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響亮、持續的耳鳴,困擾著數百萬患者。這種感知到的噪音可能是許多不同疾病的症狀——從耳垢到衰老——但最常見的原因是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例如長時間暴露於建築噪音或嘈雜音樂中,並且事實證明,治療其許多潛在的神經原因非常困難。
但是許多患有耳鳴的人可能很快就能在最初引發耳鳴的放縱行為中找到慰藉:音樂。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項新的基於音樂的療法已顯示出有望在一年內幫助降低耳鳴患者的耳鳴音量,根據週一線上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寫道,透過令人愉悅、低成本、定製的陷波音樂治療,可以顯著降低耳鳴響度”,該研究部分由德國明斯特威斯特法倫·威廉姆斯大學生物磁學和生物訊號分析研究所的克里斯托·潘特夫領導。
該療法基於行為訓練理論,該理論認為聽覺皮層負責感知聲音,並且已被證明在“聽到”特定頻率的區域中會發生扭曲,可能會逐漸被訓練重新組織,從而糾正其適應不良的扭曲。
在這項小型研究中,八名耳鳴受試者聽了他們選擇的音樂,這些音樂經過特殊編輯——或“陷波”——以去除與其耳鳴水平相對應的頻率。另外八名耳鳴受試者聽了他們喜歡的音樂,這些音樂隨機去除了“安慰劑”頻率,另外七名耳鳴患者未接受治療。
兩個音樂組的人平均每週聽音樂約 12.4 小時,耳鳴調諧組的人發現“耳鳴響度顯著降低”,作者報告說。另外兩組沒有變化。
研究人員提出,該療法可能透過重新連線聽覺皮層中變得過度活躍的部分,轉而調整到周圍的——但不同的——音調來發揮作用。另一種可能性是,透過剝奪,這些經過特殊調諧的聽覺神經元將經歷“長期抑制”,導致它們總體上變得不那麼活躍。
療法也可能從聆聽美妙音樂的簡單樂趣中獲得提升。“愉快地聽音樂會啟用大腦的獎勵系統,並導致多巴胺的釋放,多巴胺在皮層重組中起著重要作用,”作者指出。當然,只要音樂音量合理即可。
圖片由 iStockphoto/nicolas_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