實驗室實驗,確定了紫外光的最佳波長和頻寬在 365 到 390 奈米之間,剛好超出我們眼睛正常檢測到的範圍。這些波長可以透過 LED 產生,它們使羊皮紙在 420 到 460 奈米左右發出熒光——這個範圍很容易被標準數碼相機檢測和記錄。
2015 年 12 月,照明器被放入一個小手提箱中,並被送到海德堡魯普雷希特-卡爾斯大學的手稿圖書館。其一份手稿的一部分已被刮掉並覆蓋重寫。另一位研究人員已經檢查過它,並對模糊不清的讀物做出了有根據的猜測。在手稿照明器下僅幾秒鐘後,他的假設就得到了明確證實。
手稿照明器比同類裝置更便攜且更便宜。圖片來源:德布·格羅夫富蘭克林與馬歇爾學院通訊辦公室
不包括人工,開發該裝置的材料成本為 500 美元,這主要用於購買一塊鋰電池以提供獨立的電源。如果進行製造,我們將希望確保價格保持在可能受益於其可訪問性的研究人員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古代文字學者是否會帶著這個新工具湧向檔案館還有待觀察,但我們的目標不是對丟失的檔案進行單一的突破性發現。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解讀材料將繼續增進我們對這些有問題的稿件的知識和理解。如果我們的中世紀前輩認為建立和儲存這些文字在幾個世紀前就足夠重要,那麼在手稿照明器的光線下可能會揭示出什麼發現是無法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