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可以創造真正的藝術嗎?

如果可以,這對創造力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隨著人工智慧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它引發了一些關於人類在日益自動化的世界中未來角色的難題。初步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透過關注四個關鍵領域來增加最大的價值: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管理人際互動,以及最重要的,表達創造力。簡而言之,我們未來的角色包括擁抱人類獨有的最後堡壘,變得更加“人性化”。

但就在上個月,人工智慧生成的藝術品登上了世界拍賣舞臺,在佳士得拍賣行的主持下,證明人工智慧不僅可以具有創造力,而且可以創作出世界一流的藝術作品——這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又一個深刻里程碑,模糊了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界限。

自然而然地,這條新聞引發了關於巴黎藝術團體Obvious創作的作品是否真的可以被稱為藝術的辯論。創意人士中的普遍觀點是,藝術是人類表達某種想法或情感,透過個人經驗過濾並在更廣泛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設定的過程——因此表明,人工智慧在計算機科學家的要求下生成的東西絕對不是藝術,或者根本不具有創造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藝術家 #2 作品(關鍵資訊見文末)。圖片來源:GumGum 委託創作

這個故事引發了關於所有權的更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誰真正可以被署名為作者?是演算法本身還是其背後的團隊?鑑於人工智慧是由人類教導和程式設計的,人類的創作過程真的被完全複製了嗎?或者我們仍然是最終的主人?

人工智慧與人類

GumGum,一家專注於計算機視覺的人工智慧公司,我們希望探索人工智慧與藝術的交匯點,與羅格斯大學的藝術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和Cloudpainter(一個人工智慧繪畫機器人)合作,設計我們自己的圖靈測試。我們渴望瞭解人工智慧是否真的可以複製傳統藝術家的意圖和想象力,並且我們想探索人工智慧對創意領域的潛在影響。

藝術家 #3 作品(關鍵資訊見文末)。圖片來源:GumGum 委託創作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招募了廣泛的藝術家,從“傳統”的畫布繪畫藝術家到 3D 渲染和建模藝術家,以及 Pindar Van Arman——一位受過古典訓練的藝術家,他已經為藝術機器人程式設計了 15 年。Van Arman 的任務是使用他的 Cloudpainter 機器,基於與更傳統的藝術家相同的資料集創作藝術作品。這個資料集是 20 世紀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的作品集。然後,我們要求他們記錄這個過程,向我們展示他們首選的工具,並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完成最終作品的。

藝術家 #4 作品(關鍵資訊見文末)。圖片來源:GumGum 委託創作

有趣的是,雖然從表面上看,人工智慧藝術品與更傳統的藝術家的作品沒有區別,但測試突出表明,創作藝術作品背後的創造性火花和最終主導權仍然非常人性化。儘管 Cloudpainter 機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成為一個高度智慧的系統,能夠獨立做出創造性決策,但最終的作品只能被描述為人類與機器之間的合作。Van Arman 更像是繪畫的“藝術總監”。雖然 Cloudpainter 獨立做出了所有的審美決策,但機器被賦予了需要滿足的引數,並且被程式設計為改進其結果,以達到期望的結果。這與 Obvious 及其 GAN 人工智慧工具使用的過程非常相似。

藝術家 #5 作品(關鍵資訊見文末)。圖片來源:GumGum 委託創作

此外,在人工智慧可以被程式設計為吸收靈感、渴望交流並想要以創造性的方式表達某些東西之前,它自己創作的作品如果沒有人類主人的意圖,就根本不能被認為是藝術。與人工智慧合作的創意人士發現,這個過程更多的是關於協商而不是實驗。很明顯,即使在創意領域,尖端技術也可以用來增強我們的能力——但至關重要的是,它們仍然需要人類智慧來定義總體規則和引導方向。

藝術與觀看者之間存在積極作用

傳統藝術供應商對世界舞臺上的人工智慧藝術有何反應還有待觀察,但正如我們為這項研究招募的藝術家之一萊安德羅·卡斯特勞所說——“藝術作品與觀看者之間存在積極作用。最終,觀看者是共同創作者,他們轉變、再創造和改變。”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觀點;當很難區分人工智慧藝術和人類藝術時,那句老話“情人眼裡出西施”就顯得格外真實。

藝術家 #6 作品(關鍵資訊見文末)。圖片來源:GumGum 委託創作

但就目前而言,幾乎不可能準確定義和翻譯“創造力”成一套清晰的規則;在這個階段,靈感不是可以輕易程式設計到機器中的東西。作為這項研究的一部分,我們採訪了 Born AI 的首席創意官馬克斯·弗雷斯恩,他指出,研究往往沒有深入研究為什麼我們人類具有創造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他認為很難用創造藝術的理由或意圖來程式設計人工智慧。

與其擔心人工智慧對人類創意霸權的威脅,不如展望未來,未來將是擁抱新技術及其為增強創作過程帶來的可能性。最好將人工智慧視為您的下一個創意夥伴;可以透過與它合作創作出精美的作品。

藝術家關鍵資訊

1. 萊安德羅·卡斯特勞

2. 計算機圖形公司

3. 瑪麗娜·埃斯梅拉爾多

4. 卡姆·弗洛伊德

5. 品達·範·阿曼/人工智慧 Cloudpainter

6. 布里安娜·溫克

Ken Weiner i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at GumGum where he leads the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teams. Weiner is a guest columnist for VentureBeat and Forbes, a frequent speaker at conferences and a member of industry groups such as IAB's OpenRTB Working Group and various LA Ad Tech Meetups.

More by Ken Wein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