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美國能源部長——也許是在效仿前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在本週的《科學》雜誌上對燃煤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說了一句話:我們將埋葬你們。諾貝爾獎得主史蒂文·朱的部門已經投入了34億美元的刺激資金,用於研發被稱為碳捕獲與封存(CCS)的技術。
但為了讓您瞭解這項挑戰的規模,以下是他對挑戰規模的估計:每年燃燒60億公噸煤炭,產生180億公噸二氧化碳,需要每年30,000立方公里的地下儲存空間,這對地下壓力、礦物成分等產生難以估量的後果。而我們離這個規模還差得很遠:“我們現在每年僅封存數百萬公噸的二氧化碳,”他寫道,這主要來自淨化天然氣或所謂的“提高石油採收率”的努力,其中將二氧化碳泵入地下以衝出更多有價值的石油(因此,從氣候角度來看,不如為了自身目的而進行封存那麼有用)。
但仍有希望。本週,世界首個碳捕獲與封存專案在西弗吉尼亞州新海文附近的一個實際燃煤電廠啟動。根據同一期《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新聞報道,中國也在效仿,啟動了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煤制油計劃,該計劃將捕獲其360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的一部分,並將其用於沖洗附近油田的石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地球科學家R.斯圖爾特·哈澤爾丁在同一期《科學》雜誌上寫道,這是好事,因為這種碳捕獲和封存“可能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氣候行動”。胺洗滌器和冷凍氨或富氧燃燒等技術在實驗室和示範專案中不斷改進。新的儲存選項可能正在開啟,範圍從近海沉積物到玄武岩,鹽水含水層到多孔砂岩。甚至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它佔我們呼吸空氣的0.04%——也可能被證明是可行的,卡爾加里大學的準地球工程師大衛·基思表示。
因此,哈澤爾丁和他的同事呼籲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注入大量資金,史蒂文·朱似乎至少在美國已經開始這樣做了。能源部長希望在十年內看到重大成果。
但碳捕獲與封存真的有必要嗎?畢竟,一些研究表明,像中國或美國這樣的主要排放國可以從可再生能源(如風能或太陽能)中獲得所有能源。
朱對此不以為然。“這些國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放棄煤炭,因此,必須積極推行從化石燃料發電廠捕獲和封存二氧化碳排放,”他寫道。“使CCS成為現實存在許多障礙,但似乎沒有一個是不可逾越的……氣候問題迫使我們以強烈的緊迫感採取行動。”
