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為藥品廣告付出了多少代價?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項新的研究聲稱,至少一種流行的處方藥的消費者廣告未能刺激醫療補助計劃參與者增加銷量,但 這些廣告 似乎確實提高了該藥的價格標籤,引發了關於直接面向消費者營銷方法的政策問題。

該研究發現,針對波立維(氯吡格雷)這種流行的血栓抑制劑進行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廣告,並沒有加速該藥物的普及,但確實提高了其價格——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了藥物援助計劃,例如納稅人資助的醫療補助計劃。 該研究結果於11月23日線上發表在 《內科學文獻》 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處方藥的直接面向消費者廣告於 1997 年在美國開始出現。 在其最初的十年中,此類營銷的支出達到每年約 50 億美元。 製藥公司如何支付這筆鉅額費用? “為了彌補 [直接面向消費者廣告] 的鉅額成本,公司必須透過增加銷量、提高價格或兩者兼施來產生更高的收入,”該論文的作者寫道,該論文由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健康服務和政策研究中心的邁克爾·勞領導。 研究人員抽樣調查了 27 個州的醫療補助計劃的資料,以檢查該藥物的使用和成本。

他們的研究藥物波立維在市場上銷售了三年,之後生產商於 2001 年開始進行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廣告宣傳。 即使在 2001 年至 2005 年間,全國範圍內針對該藥物的消費者廣告花費超過 3.5 億美元,但醫療補助計劃參與者中該藥物的使用率並未改變(在廣告推出前後均以相同的速度穩步增長)。 然而,該藥物的成本確實增加了,在分析的州,醫療補助支付給藥房的該藥物費用額外增加了 2.07 億美元。 正如作者所指出的,由於共付額低或不存在,“任何價格上漲都不會轉嫁給參保人,而是由付款人承擔。”

論文作者確實指出,他們的相關性是基於先前的資料和分析,但由於藥品公司定價資料是保密的,因此其他市場因素可能也發揮了作用。

今年早些時候,眾議院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旨在禁止一些電視廣告,特別是那些針對所謂的生活方式藥物的廣告,例如勃起功能障礙或稀疏的睫毛。 眾議員傑羅德·納德勒(紐約州民主黨)提出了另一項法案,該法案將禁止製藥公司從稅收中扣除廣告費用,他 在 7 月告訴《紐約時報》,“你不應該被電視上不認識你的推銷員診斷。” 他說,“他們不應該能夠讓納稅人補貼它。”

該論文的作者寫道,儘管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直接面向消費者廣告的問題,但應該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證實關於波立維的發現也適用於其他藥物。 “如果 [直接面向消費者廣告] 啟動後藥品價格上漲很普遍,那麼對於美國和其他地方的付款人和政策制定者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片由 iStockphoto/nyul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