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十年前,作為一名高中生,我決定成為一名科學家。現在,在我的博士專案後期,我想向那些正在考慮進入研究生院或處於早期階段的人揭示一些(公開的)秘密。
這關於你。研究生院是一段個人旅程。儘早意識到你的導師的主要作用是促成你的職業成功,這一點非常重要。他們自身的成功取決於此!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但你不是“為”你的導師工作;你是“與”你的導師一起工作。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實驗和論文;最重要的是它涉及到你的個人和職業成長。請務必在整個過程中牢記這一點,並且不要害怕向你的導師詢問更多/不同型別的指導。
指導。科學機構是金字塔式的,這在大型研究小組中尤其明顯,對指導產生重要影響。在大型小組中,研究生很少與他們的導師互動。相反,他們在資深同事的監督下工作。如果您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經驗、明確的研究目標以及獨立完成這些目標的技能/方法/自我激勵,那麼這種型別的環境效果很好。選擇導師比選擇研究課題更重要(導師是終身關係,課題是短暫的!)。在申請/選擇論文導師之前,請確保你對獨立程度和指導風格感到滿意。與小組的現任和前任成員交談,尤其是在隨意/非正式的對話中,會有很大幫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經濟困難。在大多數機構中,研究生院意味著你不會賺很多錢(畢竟,我們是為了科學而來!)。雖然這不是秘密,但可能會讓你驚訝的是,學校經常在其網站和麵試中宣傳一定的每月津貼/工資,但實際上並沒有讓你瞭解機構收取的費用、地方/聯邦稅收義務、外部獎學金的特殊規定以及其他“隱藏”成本。在加入專案之前,請確保你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你不想在攻讀學位的同時應對經濟困難。
人際關係。許多學生在進入研究生院時會搬到其他城市。由於你的“本地”朋友圈/家人不再容易接觸到,特別是如果搬到國外,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可能很困難,當你的研究職責佔據了你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時更是如此。給自己機會探索你的新環境並結識人很重要。這需要時間和精力,但這是值得的!
心理健康。研究生經歷抑鬱症/心理健康問題的頻率更高,高於普通人群。儘管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大多數機構(以及整個學術界)幾乎沒有採取措施來緩解這種情況。不幸的是,這意味著你需要“照顧好自己”,這在承受情緒壓力時尤其困難。嘗試在你的機構內外尋找專業幫助(治療、諮詢)。與你的同齡人交流。心理健康問題仍然被汙名化,因此你的一些同事可能會隱藏他們的掙扎。
社交。是的,社交很重要,但你不應該感到有壓力去這樣做。許多科學家是內向的人,可能會覺得在會議中接近“陌生人”很“尷尬”。一個完整的會議可能持續一週以上,因此“社交上非常累”。不參加所有會議是可以的(甚至是推薦的!)。最好是有選擇性:哪些講座與你的工作相關?與誰交談會對你有益?你很可能會在你的研究生專案期間參加多次會議,所以如果你錯過了每個人都要去的“那個”講座,也沒關係。
改變主意。科學家學會質疑一切,甚至包括他們自己的人生決定。懷疑你選擇加入研究生專案是非常正常的。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如果成為一名研究生讓你的生活痛苦不堪,那麼完全可以離開你的專案。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成長,所以你不應該擔心別人怎麼看待你的決定。事實上,離開學術界在任何階段都很正常(即使作為教授),並且可以帶來更充實的生活。學術界只是你人生的一個暫時組成部分;它不是你的人生。
研究生院似乎是一場耐力測試,這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但它也可能非常有益,不僅在智力層面,而且在非常個人化的層面。然而,“這個系統”已經崩潰了一段時間(對此大家都同意)。無論我們的職業階段和背景如何,修復它都是我們的責任;畢竟,“科學界”更多的是關於人,而不是抽象的“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