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瘧疾發病率下降,但旅行者仍然擔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邁阿密——瘧疾仍然是全球性的災難,每年導致約 3 億至 5 億人患病。由此導致的一百萬至三百萬瘧疾死亡病例大多發生在高度流行的地區,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部分地區。

然而,世界上一些曾經瘧疾猖獗的地區,例如中美洲和南美洲,在過去的十年中,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一半,專家們週三在邁阿密舉行的第 14 屆國際傳染病大會上報告稱。根據一份報告,包括許多非洲國家在內的目前常見的地區,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可以根除瘧疾,該報告是全球基金(一個致力於解決傳染病的組織)週一釋出的。世界衛生組織 (WHO) 週二釋出了新的瘧疾治療指南,透過倡導對所有疑似病例進行普遍檢測,並使用基於青蒿素的聯合療法 (ACT) 治療確診患者,這有助於實現該目標,自四年前首次釋出指南以來,該療法已變得突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洲似乎正在成為全球對抗蚊媒疾病的戰鬥中的成功案例。十二年前,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幾個國際組織發起了遏制瘧疾夥伴關係,目標是在 2010 年之前將該疾病的發病率從 2000 年的水平(超過 100 萬例病例和 300 例死亡)降低 50%。泛美衛生組織的 基思·卡特指出,到 2008 年,來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資料已經顯示出勝利,病例數下降了 52%,死亡人數下降了 57%。

然而,他指出,儘管這些數字令人鼓舞,但在美洲的 21 個國家,瘧疾傳播仍在持續。並非所有地區都出現了統一的下降,或者根本沒有下降。在同一時間段內,多明尼加共和國、海地和委內瑞拉的病例實際上有所增加。

即使是那些居住在目前沒有持續瘧疾傳播的國家(如美國)的人,在出國旅行時也經常面臨健康困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主要的瘧原蟲是惡性瘧原蟲(被認為是最致命的形式),旅行者經常服用預防性藥物,以防止被攜帶疾病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但是對於世界上的某些地區,例如中美洲和南美洲,那裡更普遍的形式是間日瘧原蟲(即使這樣也相對罕見),許多專家對推薦可能昂貴、繁瑣或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的抗瘧藥物猶豫不決。

巴西聖保羅大學的馬科斯·布洛斯認為,這些醫生可能是正確的,他指出,外國人通常呆在城市裡,並且比當地人更有可能擁有更好的住房和蚊蟲防護。正如他指出的那樣,即使巴西在亞馬遜地區有中等程度的傳播,聖保羅的遊客感染瘧疾的可能性可能與在紐約感染瘧疾的可能性一樣高——也就是說,風險微乎其微。

沃爾特·裡德陸軍研究所(位於馬里蘭州銀泉市)的 艾倫·馬吉爾 說,“美洲的瘧疾不多”。但是,他指出,“不幸的是,這種風險並非為零。”

由於這種風險——即使在像中美洲和南美洲這樣的世界許多地方可能很小——其他專家更傾向於安全第一。“預防病例遠比等待病例出現要好得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 保羅·阿根總結道。他列舉了許多旅行者從國外旅行返回後才在美國患上瘧疾(潛伏期可能為數週或數月)的案例,在這些案例中,醫生可能不會很快識別出瘧疾。阿根指出,美國每年約有 1,400 人被診斷出患有瘧疾(約有 5 人死於瘧疾)。大約 82% 的病例是由間日瘧原蟲引起的,雖然它不像惡性瘧原蟲那樣被廣泛恐懼,但是阿根說,“我不會將其描述為一種完全良性的疾病。”

間日瘧原蟲圖片由維基共享資源/CDC/史蒂文·格倫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