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低溫之後培育溫暖:諾貝爾獎得主沃爾夫岡·凱特勒暢談美國-德國創新合作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十多年前,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沃爾夫岡·凱特勒與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埃裡克·康奈爾卡爾·威曼因其導致發現一種新的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工作而獲得榮譽。他們共同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凱特勒在紐約市德國研究與創新中心(GCRI)的開幕式上發表簡短演講時,援引他的成功案例,呼籲學科、大學和國家之間開展更廣泛的科學合作。

凱特勒最傑出的工作是在超低溫原子研究領域,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將原子冷卻到低至450皮開爾文(絕對零度以上萬億分之一度)。凱特勒週五表示,這“比星際空間還要冷很多很多倍”。凱特勒還是麻省理工學院電子研究實驗室的副主任和麻省理工學院-哈佛超冷原子中心的主任。“看到物質被冷卻到儘可能低的溫度時內部會發生什麼,這很令人著迷,”他補充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位物理學家設想,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後的某個時候,科學家們將能夠更好地理解今天已經開始的工作,特別是超低溫原子量子模擬器之間的關係,以及原子水平上晶體材料的組成。

“這就是未來,”他說。“這項研究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 他帶著一絲諷刺意味地指出,他在該領域的一些最大競爭對手正在德國工作,他計劃將來與他們合作。

凱特勒發表演講是為了幫助推廣新的GCRI,該中心加入了在莫斯科、新德里、聖保羅和東京的類似辦事處,每個辦事處均由德國聯邦外交部和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設立。紐約GCRI將作為一個遊說團體,以促進德國和美國教育機構和行業之間的合作。

德國物理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沃爾夫岡·凱特勒2007年在布朗大學研討會上的圖片,由Kzirkel提供,透過維基共享資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