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年早些時候,一隻聰明的章魚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碼頭水族館迅速拆卸了部分水箱,成為了頭條新聞。但在開闊的海洋中,它的親戚,紋蛸 (Amphioctopus marginatus),透過使用椰子殼作為工具,提高了頭足類動物的智商。
據澳大利亞和英國的一個研究團隊在今天線上發表於Current Biology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報告,人們觀察到這些靈巧的章魚儲存廢棄的椰子殼,(有些困難地)攜帶它們,然後使用這些超大的碎片來建造一個保護性的盔甲覆蓋物。
但是,這些擺動的無脊椎動物是否只是在利用發現的物體,就像螞蟻在葉子上搬運食物或寄居蟹爬進空殼一樣?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斷言,這些是真正的工具使用者,將紋蛸置於鳥類、黑猩猩、人類和少數其他將物體用於更復雜用途的哺乳動物的罕見行列。這些無脊椎動物確實有目的地收集、運輸,然後在需要時組裝椰子殼以進行部署(見下方影片)。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的馬克·諾曼(Mark Norman)和論文的合著者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撿起附近的物體並將其放在頭上作為保護,與收集、安排、運輸(笨拙地)和根據需要組裝行動式盔甲之間存在根本區別。”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論文中寫道:“貝殼是為了將來使用而攜帶,而不是作為特定任務的一部分,這一事實將這種行為與章魚的其他物體操作示例區分開來,例如使用岩石來封鎖巢穴入口。”
儘管它們擁有八條靈活的腿和方便的吸盤,但章魚在攜帶這些椰子殼時面臨挑戰。 為了做到這一點,它們將椰子殼(比章魚的身體還大)翻轉過來,使開口朝上,並用腿的上部抓住底面,將其抬離地面,並在柔軟的基質上僵硬地行走——研究人員稱之為“踩高蹺行走”的“笨拙”過程。
事實上,這種行為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攜帶貝殼並不是眼前的優勢,而是一種負擔,甚至是危險,使動物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擊。但這種風險似乎是值得回報的。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的朱利安·芬恩(Julian Finn)也是一位合著者,他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雖然我曾多次觀察和拍攝到章魚躲藏在貝殼中,但我從未想到會發現一隻章魚堆疊多個椰子殼並在海底慢跑著攜帶它們。”
在10年的時間裡花費了大約500個潛水員小時後,印度尼西亞海岸附近的研究人員觀察到幾隻紋蛸從事這種行為,其中有四次動物攜帶椰子殼遠達20米。
芬恩說:“我看得出這隻章魚正忙著操縱椰子殼,一定在做什麼,但我從沒想過它會撿起堆疊的貝殼跑掉。這是一個非常滑稽的景象——我從未在水下笑得這麼厲害。”
在陰涼處建造章魚花園:章魚收集椰子殼並用它們來製造保護性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