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項即將發表在3月22日出版的期刊PLoS ONE上的研究表明,對古代和現代足跡的比較顯示,我們祖先在大約360萬年前就像我們一樣漫步,那時他們仍然非常習慣在樹上度過時光。
解剖化石很少能證實我們的祖先何時發展出完全現代的步態。儘管一些研究人員認為,2009年10月描述的440萬年前的古代人類地猿始祖種(“阿爾迪”)擅長用後腿行走,但許多人不同意。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因此,與其糾纏於嚴重破碎——且經常缺失——的化石骨骼,這項新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將大部分注意力轉向了著名的萊托里足跡,這些足跡是30多年前在現在的坦尚尼亞發現的。這些足跡很可能是由南方古猿阿法種(與“露西”是同一物種)留下的,顯示出直立步態,但這種生物的行走方式有多流暢和現代仍然存在爭議。
亞利桑那大學圖森分校人類學系助理教授,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大衛·雷克倫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根據先前對南方古猿阿法種骨骼的分析,我們預計萊托里足跡會類似於彎曲膝蓋、彎曲臀部步態(這是黑猩猩的典型步態)的人的足跡,而不是現代人類通常使用的跨步步態。”
為了驗證這一論斷,雷克倫和他的同事們建立了一個沙質測試床,讓現代受試者在上面行走——既正常行走,又以彎曲的、類似黑猩猩的方式行走。研究人員使用雷射掃描器構建了所有足跡的3D模型,以便與萊托里足跡進行比較。
雷克倫說:“令我們驚訝的是,萊托里足跡完全落在正常人類足跡的範圍內。”直立的現代行走者的足跡的腳後跟和腳趾印深度相對相等,萊托里足跡也是如此,但那些更像黑猩猩一樣運動的人——正如人們認為古代人類所做的那樣——產生的腳趾印更深,與萊托里模式不符。
雷克倫說:“這種更像人類的行走方式在能量上非常節能,這表明降低能量消耗在雙足行走的進化中非常重要。”
圖片由iStockphoto/meltonmedi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