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VID-19 錯誤資訊的 好訊息和壞訊息

好訊息是人們不一定相信它。壞訊息是他們也不一定相信關於疫情的有效資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一部名為《流行病》("Plandemic")的影片在社交媒體上瘋傳。PolitiFact 標記了該影片中關於 COVID-19 的 八項虛假或誤導性宣告。YouTube 和 Facebook 刪除了該影片;Twitter 發出了“不安全”警告並遮蔽了相關標籤。所有平臺都以通用的“違反社群標準”語言 掩飾了他們的內容稽核決定,並表示擔心該影片可能像 Facebook 所說的那樣造成“迫在眉睫的危害”。

如此迅速、嚴厲的決定不僅假設內容在網際網路上迅速傳播——事實上,關於趨勢和分享的資料很容易證實這一點——而且還假設人們會記住並相信它。他們會嗎?

為了瞭解 COVID-19 錯誤資訊的傳播範圍和影響,我們進行了一系列 調查,研究了媒體中 虛假宣告 的三個主要類別:關於疾病治療的新聞標題;病毒的起源;以及政府對此的回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第一項研究中,我們詢問美國人是否記得看過一些關於 COVID-19 的著名假新聞宣告的例子。平均而言,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報告說他們讀過這些宣告。但我們有理由對此持懷疑態度。略高於四分之一的人也聲稱讀過或看過我們編造的、並未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組標題。這表明,對錯誤資訊的真實回憶率要低得多,不到 10%。

考慮到社交媒體上關於冠狀病毒的假新聞氾濫,這個數字或許出乎意料地適中。然而,它明顯高於先前對 2016 年大選中政治 錯誤資訊 傳播的估計。

鑑於錯誤資訊的普遍存在,我們也很好奇美國人是否是真相的敏銳仲裁者。平均而言,20% 到 25% 的受訪者認為虛假宣告是真實的。或許最危險的是,幾乎五分之一的人錯誤地相信了關於 COVID-19 有效療法的虛假宣告。

我們的第二項調查使用了一項實驗來調查對假新聞的更正是否有效。正如開篇軼事所表明的那樣,社交媒體平臺已透過採取積極行動來緩和 COVID 錯誤資訊的傳播——刪除,並在某些情況下 更正——不良內容。

有證據表明,在某些情況下,更正可能會 適得其反。假新聞標籤與 流量激增 相關,因為人們尋求一瞥禁忌媒體,並可能進一步 鞏固 普遍的誤解。Facebook 一直在 調整 其假新聞警告,因為他們發現這實際上會為假新聞帶來更多流量並增加人們對假新聞的相信度。旨在下架《流行病》的努力就產生了這種 效果,提高了它的吸引力並使其迅速傳播,其結果與旨在減少曝光的目標背道而馳。

我們發現很少有證據表明,將虛假標題標記為虛假會經常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然而,它們的效力差異很大。最有效的更正——指出一個錯誤地聲稱美國在工業化世界中冠狀病毒死亡率最高的標題——使對該宣告的相信度降低了 15% 以上。然而,三分之二的受訪者仍然相信這個錯誤的說法。

與錯誤資訊的範圍和永續性同樣令人震驚的是,在兩項調查中都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相信真實內容。受訪者尤其不擅長識別關於病毒治療的真實資訊,近 60% 的公眾要麼將真實資訊識別為虛假資訊,要麼表示他們不確定。

相信不正確的資訊和不相信正確的資訊對民主來說都是問題,但原因不同。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公眾相信假新聞,其後果也可能是惡性的。邊緣的想法和聲音可能會因為它們在網上或電視等傳統媒體上的放大而獲得過度的影響力。例如,在 2016 年大選中,一個關於希拉里·克林頓在華盛頓特區的一家披薩店經營戀童癖團伙的虛假 陰謀 導致一名槍手進入該店以伸張正義。假新聞不需要達到某種神奇的多數門檻才能產生有害後果。

大規模的公眾未能接受事實資訊的準確性可能更成問題。在什麼療法有效或無效的問題上,利害關係確實是生死攸關的。但美國人在資訊過載的媒體環境中無法辨別真假訊號的後果要廣泛得多。

俄羅斯等外部行為者 定義 成功的標準不是改變態度或讓美國人相信不真實的事情,而是製造一種不和諧感、完全的認知失調,以至於美國人不願相信任何事情。至少從這個角度來看,懷疑精神的美德在於它為健全的治理設定了不可逾越的障礙。

應對疫情的有效政策措施至少需要公眾一定程度的認同,或者動員公眾支援政府措施的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人區分事實與虛構的能力。在這個衡量標準上,公眾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對虛假資訊的輕信和對真相的不相信結合在一起,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美國人不更具辨別力?

我們的證據表明,公眾過於兩極分化、意識形態根深蒂固,並且沉浸在資訊中,以至於甚至不相信真實內容。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發現個人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越多,他們辨別真假內容差異的能力就越差。問題可能在於選擇效應;也許轉向社交媒體的人更虛無主義。他們不相信任何事物的存在。他們熱衷於娛樂,而不那麼傾向於追求大寫的“真理”。但更可能的問題是,社交媒體呈現的內容推送或時間線會使消費者迷失方向,並使他們脫離現實。

到目前為止,COVID-19 錯誤資訊的結果不是大多數美國人天真地相信荒謬的虛假宣告。而是許多人不相信任何事情。

在此處閱讀更多關於冠狀病毒爆發的《大眾科學》報道。並在此處閱讀我們國際雜誌網路的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